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現象基本上不存在。與一般人的認識相反,事實上,醫院都有減少住院時間的傾向,而住院患者尤其是經歷了大病或手術的患者特別有延長住院時間的傾向。很多醫院要著手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減少平均住院時間,加快流轉。
這個現象基本上不存在。與一般人的認識相反,事實上,醫院都有減少住院時間的傾向,而住院患者尤其是經歷了大病或手術的患者特別有延長住院時間的傾向。很多醫院要著手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減少平均住院時間,加快流轉。
從純粹醫學的角度來說,很多疾病經過了主要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後真的要不了那麼長的住院時間了,不少常見手術術後治療和觀察1-3天無問題就可以出院了(具體手術具體說),內科疾病經過明確診斷、病情好轉平穩、嘗試確定好後續治療方案就回去接著吃藥,如果醫生說還不能走,那可能真是不能走。從純粹醫療費用的角度來說,讓患者延長住院時間會減少收入,甚至帶來醫院的虧損——已經可以走了的患者還在醫院住著,佔用了寶貴的床位,只產生床位費(不超過如家的住宿費)和少量的其他費用的收入(邊際收益),而醫院每日的開銷卻是巨大的(水電氣、工作人員的薪酬、各種器材成本平攤到使用壽命等等),彷彿一個餐廳,客人只點一杯水,或者點了早餐卻要佔著桌子坐到晚上打烊才走,那時間長了餐廳肯定虧損倒閉。在國內哪怕公立醫院也自負盈虧的背景下,故意延長住院是愚蠢的。從規避風險的角度來說,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是增加風險的——明明可以出院了,還要在醫院住著,醫院又不是一個適合療養的地方,萬一整個院內感染或是其他什麼意外,在當今的險惡的醫患關係的背景下,容易惹禍上身。從醫療衛生資源分配的角度來說,國內的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仍然是稀缺品,醫院床位就是醫療資源的珍貴組成部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醫院床位數也就4400張,一般規模的三甲醫院床位數1000多張,住院時間偏長的問題一直制約著這些優質醫院向更廣大群眾服務的能力,所以從衛生部到各個醫院都努力要求加快病床流轉,題幹中的“某些指標”恰恰更可能是縮短住院時間的要求,而非延長。部分患者有“主動要求過度治療”的傾向。這不是亂說,尤其是經歷了手術、重大疾病,或醫療保障完善、經濟比較殷實患者。手術、重大疾病後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傷口不適、身體虛弱等情況,但如果醫生確認可以出院,那剩下的恢復已經沒必要在醫院中進行,但不少患者會願意在醫院多住一段時間等感覺恢復活力再走,因為經歷了這些,每天多少住院費看起來都是小事了,“身體是關鍵”。遇到過一些患者不願出院,表示“還想多休息幾天” “醫療費是小健康是大” “假都請了” “還有xxx病沒有解決(一些比較緩和,無需住院治療或立即治療的疾病)” 等等。題目說的“小病住院”可能屬於下列情況:媒體無知,自己覺得小的就說是小病。這種情況挺常見。起病不兇悍,但診斷不明的疾病,邊住院邊明確診斷。效益差的小醫院、私立醫院,為了病源不擇手段的也有,但正常點的醫院床位都是供不應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