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陽
-
2 # 股惑仔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的價值等於投資的價值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經濟體中有三種角色,我們普通百姓、銀行和企業。百姓在企業中工作獲得報酬。
這個月我剩餘1萬月存到銀行。
由於銀行要付我利息,所以銀行要把這1萬元貸出去。
企業獲得了貸款,為了要償還清貸款的本息並且獲得利潤,就要用這1萬去投資,購買裝置廠房擴大生產。
所以,最後我這1萬的儲蓄就變成了企業1萬的投資。
這個例子為了方便理解針對投資儲蓄恆等式有了一定改動,理論上的解釋是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來看,事後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這裡所說的儲蓄等於投資是指整個經濟而言,至於某個人或某個企業,就沒有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