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娛閒談
-
2 # 影視蘊百味
這種稱呼是因人而異的, 並無過錯。稱呼皇太后,是從皇上母親的角度,皇上的母親一般稱呼皇太后;稱呼大娘娘是從皇上妻子皇后角度,稱呼皇后為太娘娘。當時稱呼皇后都有稱呼娘娘的習慣,而她又是皇上的大娘子,所以稱太娘娘。
-
3 # 泡泡愛追劇
是準確的。事實上,知否這部劇對無論是對太后的稱謂還是對皇室的稱謂都是比較準確的。那個時候,皇子皇女稱自己的母后都是“孃孃或者娘娘”,而且“孃孃”比“娘娘”用的還多,稱皇帝為官家。
-
4 # 紅楓文史娛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已經大結局,其中展現的中國古代文化引起觀眾濃厚興趣,這部劇小到家族親眷相互問安時的稱呼差異,大到皇宮內院的禮儀規範,都像一本傳統文化教科書一樣,非常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客觀地說,《知否》一劇對裡面每個用語用詞應該都經過了嚴密推敲,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把皇太后稱呼為大娘娘。
“娘娘”本是個多義詞,但其最基本的屬性還是出於對女性的尊重,這個稱呼可以放在母親身上,如北宋哲宗年間名臣洪皓在《使金上母書》中就寫道:“皓遠違膝下……日夜憂愁娘娘年高。"這裡的娘娘指的就是他的生母。宋朝期間,對皇后、皇帝的妃子也敬稱為娘娘,不管是皇宮內侍奉的太監和丫環,還是皇子皇女和下屬臣僚、貴婦,都如此稱呼,既是尊敬也感到親切,並從宋朝開始作為宮廷用語固定了下來,所以,大家看有關宋明清時期的影視劇,會發現裡面經常稱皇后、妃嬪為娘娘。
至於稱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嫡母為大娘娘,則見於宋朝司馬光所著語錄體筆記《涑水紀聞》,其中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
章獻既沒,或疑章懿之喪。仁宗遣李用和發其喪,視之容貌如生,使者馳入奏,仁皇於章獻御前焚香泣告曰:“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仁宗謂劉氏為大娘娘,楊氏為小娘娘。文中的章獻是指“章獻明肅皇后劉氏”,俗稱劉娥,乃宋真宗趙恆的皇后。1022年2月,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遺詔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此時小皇帝趙楨只有11歲,朝政實際上就是由劉氏處理,而對於劉氏,史上有很高的評價,常與漢朝的呂太后、唐朝的武則天並稱,且讚譽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上圖:影視劇中的章獻皇后劉娥形象)
那麼,《涑水紀聞》中的那段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章懿是宋仁宗趙禎的生母,姓李,生前死後均得到皇太后劉氏的厚待。可等到章獻皇后劉氏去世後,燕王心懷不軌,在皇帝面前挑唆說李氏其實是被皇太后劉氏毒死的。宋仁宗大驚,便讓李氏的弟弟李用和去檢視李氏棺木,只見李氏的屍體用水銀保養,容貌就像生前一樣,根本就沒有中毒痕跡。於是,仁宗親自趕到劉氏的靈牌前,一邊自責謝罪,一邊哭著告慰劉氏亡靈:“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文中最後一句話其實是註解,說的就是平常宋仁宗稱呼劉氏為大娘娘,楊淑妃為小娘娘。由此可見,《知否》中管皇太后叫大娘娘,是有據可依的。
回覆列表
我覺得在那個時代的叫法就是如此,當家主母被叫做大娘子,而大娘娘也是那個宮裡的大娘子。這樣稱呼並沒有什麼錯,可以說比較合情合理,當然了這部劇的歷史背景不是很清楚,但是這樣叫卻也是合情合理的。
盛家大娘子被稱呼為大娘子,那皇宮裡的皇太后肯定就是天下的當家主母,所以稱之為大娘娘,皇太后也是皇帝的嫡母。在他的家庭皇太后也是大娘子。所以喊她為大娘娘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