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某個春天,北宋詩人蘇軾來到姑蘇,留下一句溢美之詞:“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因為這句話,因為對東坡先生的愛慕,我在去年前往姑蘇。
悠悠千年,過客百代,山林本相已失,終究,那裡留下過文人墨客的足跡。
景區入口處的碑文
景區入口有一排碑文,其中一篇,由北宋詩人楊備所寫、蘇軾所書:“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遺蹟至今留。 當年說法千人坐,曾見巖邊石點頭。”其中涉及到的典故“生公講經”,是說:晉代高僧道生,曾在虎丘講經渡眾時,邊上一塊石頭竟點頭示意。如今那裡留下一塊千人石,似乎試圖印證一段歷史。
古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信步而行,拾階而上,沒有看到桃花,俯仰之間,倒是滿眼新綠,令人心曠神怡。
虎丘山道一角
當年,蘇軾遊虎丘歸去寫下《虎丘寺》,其中寫道:“入門無平田,石路穿細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鐵花秀巖壁,殺氣噤蛙黽。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頑礦。”
我今天來到這裡,雖不見平田,卻依然有穿過細嶺的石路,有陰風吹過的澗壑,有古木圍繞的潭井。山下竹林多竹筍,有些比姚明還要高。
虎丘山道上的松鼠,很機靈活潑的樣子
松鼠:你在山道走,我在牆頭行
松鼠:哈哈,你們拍不到我!
又因為是春天,生機盎然,萬物都在甦醒、都在抖擻精神。我坐在石凳上休息,偶遇一隻松鼠在樹枝與草叢裡間跳躍,時隱時現,忽上忽下。它很機靈大膽,又或者有靈性,當我用手機拍照,竟配合似地回眸。
當它從牆頭跳躍而行,如魚悠遊穿梭,,與遊人擦肩,我忽然想到孔子那句“交臂非故”。人生短暫,很多緣分,都是如此。
左邊,中國旅客在簇看傳說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右邊,外國遊人在靜靜看書。
我也看到,中國遊客在簇擁在劍池前,在導遊講解下想象遠古的神話。於此同時,有一對外國父女,坐在一叢竹蔭下,一邊休憩,一邊靜靜看書。
林語堂說:“一個人覺得想讀書時,隨時隨地可讀。“即讀書用不著相當的地點和時間。”當一旁遊客散去,他倆依然坐在那裡,不為外界環境所擾。更讓我感動的一個畫面沒有抓拍到:後來,當不遠處的媽媽準備招呼他倆起身繼續往前時,爸爸做了個“噓”的動作,意思很明確——不要打斷她看書。
春光正好,人亦閒適
“我來屬無事,暖日相與永。”這是蘇軾《虎丘寺》中另一句話,也是遊人的當下狀態。有人靜坐洞門外,望著眼前春光;有人在樹林裡尋得安靜一隅,掛起吊床,躺在上面看書,狗子趴在一旁;有人站在山徑上,眺望山下紛紛塵世;有人在參天古樹下鍛鍊身體,看起來氣定神閒;有人並肩坐在山道上,大概傾訴著知心話語……
當一個人放慢腳步,給自己閒心閒情,走進自然,才能真正活得像一個人,否則只是生活的傀儡。
虎丘山頂有一處地方,叫作千頃雲,名字源於蘇軾的詩句“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堂內掛著一幅對聯,可以算對此處風光的概括:波光先得月 ,山秀自生雲。
蘇軾: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
千頃雲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任吳縣令時,二年之內六遊虎丘。辭官後,他故地重遊,寫下《虎丘記》,其中寫道:“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清代文人沈復,與妻子芸娘攜手登山,到此閒遊。後來他在《浮生六記》中追憶往昔的美好時光,對千頃雲記有一筆:“芸娘獨愛千頃雲高曠,坐賞良久。”
如今,循著文人墨客的詩文,我們可見想象千頃雲當年模樣——空闊疏朗,視野遼闊,白天可遇農人荷鋤走過,晚上俯望姑蘇萬家燈火笙歌陣陣。
如今,已不見雲水之麗、巒壑之秀,也不見雅人觴客,漁樵歸田。我坐於萬家燈火亭中,向西眺望,映入眼簾的,是有“中國比薩斜塔”之稱的的虎丘塔;向東望去,重重疊疊深深淺淺的春林綠意。
中國第一斜塔:虎丘塔
人生如旅,就像虎丘之行,本來可有可無,最終到來,站在這裡,想著這些,都是機緣所致。雖然有風雨痛淚,我們依然對人生之旅樂不思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何必糾結於俗塵執念,來去之間,何必不甘於失去?
一千年前,某個春天,北宋詩人蘇軾來到姑蘇,留下一句溢美之詞:“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因為這句話,因為對東坡先生的愛慕,我在去年前往姑蘇。
悠悠千年,過客百代,山林本相已失,終究,那裡留下過文人墨客的足跡。
景區入口處的碑文
景區入口有一排碑文,其中一篇,由北宋詩人楊備所寫、蘇軾所書:“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遺蹟至今留。 當年說法千人坐,曾見巖邊石點頭。”其中涉及到的典故“生公講經”,是說:晉代高僧道生,曾在虎丘講經渡眾時,邊上一塊石頭竟點頭示意。如今那裡留下一塊千人石,似乎試圖印證一段歷史。
古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信步而行,拾階而上,沒有看到桃花,俯仰之間,倒是滿眼新綠,令人心曠神怡。
虎丘山道一角
當年,蘇軾遊虎丘歸去寫下《虎丘寺》,其中寫道:“入門無平田,石路穿細嶺。陰風生澗壑,古木翳潭井。湛盧誰復見,秋水光耿耿。鐵花秀巖壁,殺氣噤蛙黽。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頑礦。”
我今天來到這裡,雖不見平田,卻依然有穿過細嶺的石路,有陰風吹過的澗壑,有古木圍繞的潭井。山下竹林多竹筍,有些比姚明還要高。
虎丘山道上的松鼠,很機靈活潑的樣子
松鼠:你在山道走,我在牆頭行
松鼠:哈哈,你們拍不到我!
又因為是春天,生機盎然,萬物都在甦醒、都在抖擻精神。我坐在石凳上休息,偶遇一隻松鼠在樹枝與草叢裡間跳躍,時隱時現,忽上忽下。它很機靈大膽,又或者有靈性,當我用手機拍照,竟配合似地回眸。
當它從牆頭跳躍而行,如魚悠遊穿梭,,與遊人擦肩,我忽然想到孔子那句“交臂非故”。人生短暫,很多緣分,都是如此。
左邊,中國旅客在簇看傳說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右邊,外國遊人在靜靜看書。
我也看到,中國遊客在簇擁在劍池前,在導遊講解下想象遠古的神話。於此同時,有一對外國父女,坐在一叢竹蔭下,一邊休憩,一邊靜靜看書。
林語堂說:“一個人覺得想讀書時,隨時隨地可讀。“即讀書用不著相當的地點和時間。”當一旁遊客散去,他倆依然坐在那裡,不為外界環境所擾。更讓我感動的一個畫面沒有抓拍到:後來,當不遠處的媽媽準備招呼他倆起身繼續往前時,爸爸做了個“噓”的動作,意思很明確——不要打斷她看書。
春光正好,人亦閒適
“我來屬無事,暖日相與永。”這是蘇軾《虎丘寺》中另一句話,也是遊人的當下狀態。有人靜坐洞門外,望著眼前春光;有人在樹林裡尋得安靜一隅,掛起吊床,躺在上面看書,狗子趴在一旁;有人站在山徑上,眺望山下紛紛塵世;有人在參天古樹下鍛鍊身體,看起來氣定神閒;有人並肩坐在山道上,大概傾訴著知心話語……
當一個人放慢腳步,給自己閒心閒情,走進自然,才能真正活得像一個人,否則只是生活的傀儡。
虎丘山頂有一處地方,叫作千頃雲,名字源於蘇軾的詩句“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堂內掛著一幅對聯,可以算對此處風光的概括:波光先得月 ,山秀自生雲。
蘇軾:東軒有佳致,雲水麗千頃
千頃雲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任吳縣令時,二年之內六遊虎丘。辭官後,他故地重遊,寫下《虎丘記》,其中寫道:“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清代文人沈復,與妻子芸娘攜手登山,到此閒遊。後來他在《浮生六記》中追憶往昔的美好時光,對千頃雲記有一筆:“芸娘獨愛千頃雲高曠,坐賞良久。”
如今,循著文人墨客的詩文,我們可見想象千頃雲當年模樣——空闊疏朗,視野遼闊,白天可遇農人荷鋤走過,晚上俯望姑蘇萬家燈火笙歌陣陣。
如今,已不見雲水之麗、巒壑之秀,也不見雅人觴客,漁樵歸田。我坐於萬家燈火亭中,向西眺望,映入眼簾的,是有“中國比薩斜塔”之稱的的虎丘塔;向東望去,重重疊疊深深淺淺的春林綠意。
中國第一斜塔:虎丘塔
人生如旅,就像虎丘之行,本來可有可無,最終到來,站在這裡,想著這些,都是機緣所致。雖然有風雨痛淚,我們依然對人生之旅樂不思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何必糾結於俗塵執念,來去之間,何必不甘於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