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23065111623

    1,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意思是說福禍是命中註定的,福氣來了擋也擋不住,災禍來臨想躲也躲不掉。該來的,終究會來,等不來的,終究是不會來。因此要坦然面對,福氣來了欣喜迎之;災禍來了,也躲不過去,那擔心也沒有辦法改變。

    多以形容態度應該豁達,順其自然,泰然面對好事與壞事。

    2,根據語境,既可以表達自己豁達,和順其自然的心態,也可以用來勸解他人不要太憂心結果。舉例如下:

    ①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那就讓他來吧!

    ②人生在世,便是由幾許無奈,幾許感懷,幾許痛心,幾許愉心所成。因果迴圈,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雖不願認命,但天意如此,豈是你我凡夫俗子所能變哉?罷了罷了。

    ④這件事情處理得確實有失偏頗,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靜等結果出來吧。

    ⑤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你不要想太多,是好的結果就欣然處之,壞的結果就迎難而上吧。

    這句話是根據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八章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改編的民俗語言。原意是說福禍是講因果的,人現在得到什麼樣的生活完全看這個人之前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同時福禍是相依的,佛曰:福乃是修行的善良而至,禍與福相依而生,相互轉化。是福永遠都會降臨,是禍再怎麼都躲不過,“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一句,自古及今是極為著名的哲學命題,往往被學者們徵引來用以說明老子的辯證法思想。老子的辯證法已經具備了矛盾對立統一的規律的性質,相反的東西可以相成,同時,他又知道相反的東西可以互相轉化,這種觀察事物、認識的事物辯證方法,是老子哲學上的最大貢獻。

    天道自然規律是平衡的,有舍必有得,得到了必須舍,這個淺顯的道理修道人應該都懂得。得到的通常認為是好的,它的對立面是損失的是壞的;捨出去的通常認為是壞的,它的對立面是好的。好與壞、舍與得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了中年還是普通職員,如何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