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虎賁
-
2 # 鮮事
理性看待基站輻射,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大可不必聞“基”色變。
不但中國人,就連國外對基站輻射的擔憂,也是大有其人。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彭市、瑞士伯爾尼市、加州聖迭戈市和英國托特內斯市等多個城市的熱心市民一直在抗議安裝5G無線基站,擔心這些網路節點可能對人類、動物和植物造成有害影響。他們指出從靠近人的天線發射的射頻(RF)輻射的潛在危險。
什麼是輻射——無處不在的輻射輻射在物理學上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在真空或介質中傳送,包含:
電磁波: 微波、可見光、X射線、γ射線(γ)粒子輻射: α射線(α)、β射線(β)、中子輻射聲輻射: 超聲波、聲波、地震波引力波所以輻射無處不在,只是你感受不到它們。輻射的能量會從輻射源往外向所有方向直線放射。一般依其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分類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所攜帶的能量大於10電子伏特,可以將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化學鍵,主要電離輻射來源為放射性物質;非電離輻射之能量較電離輻射弱。非電離輻射不會電離物質,而會改變分子或原子之旋轉。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輻射,一般是指電離輻射(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的範圍由電磁頻譜決定。
較低的頻帶總體上來說並不危險。行動通訊的輻射處於非電離範圍內,也就是說是非常安全的。
輻射和什麼有關係呢?——和頻率有關。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於頻率的高低和強度的大小。一般而言,頻率越高,強度越大,能量就愈大。
安全值是多少呢?
一級標準(安全標準,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高頻輻射 小於10 μW/cm²,低頻輻射 小於10 V/m;二級標準(中間區,對人體可帶來有害影響):高頻輻射 小於40 μW/cm²,低頻輻射 小於25 V/m。行動通訊的頻率是怎樣的呢?以最新的移動通訊技術5G來看,根據3GPP協議標準,對5G頻譜定義的頻率範圍分為FR1(450MHz—6GHz)和FR2(24GHz—52GHz)兩個區域。
基站的輻射有多少呢?國家對電磁輻射是有嚴格要求的,有相關的安全標準:
基站會影響健康麼?電磁波在大氣中傳播,會隨著傳播距離而衰減,對牆體的穿透使得這種衰減跟加加劇,事實上生活中很多電器的輻射甚至高於行動通訊。
這並不是說過度暴露於非電離輻射不會帶來負面影響。電磁能產生熱量,這是無線電波帶來的“唯一的”健康問題。但工程專業組織IEEE國際電磁安全委員會於200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對1300多篇關於射頻生物學效應的同行評審研究進行了審查,結果發現“沒有與熱相關的不良健康影響”。
寫在最後請大家科學、理性看待基站問題,我們國家對人民的健康是高度負責的,我們國家對公眾行動通訊基站裝置實施嚴格的入網許可制度,相關電磁輻射標準比國外還要嚴格。
-
3 # 一隻hao香菸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我們先來了解是什麼是輻射?根據百度百科我們可以知道:
輻射指的是由場源發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後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273.15攝氏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的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 /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但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
答案肯定是有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空間無線訊號的發射和接收都是依靠移動基站發射天線來實現的,在傳輸訊號時,發射塔發射天線有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量。
那麼基站的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影響呢?有多大的影響?
對於基站產生的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影響,有多大的影響?國際不少機構仍在對此進行研究,但從上世紀基站投入使用至今,尚無明確的研究結論或實際案例可以證明基站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電磁輻射是普遍存在的例如電磁爐、電視、電冰箱、手機等,因此無需對基站恐慌。
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電磁輻射頻率的高低,二是看電磁輻射功率的大小。只有當這兩個因素超過一定的允許值而造成輻射時,才有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我基站的輻射頻率約為2G:移動和聯通在 900 MHz,、電信在800MHz,4G所使用的頻率都在1800MHz以上;一般來講2G基站的發射功率在20W,輻射頻率與電視的輻射頻率基本相當,4G基站屬於高頻發射功率一般在40W左右,由於高頻的穿透性及覆蓋都會比低頻弱;所以不足以對人體構成危害。
-
4 # 惠忠說科技
最近,國外時有發生因擔心5G基站發射的電磁波會傷害人的免疫系統,從而聚眾砸毀基站的事件。甚至有人把5G和新冠病毒肺炎連繫起來,或者說是人離訊號基站越近,幅射就越大越傷身,等等說法出現,真是令人腦洞大開、有匪夷所思之感。
以目前在建設的5G基站為例來說:5G技術的特點之一是使用超高頻的CUB一6GHz頻段來增加速率和頻寬。這種頻段的特性是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天線愈短。所以5G基站的天線都是毫米級,需使用“天線陣列”來進行訊號傳輸。
5G基站屬於微型基站,採用的天線陣列十波束賦形技術在無線通訊領域相對成熟,其使用的頻段比4G在用的2.6GHz頻段更加頗率高,加之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提升,和經過安全輻射低於國家標準,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
5G超高頻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低於以前2/3/4G大基站發射出的電波和光波,甚至要低於Wifi和手機、電腦對人的輻射影響。並且恰恰相反,基站內毫米級天線越多,輻射反而越小。所以基站傳送訊號產生對人的輻射是微乎其微、甚至可忽略不計。也並不存在與離訊號基站遠近輻射力大小的問題。
所以,對訊號基站發射的超高頻電磁波會傷害人體免疫力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缺乏科學依據的。
如再把5G基站與新冠病毒肺炎連繫起來,更是牽強附會,更不足取了。
回覆列表
訊號基站的輻射對人沒有影響。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輻射,輻射指的是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而輻射又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其中電離輻射主要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以及中子射線,其特點是頻率高、能量集中,可以破壞人體的生物鍵從而危害健康。而非電離輻射本身沒有電離作用,其特點是頻率低、能量低,不會破壞人體的生物鍵不危害健康。
電離輻射一般是專業人士才能接觸到,而且是在有嚴格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例如醫院發射科的醫療人員,或者核電站的操作人員等。我們普通老百姓一般生活、工作的環境裡,接觸到的都是非電離輻射,例如家中的生活電器輻射,辦公室的電腦、遙控裝置輻射,尤其是幾乎無處不在的基站輻射等,這些輻射都是對人體無害的,或者是影響很小的。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手機普及率極高,因此手機基站的密度也是世界第一(374萬座),人們自然就會比較關心基站的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影響,會不會危害健康?其實國家對這個問題也是相當重視的,針對手機基站的輻射強度,專門頒佈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電磁輻射劑量標準號:8702-2014),規定了手機基站的頻率輻射強度,不得高於40微瓦/每平方釐米(一指甲蓋的範圍),遠遠低於美國政府的不得高於600微瓦/每平方釐米的標準。中國有關部門曾經選取了1000多個基站實地測試,在距離基站10米的位置,平均測得的輻射強度是0.6微瓦/每平方釐米,也遠遠低於40微瓦/每平方釐米的標準。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廣5G基站,未來5G的基站是微基站,比4G基站的輻射能量更小,人體所受的輻射量更低。
所以,訊號基站的輻射對人沒有影響,大家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