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在課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從一點一滴做起,注重平時的積累,在講課的過程中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素質教育。如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揭示的道理是: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小。單純地看這個道理,對小學生的教育意義不深,因為他們年紀還小。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意義。我就將這個真理與他們的生活相聯絡,告訴他們:“同學們,你們要多看課外書,學習各種知識,當遇到不懂的事情或問題時就問老師或者爸爸媽媽,不能不懂裝懂。也不能一知半解,否則你們就像這隻小青蛙一樣,要鬧笑話了,知道嗎?”透過這樣的講述,就能讓學生知道多看書、多問老師和家長問題的好處,而不是單純地死讀書,為以後培養他們多讀書、遇事多問“為什麼”打下了良好基礎。再如小學生同桌之間難免會鬧一些小矛盾,劃條三八線啊;你罵我一句,我罵你一句啊什麼的。當老師得知這種情況之後,不要一味批評他們,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時地加入一些關於同學之間友愛幫助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要愛護同學、互相幫助、互相謙讓,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
二、透過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師還可以多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透過體驗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體驗是在個體與人和事物直接或間接的交往中即活動(實踐)中產生的。透過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進行道德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內化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意志,引發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個體的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如有一個星期天,我沒有為學生留任何作業,而是組織他們去了一次敬老院。在敬老院裡,有的學生跟老人在一起聊天,有的為老人唱歌、跳舞,還有的學生給老人倒水、掃地……透過這次活動。學生們的道德意識得到了培養,他們更深刻地懂得了尊重老人、照顧老人這個道理,並且貫穿到了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還有一年的植樹節那天,我帶領學生們在學校的空地裡植樹,並且告訴他們現在森林被破壞的嚴重程度以及樹木對於人們生活有多重要等知識,透過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三、與家長聯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學生每天的生活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裡,並且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大於學校,家長的一言一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等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如果家長通情達理、尊老愛幼,那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也講道理、講禮貌;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尊重老人,並且經常吵架、說髒字,那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很難是一個高素質的孩子。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們的素質,除了學校、教師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外,家庭也應該揹負起一定的責任。而為了真正將素質教育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始終,學校和家庭就要攜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此,我經常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他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針對孩子的某些缺點,和家長一起討論出解決方案。透過和家長交流,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樣透過學校和家庭的雙重教育、雙向影響,就可以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是中國教育方針規定的基本教育目標,也是新世紀對基礎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倡導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發展。它要求教育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知識和認知技能的培養。而且還應將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教育和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關愛他人、如何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如何創造,總之就是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要貫穿於教師教學的始終,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始終,要學校和家庭聯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在課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從一點一滴做起,注重平時的積累,在講課的過程中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素質教育。如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揭示的道理是: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眼光狹小。單純地看這個道理,對小學生的教育意義不深,因為他們年紀還小。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意義。我就將這個真理與他們的生活相聯絡,告訴他們:“同學們,你們要多看課外書,學習各種知識,當遇到不懂的事情或問題時就問老師或者爸爸媽媽,不能不懂裝懂。也不能一知半解,否則你們就像這隻小青蛙一樣,要鬧笑話了,知道嗎?”透過這樣的講述,就能讓學生知道多看書、多問老師和家長問題的好處,而不是單純地死讀書,為以後培養他們多讀書、遇事多問“為什麼”打下了良好基礎。再如小學生同桌之間難免會鬧一些小矛盾,劃條三八線啊;你罵我一句,我罵你一句啊什麼的。當老師得知這種情況之後,不要一味批評他們,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時地加入一些關於同學之間友愛幫助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要愛護同學、互相幫助、互相謙讓,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
二、透過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師還可以多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透過體驗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體驗是在個體與人和事物直接或間接的交往中即活動(實踐)中產生的。透過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進行道德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內化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意志,引發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個體的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如有一個星期天,我沒有為學生留任何作業,而是組織他們去了一次敬老院。在敬老院裡,有的學生跟老人在一起聊天,有的為老人唱歌、跳舞,還有的學生給老人倒水、掃地……透過這次活動。學生們的道德意識得到了培養,他們更深刻地懂得了尊重老人、照顧老人這個道理,並且貫穿到了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還有一年的植樹節那天,我帶領學生們在學校的空地裡植樹,並且告訴他們現在森林被破壞的嚴重程度以及樹木對於人們生活有多重要等知識,透過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三、與家長聯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學生每天的生活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裡,並且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大於學校,家長的一言一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等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如果家長通情達理、尊老愛幼,那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也講道理、講禮貌;如果家長本身就不尊重老人,並且經常吵架、說髒字,那麼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很難是一個高素質的孩子。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們的素質,除了學校、教師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外,家庭也應該揹負起一定的責任。而為了真正將素質教育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始終,學校和家庭就要攜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此,我經常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他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針對孩子的某些缺點,和家長一起討論出解決方案。透過和家長交流,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樣透過學校和家庭的雙重教育、雙向影響,就可以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是中國教育方針規定的基本教育目標,也是新世紀對基礎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倡導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發展。它要求教育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知識和認知技能的培養。而且還應將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教育和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關愛他人、如何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如何創造,總之就是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要貫穿於教師教學的始終,貫穿於學生生活的始終,要學校和家庭聯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