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談古今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根底,全在道家。誠然也!外族異教亡我華夏之心不死,不可不防也!

    縱觀人類歷史,2500年前​​從老子著道德經,印度小乘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出世,西方三聖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明教即拜火教襖教在中東伊朗也出世。這在世界歷史中成為“軸心時代”,東西方聖人幾乎同時出現,這是人類學之謎。是什麼造就了這些聖人同時出現的呢?這就是天地造化,聖人出世教化人間道德。

    《道德經》現通用版本是河上公王弼版本,然而馬王堆帛書老子有重大不同,主要表現在情和靜。

    王弼版本說 “守靜”, “歸根曰靜”, “靜曰覆命” “無慾”, “惟恍惟惚”。 牝常以靜勝牡”。 我無慾,而民自樸”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五色令人目盲”。

    而馬王堆帛書則是: “守情” “歸根曰情” “情是謂覆命” “欲不欲” “唯望唯忽” “牝恆以靚勝牡” “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 “夫唯不靜,故無尤。 五色使人目明”

    無為而為,致虛極守靜篤,是道家法門,靜是道教傳承,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這是不會錯的!

    然而帛書所言情,而且比王弼版本還早百年,經馬王堆出世,混淆視聽,荼毒心靈。這他媽是誰?篡改老子,將靜改為情,意義顛倒,真可以說是別有用心。

    果然帛書出土後網上有不懂之人跳出來說,情才是正統,王弼版本是篡改。

    但稍有修行之人,都能分辨靜與情,孰是孰非。 縱覽《道德經》全文,都是貫穿無為、靜、節慾、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後世代代相傳的道教等權威書籍經典都印證了這一點,而帛書中的不同的幾句,與《道德經》全文其他部分的意思格格不入,這就是證實帛書不實的最好佐證。

    現在突然來了個帛書,就有人捕風捉影,這是居心叵測。

    但問題是,究竟是誰在2200年前篡改了道德經原文,將靜換為情,顛倒本意,荼毒心靈? 我認為是大乘佛教的本原,即印度婆羅門,婆羅門本源是白種人雅利安創立的吠陀教。

    菩薩=菩提薩埵,菩提=覺醒,薩埵=有情。

    這裡就提出了情,而且貫穿大成佛教的始終。而帛書可能只是當時有心之人想控制人心,滲透道教而故意蠱惑人心之作。

    再說通行版《道德經》經過了幾千年的洗禮,《莊子》等的驗證,更具有說服力,更能提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靜=道教

    情還是靜? 心的兩面性(靜-情),意識三分法( 顯意識,潛意識和元意識 )

    為何篡改?大家可以自己去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煙花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