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心520175

    感覺真心換不來真心,特別是雙子家庭,就像我婆家,剛結婚的時候,我父母說一定要孝敬公婆,我對他們挺好的,買東西有我父母的,就有我公婆的,打電話的頻率也和我父母一樣,但是妯娌進門以後,我感覺根本不是你對公婆好,他們就對你好,我不圖公婆偏心向著我們,只要公平即可。但是最簡單的公平在這個家庭裡也做不到,我是遠嫁,我父母的事也不多,嫂子是本地的,我們不在老公老家生活,按理說和公婆關係應該會好些,但是根本不是那樣!雖然我適應不了他家的飲食,但是在他家我都是儘量適應,因為妯娌事多,再加上妯娌孃家人愛攪和事,導致公婆格外偏心他們,這也是我們矛盾的開始,現在我也不給公婆買東西了,一個電話也不打了,看透了他們了。感覺公婆的三觀就不正,我兒子比妯娌孩子大一歲多,我兒子就得什麼都讓著妯娌的孩子,但是我老公比他哥小,公婆又偏向大的。我學歷比我妯娌高,就該明事理讓著我妯娌,他們無理取鬧就應該。反正現在和公婆不聯絡,和妯娌也不說話。寒心了,他們有點小病,我就說帶他們去醫院檢查,買藥都是買好的,去年我保胎住院,我兒子沒人帶,我老公凌晨要出去送貨,四歲的孩子自己在家待了好幾夜,我自己在醫院住院,公婆知道我住院了,沒有問我兒子有沒有人帶,也沒有打電話問我的情況,不聞不問的,光在他大兒子家管他大兒一家子,後來知道我兒子晚上沒人帶,我婆婆還冷冰冰的說了一句,你怎麼不帶著他去醫院。我現在就當沒有公婆,反正以後他們的生死也和我沒有關係。別說公婆了,就是外人也不至於這麼冰冷。

  • 2 # 我是曹小二

    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兩個人,生長環境,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都不一樣。因為都愛同一個男人,強行捆綁在一起,根本就不合理。各人有個人的處事方式,行為習慣,如果都通情達理,互相遷就那還好一點,要是都很強勢,那肯定矛盾越來越多,導致家庭不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就好,有需要的話可以互相幫助,沒有需要就各過各的,互不干擾。

  • 3 # 依念寶寶

    婆媳關係自古就是難題。在古代社會,婆婆通常認為,媳婦嫁過來,就是婆家人,應該萬事從婆家的立場出發,考慮婆家利益,並且媳婦是晚輩,應該聽從長輩的教導,媳婦則需要晨昏定省立規矩,所以才有句話叫“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但在現代社會,婆媳關係的問題依然存在,並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了社會生產活動,與男性有著同樣的勞動收入,女性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婆媳關係問題突顯出來,最終成為一個大家所關注的社會性話題。

    而婆媳關係不融洽,主要問題在於兩個方面:

    1、各自的定位以及期望不同,這是產生問題的根源。

    對於現代社會而言,雖然我們仍然講著男娶女嫁的風俗,但從法律上講,婚姻關係的產生不是因為舉行了嫁娶的儀式,而是雙方登記結婚,並且婚姻關係完全是平等的,並不存在著一方應該強勢,一方應該弱勢的情況。因此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對婆媳關係得出不同的定位與期望。比如,有的婆婆基於風俗,要求媳婦跟公婆同住,婚後負責所有家務,但媳婦則是基於平等的夫妻關係,認為她沒有義務必須按照婆婆的要求,自己小家庭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作主和支配。這裡面,婆婆將自己定位為大家長,希望對方服從自己的要求;但媳婦則顯然不是這樣認為,兩個家庭雖然有緊密的聯絡,但仍然是兩個獨立的家庭,各有主體部分,小家庭的主體顯然只有夫妻雙方,針對小家庭的各種事物,當然由小家庭主體自行安排。這種定位以及期望的不同就會產生源源不絕的生活矛盾。

    2、連線婆媳最重要的紐帶“丈夫”沒有起到協調作用,則是矛盾加劇的原因。

    毫無疑問,丈夫的角色在兩個家庭中至關重要,畢竟婆媳本是兩個完全的陌生人,因為丈夫的原因才能成為所謂的“一家人”,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但不同的人去協調這種矛盾,會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丈夫能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安慰婆婆,理解妻子,則會巧妙的緩解這種矛盾,並且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最終關係會磨合的很融洽。但如果丈夫對此矛盾視而不見,甚至火上澆油,那麼事必會導致矛盾的加劇,最終一發而不可收拾。

  • 4 # 柴柴快跑

    我跟我婆婆關係挺和諧的,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是自私吧,多想想對方的不易,想想對方的好,估計也就沒有那麼多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非為什麼被稱為陰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