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陽光的大叔
-
2 # 汴鄭
夜已經很晚了,就少說幾句。您認為您的想法使鐵路公司和消費者都收益,理由是省去了銀行的環節,節省了交易費用,真是這樣嗎?
當鐵路公司需要從千千萬萬個家庭、千萬上億的消費者手裡融入資金時,它首先需要幹一件事,成立一個部門,負責這個業務;
當公路公司也要這麼幹時,它也要成立一個部門;
當航空公司也要這麼幹時,它也要成立一個部門;
當船舶公司也要這麼幹時,它也要成立一個部門;當宇航公司也要這麼幹時,它也要成立一個部門;
......,成千上萬個公司也要這麼幹時,就要成立成千上外個機構;交易費用省了嗎?
不如,成立幾個專業機構,一個機構服務一部分投入資金的消費者,同時服務幾家用錢的公司,只是不給消費者消費券了,給的是通用的貨幣,就是存款利息,這個專業機構不就是......還能節省交易費用。
您的想法有“眾籌”的影子,有時間可以繼續探討。
-
3 # 蕼清淺
這個問題專業人士不屑回答、因為他們覺得你傻。
非專業人士回答不了,因為他們沒學過宏觀經濟學、也沒學過政治經濟學。更不會考慮到政治權力的權衡關係。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看你這個問題是在浪費整體社會成本。提高他自身的經營成本與運營的複雜程度。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你這種設想是在玩整條利益鏈的壟斷,最終會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怪物才是你考慮的重點與思考方向。
從政治權力平衡的角度看、你會允許一個自給自足的利益團體存在嗎?
-
4 # 金融科技知多少
先簡明扼要說一句:鐵路只有貨運是盈利的,客運基本都是需要補貼。
這種構想其實是為了減少銀行在其中的存在,如果這種情況能夠行得通,那麼所有的借款和貸款雙方都可以簽訂協議,繞開銀行,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存在。
首先,銀行的目的就是中介服務,是為了更好地配置資源,而不是為了從中撈一筆利息。看似如果沒有銀行,雙方受益,但是僅由借貸雙方是無法完成有效率的交易的。比如,消費者千千萬萬,鐵路公司(在你說的背景下)只有一家或者幾家,每天到訪鐵路公司的消費者會有多少人?合同要簽訂多少個?如果合同款項出現變更,怎麼通知所有人?如果在決策過程中,一部分消費者贊同,另一部分消費者反對,又該怎麼做?
其次,鐵路公司和消費者往往不具有嚴格的風險控制意識和知識。眾所周知,鐵路投資是一項長期投資,投入資金多回收週期長,很大可能消費者只能透過坐車補充,無法獲得更多利益。一旦鐵路運營遇到波動,消費者還會堅持為鐵路公司投資嗎?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嗎?會不會有人看重短期利潤想要撤資呢?
並且,如果採用這種憑證並且能夠買賣,這個憑證相當於消費者坐火車的權利。這種權利本身的價格不會波動過大,況且大家坐火車,是不是買一個憑證就足夠了?鐵路這種投資回報率相對低的運輸工具,不會吸引更多人跟風投資的。其實,鐵路運營很大程度都是靠政府補貼的,不要說前期盈利,至少投資者要做好持續補貼數十年的準備。
所以銀行的存在還是必要的,銀行代表著中介服務。按照你的說法,那麼房產交易也不需要房屋中介、網路購物也不需要物流平臺了,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就完美了嗎?這些中介的存在,就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同時獲取一定利潤的,它們屬於經濟潤滑劑。如果說為了防止它們牟利,就打算取代它們,那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所以這個問題不是融資模式的問題,而是避開中介是寸步難行的事實。
鐵路建設中,鐵路公司長期都是透過債權融資方式來籌集資金建設的。銀行貸款就是債權融資中的其中一種,它的執行模式大致是消費者把剩餘的錢存入到銀行,銀行再把錢貸款給鐵路公司並收取利息,鐵路公司再透過經營從消費者群中賺來錢還給銀行。然而乘坐鐵路出行是很多消費者的必備選擇,為什麼消費者不可以預先把錢存在鐵路公司,鐵路公司給出相應憑證,消費者就拿著憑證來購買車票呢?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鐵路公司來說,貸的是有價貨幣,還的是有價的商品或服務,對於消費者來說,支付的是未來幾年的車票費用並在其中享受一定的收益,也就是鐵路公司給銀行的利息,整個運作過程中,就省去了銀行賺取的利息,讓鐵路公司和消費者都受益。同時,可以成立一個交易所,讓這種憑證可以像股票一樣自由買賣,消費者可透過交易隨時改變自己的需求計劃。
回覆列表
我說的比較土,但是你說的意思就像50到90年代的供銷社一樣了,很多東西都可以去供銷社積分換票,用錢買也行,就票換東西,或者以物易物,21世紀為什麼取消了供銷社?總有它一定的道理。比如你的錢相當於萬能的,但你存在鐵路公司就變成了單一的價值,你想要去換別的東西,別人要估值,那些繁瑣的手續,多出的人工費,有必要?其實銀行就是一箇中轉站,錢就是從這個中轉站消費到每個角落。你這種在大國不行,要不你在家裡可以使用你那種方法,你家幾口人?比方你們做角色扮演,你想看兒子,你需要用你的貨物換取,兒子想看媽媽,又需要從你這換取貨物,媽媽想和你做點什麼,又要從兒子哪裡過去不同的貨物,是不是很亂?不如就用一樣東西替代?而且數量發行有限且
價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