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葉止心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從中醫臟腑辨證角度來看,有幾個證候是高頻率出現的,這其中就包括脾虛、陽虛、寒溼、溼熱,這幾個之間常存在著聯絡,常常相互因果,共同影響著人體的健康。
脾虛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影響,脾虛運化水谷功能差,脾氣不足會出現飲食減少、腹部脹滿、腹痛腹瀉、神疲乏力倦怠,尤其是脾陽虧虛,陽虛內寒,脾陽虧虛,運化水溼的功能下降,便會出現寒溼停滯的現象,在這個基礎上,因為一些辛辣肥膩之類刺激的飲食影響,也容易出現有溼熱兼雜,出現的症狀複雜多變。
有些是體質因素的影響,或者疾病的影響,生活習慣不良,會導致人物的脾胃系統虧損,陽氣虧虛,寒溼溼熱的代謝功能不好,夾雜發病,因此出現的各種症狀。
這一系列的症狀,包括經常見頭昏腦脹、身體困重、胸悶、煩悶壓抑、飲食不振、大便稀溏、或伴有口乾口苦、咽喉不適、舌苔厚膩或舌苔黃膩等,人體的很多症狀多跟上面的這個因素有關係,因此說,脾胃虛、陽虛、寒溼、溼熱是最常見出現的辨證關鍵詞。
臨床上的一些經典名方,比如補中益氣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朮散、健脾丸、陳夏六君丸,都是調理這些方面的基礎方劑,再結合具體的症狀加減緩,從這個思路去治療,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實用性,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脾虛的根本原因是氣虛,痰溼也主要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化熱主要是不通。調理可以先用下六君子湯,平時運動還是要多點,不要經常坐著,動而生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