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934732797

    蘇詞,又是詞學史上言說不盡的話題,其文體嬗變的歷史貢獻可以說超越蘇詩和蘇文。蘇軾任杭州通判時開始填詞,也掀開宋代詞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作為大家的蘇軾,不僅從觀念上破除詩尊詞卑的格局,認為詞本就是詩的苗裔,而且充分表現出獨特的魄力,將詞體推向廣闊的天地。他將詩歌的表現內容、方法、風格等介入詞體,有力地打破詩詞文體之間的界限,從而做到“以詩為詞”,推動詞體邁開質的轉變和昇華。其“新天下耳目”的豪放詞風,改寫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婉約風尚。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蘇軾集》,嶽麓書社出版

    1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作於熙寧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蘇軾時任密州知州,因為思念亡妻王弗而寫下此詞。王弗,眉州青神人,至和元年(1054)十六歲時與蘇軾成親,育有一子蘇邁,二十七歲時卒於京城,後歸葬故鄉,蘇軾曾作有《亡妻王氏墓誌銘》。王弗亡後十年蘇軾遭遇政治風波而四處奔走,途中又夢見愛妻,遂寫下這首千古悼詞。上片直接描寫對亡妻的思念和自己失意的淒涼,下片重現夢中重逢的場景,景真意切,情義綿綿,哀婉深摯,催人淚下。

    2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熙寧八年(1075)十月,蘇軾任密州知州時外出求雨歸途中野外會獵所作。上片描寫率眾出獵的威武盛況和全城轟動的熱烈場面,下片抒發保衛疆土和為國效力的雄心壯志。全詞情景壯闊,豪邁激昂,塑造出作者威武的英雄形象,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蘇軾在《與鮮于子駿書》裡曾談到這首詞,說自己最近新填了不少小詞,都與當時名家柳永的婉約風味不同,可以令東州壯士鼓掌頓足,擊節歌唱。從這番話語裡可見蘇軾非常在意自己“自成一家”的風格,這也奠定了他在詞壇的重要地位。

    3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蘇軾從熙寧四年(1071)赴杭州與弟弟蘇轍分別後再未見面,熙寧七年(1074)蘇軾請求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就是想與擔任齊州(今山東濟南)掌書記的蘇轍更近一點。雖然兩地相隔不遠,但是兩年來二人仍然無法相見,所以蘇軾在中秋夜寫下此篇,將對弟弟的思念之情與政壇的失意之志融為一體,成為詞史上的千古名篇。上片寫把酒問明月,幻想天宮之美又擔憂月殿之寒,表達出盼望回朝又怕朝廷複雜難處的矛盾心情。下片寫斜倚望月,將月亮的盈虧圓缺與離愁別緒聯絡起來,最後表達出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全詞清新曠達,飄逸脫俗,富於哲理,寄託深遠。

    4

    《望江南·春未老》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蘇軾知密州時。超然臺在密州城北,蘇軾上任後將破敗不堪的舊臺重新修整,成為時人登臨遊玩的去處,其弟蘇轍題曰“超然臺”,並作《超然臺記》。上片以白描手法寫登臺所見密州春景,筆法簡練清新。下片借景感懷,抒發寒食節後思念親人,並借品茶飲酒自娛的心情。末句點題,既寫春未盡,又說人未老,情感深摯,意境清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燦爛法師可以變多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