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2086823712

    低年級語文課中故事所佔比例較大,學好這一類課文對於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而這類課文的教學僅以口頭傳授很難達到效果,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1.初識課文,讀述結合。所謂讀,即先要讀通,將生字、新詞的音、義弄明白,在這基礎上,再按要求讀、弄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經過、結果搞明白。所謂述,就是在初識課文後,透過複述課文來檢查學生是否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養成邊看邊記的良好習慣。比如,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四個問題。(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2)這是在什麼時候?主要講了誰?(3)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4)後來,洪水制服沒有?人民都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了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然後透過複述課文來回答這些問題,教師也達到檢查的目的。

    2.精讀課文,講練結合。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把握後,教師應將學生引入課文的精彩點位,這樣可豐富學生的詞彙,促進正確深層地理解詞意。課文中有些詞句,看似平常,內涵卻十分豐富。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去發現,並指導學習、練讀。從讀中感悟其義,感受語言之精妙,領悟語境之燦爛,從而陶冶美的情操。如<<雲房子>>這一篇童話,採用了擬人手法,語言生動有趣,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雲的變化,雲的美,在朗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在課文第5自然段有2個問號,激起孩子們滿腹的疑問。是啊,雲房子上哪去了?教師引導學生讀這句話:“忽然,呼啦啦吹來一陣風。”讓學生多讀幾遍,他們就明白原來是風把雲朵吹走了。教師再適時提問:“雲朵被風吹走了,這時的天空變成什麼樣子了?請同學們在書上把它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學生找到“只剩下一個笑眯眯的太陽和一片水汪汪的藍天。”透過朗讀那一片雨過的美麗天空,就自然呈現於眼前,比單獨的講解效果更佳。

    3.總結課文,演評結合。演就是在課文總結時,可透過分角色表演和即興表演等方式將學生匯入課文情境中,於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並能更準確地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性格。評就是在演後請學生做小評委,點評同學表演得如何。這樣在評中,課文的精要處就能得到再現,從而也就達到總結的目的。其次,小學生喜歡看錶演,更躍躍欲試要參演課本劇,在教學實踐中,它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與不容低估的作用。如<<狐狸和烏鴉>>這一課,我讓同學根據課文排了一個簡短的課本劇,最後總結時讓他們演一演,其它同學評一評。在評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說:“演狐狸的同學開始眼珠沒轉,不能表現出狐狸的狡猾。”“狐狸說的話,比較符合它想吃肉時表現出的討好、狡猾的神情。”還有同學說:“讀旁白的同學讀得很好,比如‘直流口水’、‘搖搖尾巴’讀出了狐狸的饞樣,還有得意的神情。有關描寫烏鴉的句子也很精彩,讀出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

    童話故事的總結這樣處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事物評價能力,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發生質的變化。

    4.延續課文,想象寫作。童話故事留給兒童很多想象的空間,教師應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學習寫作。作文的過程就是創造、想象的過程,而低年級學生正以想象見長。教師應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放飛想象,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語句通順即可。對於學生的“異想天開”教師要給與支援、鼓勵和幫助,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才會有寫作的萌芽。很多學生對作文都感到措手不及,無從下手。這主要是從開始教學時,就讓學生朝著模式的方向發展,將他們的思想禁固在某個範圍內,學生就無話可說,視作文為畏途。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故事,在教完每篇童話故事後,我都讓孩子進行續編故事練習,學生對此樂此不疲,一個個美麗的傳說產生了,孩子的寫作興趣盎然。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獲得了成功感。學生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有盡。人人都覺得自己成了“小詩人”和“小作家”。因此,為今後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文要求:1。寫出你感謝誰為什麼感謝。2。寫出一件具體事例,表達你感謝的心情。3。400左右。明天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