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狗如虎
-
2 # 密碼要求太難
你看人家孩子。
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倒黴孩子。
你就是個學渣。
你說你還能幹啥?
-
3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父母看不起自己孩子的比例還是蠻高的。看不起的原因分兩類:
1. 不類己。這類父母屬於自戀型的,所以會偏愛與自己個性相似的孩子,相反,也會瞧不上和自己不像的孩子。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漢家兩位自戀狂皇帝——劉邦和劉徹。劉邦就特別不喜歡長相秀氣,性格溫和的劉盈,因為他不像自己一樣有男子氣概;而漢武帝劉徹因不喜歡太子劉據敦厚柔弱的性格想廢掉劉據的太子之位,後來又因思想觀念不同心生嫌隙,最後在“巫蠱之禍”中劉據被逼自殺。“子不類父”一詞正源於劉徹和劉據這對父子。
2. 類己。這類父母則屬於自卑型的。因為本身就看不起自己,所以也討厭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孩子。蘇童的小說《米》中主人公五龍就極討厭自己的兒子,並罵他“像老鼠一樣”,而五龍自己當年恰恰就是像老鼠一樣逃難到米店。他厭惡自己為了生存而放棄自尊,活得像一隻偷米的老鼠,自然也厭惡那個同樣賊頭賊腦,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兒子。
我不同意其他答主把父母看不起自己孩子的責任歸咎於孩子不爭氣等原因。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暗示是喜愛、信任、鼓勵、讚賞還是貶低、懷疑、厭惡都會影響孩子朝不同方向發展,這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援,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援的連續性。
-
4 # 怒放的生命zhjm
答案是肯定的!
但這種看不起裡裹挾著更多的是無以言表和無奈。
有個鄰居女兒,長的很漂亮,性格也好。就是不聽父母的話。尤其是在婚戀問題上,總是和父母期待的背道而馳。
父母給她選擇了那麼多適當的男生處物件,她就是不理不睬。非得嫁給了一個又醜又黑又矮的鳳凰男。
孩子父母給帶著,女兒女婿父母經常接濟著。最不能容忍的是女兒臉上,身上常常帶著淤青,紅腫。
任憑父母怎麼追問就是守口如瓶,包庇那個壞蛋。
父母傷透了心,老兩口視若為珍珠的女兒,如今竟過著這般模樣的日子,是誰做了孽啊!
久而久之,老兩口對女兒心如死灰,期待的已經成了幻景,付出的已被踐踏的成了碎末。
由愛到“恨”,由“恨”到愛。幾番折騰,人疲神衰。父母漸漸的對她愛不起來,“恨”不起來,疲沓的挨著每一天。
眼神也由最初的愛憐到惱怒,到無奈,到譏諷,到輕蔑。
父母的心被親情,“恨”意,每天撕拽著,摧殘著,凌辱著。
當父親再一次看到自己心愛的寶貝受傷,忍無可忍。
一顆大大的苦果在醞釀多時,多日,多年後……
沒人,沒能力,沒耐心,沒理由,再對她施與無窮的愛,無窮盡的援助。沒人,沒時間,沒責任,沒底線的再對她遷就。畸形的婚姻愈演愈烈,最終,是父母的決絕。
父母是會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會因此更看不起自己。這其中飽經了多少個不眠的日夜,多少次撕腸裂肺的“疼痛”。
孩子!不要走到讓父母看不起你。看不起你的時候,他(她)會比更看不起你,更看不起他自己!
-
5 # 鐵血雄獅123
中國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根深蒂固。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小時會讀書,長大能賺錢,成家能幸福,家庭能興旺。但所謂,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的人並沒有成為父母心目中的樣子,甚至大失所望,成為父母的心病,被父母看不起。每一個人應當理解父母的渴望,不為父母活著,但一定要活出個樣子,不要讓父母再替你操心。父母都變老了,仍然還要為兒女操心,我們都長大了還有什麼意義呢?
回覆列表
我從小到大都被父親看不起,但在某個階段裡,父親才偶爾的憐憫我一些。如果講述父親看不起,壓迫,欺負我的一系列故事,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來。可以這麼說,父親讓我讀書,卻從不給我買過一支圓珠筆或鋼筆。但他買回來做木工的鉛筆,我拿來用過。父親對我的種種負能量無須多言,因為父親已經歸西。從小到大,我都未收到拿到父親的任何紅包,而在父親歸西前的前兩年,我給他兩百元紅包,他感動涕淚橫流,張嘴嗷嗷地哭,卻哭不出聲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