回覆列表
  • 1 # 有譯

    因為他們真的很鐵血,真的很強。

    先說鐵血的部分,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打,不惜鐵,不惜血。一戰下來丟盔棄甲,傷亡慘重,但是,他們又拉一堆人出來繼續打,看他們打靈州都花了多少遍軍隊,看他們對燕雲十六州的執著,即使幾百年後的後代依然唱著楊家將,岳飛的事蹟。而北宋亡於君變,南宋亡於崖山圍崖,如果德國算鐵血,為啥大宋不算。

    強宋方面,抗遼百多年,抗金百多年,抗西夏數百年,抗交州三百年,能在東海以外的四面楚歌堅持三百多年,以半個中原之姿苟住天下,期間沒兵變,沒簒位,沒分裂,不得不說是個奇蹟。秦末分裂,兩漢殘唐都被簒,元有元末割據,明有朱棣兵變,清有太平天國,一般朝代有的東西都苟的住,偏偏宋就是沒有。你說,強不強?

    鐵血強宋,實質名歸,不惜鐵血,強行改命三百年,宋朝就是那麼神奇的朝代。

    宋人並不缺乏氣節。

    雖有靖康之恥中徽欽二帝的納款投降,但是也有南宋末年皇帝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崖山海戰極為慘烈,戰後,有十萬人自殺殉國,海上都是屍體。

    宋軍並不弱

    宋朝對外戰爭的(交戰規模超萬人以上,不包括統一戰爭和國內戰爭)的勝率超過了70%。

    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及北宋肇基於五代十國的後周,產馬地皆在少數民族之手,北宋軍人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胡人的鐵騎,一般宋朝的勝利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在冷兵器時代戰馬就是決定性的戰術武器)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第八人民大部分時間豐衣足食,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 2 # 使用者4684103484

    我沒聽說過這種說法,感覺就像是一種諷刺。趙匡胤吸取前朝的教訓,實行的是文人治國的策略。領兵打仗的主將一般是科舉出身的文人,文人不懂得打仗,也就不會有擁兵自重這樣的事發生,戰鬥力也可想而知,沒有鐵血可言。

    除此以外,北宋實行“強幹弱枝”的戰略,基本上只有中央直屬的禁軍有戰鬥力,地方武裝裝備落後,後備不濟。曾經,宋太宗趙光義試圖帶著禁軍北伐,奪回燕雲十六州,但未能成功。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動作了。

    宋朝終其一世,都採用妥協政策,簽訂求和條約,每年送歲幣、綾羅綢緞給遼國、金國、西夏,談何“鐵血強宋”。何況,北宋都不算個統一王朝,更不要說,南宋苟且偷安。

    所以說,“鐵血強宋”就是個笑話。

  • 3 # 船長沒有船

    宋朝在後人眼裡一直處於捱打局面,讓人很自然會覺得是軟弱。有幾個人會深究造成這局面的原因? 本人認為,跟宋朝立國一刻起就一直無法有效控制西北或燕雲十六州這兩個養馬地有關。 漢產馬地是河西地區,唐就更厲害,兩個產良馬地都在自己手裡。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才能做到開疆拓土。 宋,先天不足,只能防守。挖深溝,植邊防樹林,築高牆,甚致研究出超遠射程防衛武器床子駑。 然則,敵人來了,守不住,輸了,軍民損失慘重。 但勝了,也只是擊退敵人,而又無法擴大殺傷敵人。 老是讓人家又安然撤退,下次又來。 因為無足夠騎兵,總無法乘勝追擊。 三百年間,週而復始面對“贏粒糖,輸間廠”的局面,又無可奈何。

    難道宋朝重文輕武,就一定是戰鬥力弱? 不見得。三百年間,抗遼,抗西夏,抗金,抗蒙古,徵越南, 哪一場戰爭不是持續近百年?如果沒有一定的抵抗力,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行嗎? 蒙古人數次西征,屠殺數以億計人口,橫掃歐亞非,擁有摧枯拉朽的巔峰實力 。 宋人照樣抵抗了60年。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湧現最多傑出的文武雙全,出將入相人才的時代。 粗略的算:韓琦,范仲淹,陸游,辛棄疾,岳飛,虞允文,文天祥,陸秀夫。。。。都是上馬能帶兵,下馬能治過的人才。

    宋人鐵血的說法不知是否,但涯山戰役,十萬軍民追隨小皇帝集體投水自殺,中國幾千年,絕無僅有的事,不就說明了某些東西嗎? 要不然,人家國外史學界又為什麼會嘆一句“涯山之後無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oodisgood的歌詞是什麼要中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