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伴侶,一個去世,另一半過了不久也相繼離世就叫做“鰥寡效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相繼離世”。
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挺常見的,我身邊就有一對老夫妻,老頭比老太太年紀大15歲,妻子得了糖尿病,隨著一系列的併發症出現,身體扛不住了,隨即撒手人寰。老頭身體一直挺硬朗的,也挺樂觀,老太太走後,老頭焉了,身體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問題,過了大概一年也走了。
英國的研究人員就曾經調查過數萬對夫妻,就發現了大多數人都是在配偶離世後的三年內也隨即去世。研究人員還發現,“鰥寡效應”的作用時間因人而異,或長或短。在受訪的人群中,有數十對在喪偶後的十天內離世,至少有十多人是和配偶在同一天去世的。
我們就說說最近發生的,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H·W·布什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晚去世,享年94歲。這個時間距離他的妻子、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去世剛剛7個月。
耶魯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曾經在今年4月份老布什住院時發過一條推特:“當一名男子的妻子去世後,這名男子住院的風險幾乎立即就會明顯升高,布什總統目前的情況說明了這一點。”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曾經在2008年發表過一項“鰥寡效應”的研究,這項研究不但顯示了配偶去世後另一半的死亡風險明顯升高,而且還發現配偶的死因可能影響另一半的死亡風險。
根據多項研究的統計資料顯示,配偶去世後,另一半死亡的風險會升高10~40%。尤其是前三個月內,死亡風險升高幅度為30~90%。
哈佛大學曾經對12316人進行了資料分析,發現在配偶去世的3個月內,另一半無論是男是女,死亡的風險都比平時升高了66%。
研究人員還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鰥寡效應”的影響,與女性相比,男性更難以承受喪偶之痛。“鰥寡效應”不僅影響老年夫妻,還影響30歲和40歲左右的中青年夫妻。
“鰥寡效應”的起因很複雜,目前研究人員還不完全掌握其中的原因,不過我認為心理上的因素更多一些,畢竟失去了另一半是非常傷心和悲痛地,這種心態無疑對身心都是不健康的。
一對伴侶,一個去世,另一半過了不久也相繼離世就叫做“鰥寡效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相繼離世”。
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挺常見的,我身邊就有一對老夫妻,老頭比老太太年紀大15歲,妻子得了糖尿病,隨著一系列的併發症出現,身體扛不住了,隨即撒手人寰。老頭身體一直挺硬朗的,也挺樂觀,老太太走後,老頭焉了,身體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問題,過了大概一年也走了。
英國的研究人員就曾經調查過數萬對夫妻,就發現了大多數人都是在配偶離世後的三年內也隨即去世。研究人員還發現,“鰥寡效應”的作用時間因人而異,或長或短。在受訪的人群中,有數十對在喪偶後的十天內離世,至少有十多人是和配偶在同一天去世的。
我們就說說最近發生的,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H·W·布什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晚去世,享年94歲。這個時間距離他的妻子、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去世剛剛7個月。
耶魯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曾經在今年4月份老布什住院時發過一條推特:“當一名男子的妻子去世後,這名男子住院的風險幾乎立即就會明顯升高,布什總統目前的情況說明了這一點。”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曾經在2008年發表過一項“鰥寡效應”的研究,這項研究不但顯示了配偶去世後另一半的死亡風險明顯升高,而且還發現配偶的死因可能影響另一半的死亡風險。
根據多項研究的統計資料顯示,配偶去世後,另一半死亡的風險會升高10~40%。尤其是前三個月內,死亡風險升高幅度為30~90%。
哈佛大學曾經對12316人進行了資料分析,發現在配偶去世的3個月內,另一半無論是男是女,死亡的風險都比平時升高了66%。
研究人員還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鰥寡效應”的影響,與女性相比,男性更難以承受喪偶之痛。“鰥寡效應”不僅影響老年夫妻,還影響30歲和40歲左右的中青年夫妻。
“鰥寡效應”的起因很複雜,目前研究人員還不完全掌握其中的原因,不過我認為心理上的因素更多一些,畢竟失去了另一半是非常傷心和悲痛地,這種心態無疑對身心都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