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眼君嚴學鳴
-
2 # 唐代水煮魚1
天就是臘月二十九了,幾乎單位上所有的人都進入了一種假日準備狀態。我這個對過節從來沒有什麼概念的人也有一種悠悠然的感覺。
可是,年對於現代人來說,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在我的感覺中,這個問題的答案好像並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樣好回答。
現在所有人,起碼是我身邊的所有人。在問及現在過年的感覺時,都會告訴我現在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早就沒有了對年的那種期待。年好像已經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節日反而轉化為了一段約定俗成的聯絡人際關係的假期,在這期間,走親戚看朋友(或者是領導)成為最主要的日程。
在長達七天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一遍又一遍的迎來送往的過場不斷的在進行中。年本身所帶的慶祝的意味幾乎喪失殆盡。在我的眼中,這些人際交往活動可以看作是工作的延續--是為了來年在工作上更加順利而進行的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種鋪墊。作為一個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的人不禁要感嘆一聲:華人可真謂是世界最勤勞的民族,在本該休息的節日中所幹的一切也是為了工作!反觀在文化上對工作更為看重的西方,節日的內容總會是比我們這些被認為更注重家庭的東方人更加的貼近家庭。這也許是一種諷刺吧!
我們的經濟在發展,可是我們在發展的過和中失掉了多少這可能誰也說不清。可是我們能說清的就是原來年的那種讓人發自真心的喜慶和期待早已做了明日黃花。
寫著寫著突然發現我又犯了我的老毛病,這麼一篇短短的小文也寫得有些文不對題了。不過這本就是隨性而寫的一點東西。我也懶得去再斟酌一個題目。如果有看客的話,就請一笑而過權當我這一草民發發狂語罷了
-
3 # 努力到絕望
大家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小時候,一進臘月殺年豬,做豆腐,趕大集,買新衣服,炸丸子,掃房,放鞭炮,包餃子……忙不完,整個臘月都熱熱鬧鬧,父母那個時候兄弟姐妹多,過年一大家子人別提多熱鬧了。隨著社會發展,我們這一代(80後)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們大多也只有一個孩子。過年了大多全家也就5口人。如果說現在的年少了什麼我覺得大多數還是人少了,親情少了。現在住在樓裡面,對門都不認識,或是不熟。過年那種熱鬧也就少了。現在的春節也就剩下團圓了。鞭炮不讓放,沒有那麼多親戚朋友,人和人之間沒有以前那種純樸,多了更多的利益或者面具。以前需要做的吃食現在超市都有賣,各種商業化,出了團圓我們還剩什麼?而且為了工作等原因,有的人團圓都困難!
回覆列表
春節過年,在華人的幾大法定節日和傳統節日中,可說是最重要、最盛大,最為廣大老百姓所看重的節日了。
因為春節過年,意味著除舊迎新,永珍更新,意味著歡聚,團圓,意味著祈禱、祝福,同時也意味著狂歡、肆意放縱自己疲憊的身心。
在經濟比較落後和困難的年代,物資也極貧乏,但人們過年時也總是要想方設法把年過得熱鬧些。因此就有了"大年三十上菜,趕好的搬"的歇後語流傳下來。節日飲食和副食果點與平日的生活呈現極大反差和對比,因此也更突顯得"年味"特別之濃。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經濟條件普遍得到大幅改善,各類生活物資也極為豐富,人們平日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都趕上了過去過年時才有的水準,因此,如今每逢過年,大家都感嘆越來越沒有年味。而為了讓年味濃些,有些家庭不管需要與否,都要大肆購買各類高檔食物和酒水囤積家中。
其實,這麼做根本沒必要。如今大家都不缺吃,過年時不必在"吃"上花太多心思。
尤其是現代人都開始注重養生和健身,喜歡原生態的綠色食品和粗糧系列,越高襠的山珍海味越不符合他們的養身健身要求,滿桌佳餚無人下箸,會造成浪費。
再則,就算胃口好,不加節制地大吃特吃,酣醉不醒,也有傷身體。
因此,我覺得,過年首先是要掌握一個度。一是要注意節儉,二是要注意節制。
其次,應當以親人團圓為主。這點特別重要。我們要利用這假期,多陪陪父母和家中長輩,多盡孝道,多幫老人做些家務減輕他們的勞累,多與家中兄弟姐妹走動聯絡,彌補因平日工作繁忙而逐漸疏遠的親情,讓整個節日充滿人情味、親情味和人倫味。我想,這才應當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年味!
胡吃海喝,大醉一場,那只是萊味、酒味,不是真正的年味!我們不應當追求這樣的年味,而應當讓年味迴歸到它的真義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