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下潘不胖
-
2 # 大開文
創業和打工的好壞無從評說,只有身處其中才有切身的體會。
生活中有很多事容易讓我們產生錯覺。比如,工作不順心,就想著辭職,辭職後看到一些創業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媒體上宣傳的就靠膽子大,抓住了機會的這種,末了他們還會加一句“種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於是辭職在家的你看到這樣的訊息心動了,覺得自己膽子挺大,行動起來肯定不比他們差。於是想著透過創業來改變現狀,實現自己的夢想。
下面是我對創業和打工的一些看法:
01 創業和打工的區別創業會獲得很大的個人獨立和自由,這份獨立和自由是說你有更多的可能性去發揮自己,而不是完全的放飛自我;創業者對於個人來說是全新的考驗,他是專案與規則的制定者與實施者,而打工是專案與規則的執行者;個人在創業中會獲得極大的自我滿足,如果成功了,也會獲得充分的社會尊重,家人的理解與支援,合作伙伴的認同,一定的社會地位。個人的素質和能力也會有質的飛躍,思考問題的寬度和廣度也會獲得極大的提升。而大部分打工者只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主動性較差,沒有自我驅動。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淺嘗輒止,並不會考慮的長遠。相對來說壓力小,承擔的風險也少。
打工者遇到問題可以從公司上找原因,而創業者遇到問題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創業者面對的壓力和風險很大,專案、團隊、資金、市場這都是創業初期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創業者獨立、自由,其實他們更不自由,打工者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就好了,至多了再加個班,其餘時間完全可以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娛樂休閒上,而創業者是要一心一意的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鋪在創業上的,這意味著創業幾乎沒有休閒娛樂。
02 該創業還是該打工創業和打工都是一種選擇,完全取決於個人在做選擇之前首要的是對自己做一個覆盤總結與評估,問問周邊的朋友,同學,前同事,前公司領導,請他們評估一下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人容易好高騖遠,我們很難對自己做出正確評估。得到他們的評價後,也不要一味就相信他們說的,要從事情中客觀分析,這樣評價會更加確鑿。有了對自己的客觀評價,無論打工或者創業,之後的方向也會更加明確。
03 不論創業還是打工說到底都是為了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能成功的,可事實上,成功的人總是少數。
現在臺面上的大佬,都是大浪淘沙中的倖存者,就像每期的雙色球,幾億人之中,只有幾個人是幸運的。
這種機率極低的事,根本不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和羨慕的物件,更別說挑戰機率去當那個幸運兒。
每個人的做事習慣不是隨著崗位和環境的變化,就能馬上改變的,那些打工做的不怎樣,卻想靠創業讓自己逆襲的人,最後結果都很少如願。
真正適合創業的是有清晰目標,知道如何去實現的那種人,而不是糾結現在是打工還是創業。
對於整天想創業,又不知道該做什麼,還看不起打工,試圖透過一次創業就能改變命運的人,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才是當下首要目標,當你去創業前,最好能成為一個牛逼的打工仔,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總抱怨沒機會,遇不到貴人。其實真正的貴人,永遠都是你自己。
回覆列表
如果設定的背景、要素一致或者大致相同,我們勉強可以說說區別,但是說不了“好壞”,區別如下:
1、動力
選擇創業的人動力相對會更足,因為這涉及經濟收益、名望、人生髮展,當然這不是絕對性的,不同的人格和認知水平也不一樣。
2、責任
選擇創業的人要承擔的責任更大,專案選擇、資金鍊、收益、經營模式、產品、僱工、房租水電…而打工或者吃薪水就不用有這麼多的事情。
3、風險
選擇創業的人有機會開創自己的事業、多賺錢,但是也有可能負債累累、妻離子散。而吃薪水、打工只要自己不越紅線、守法就不會有多大風險。
4、基礎要求
選擇創業不是拍腦袋瓜子就乾的,哪怕是小本創業都要有一定的資金、技術資源、一定的經驗、邏輯分析能力、經營銷售的能力、頑強的意志…吃薪水的要求並不是這樣需要人成為多面手。
創業還是打工?看自己現實的狀態謹慎選擇,祝創業者能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