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誠信的天蠍男
兩歲多的小孩都是以自己父母為榜樣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小孩的舉動。
孩子霸道的成因,不是隻看某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需要看周邊環境和周邊人的引導。
首先,要從孩子的基因來看。基因是父母所傳,是無法改變的,後期的舉動還是會和基因扯上關係,這只是個人見解。
其次,就是周邊環境的影響。這個因素應該是佔比較大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很好的詮釋吧。自己好好回想下,是這個道理不。
最後,就是小孩自身有一個思維,也是大人無法控制的,他自己會去判斷是非對錯,但是唯一的判斷應該就是去嘗試。從而導致很多小孩都會有很多大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和過錯。
因此,不要單方面的去把小孩的性格形成歸集到某一類人,比如老人帶小孩的問題。
-
3 # 媽媽沒時間
這裡其實提到了兩個行為,一個是不分享,另一個是搶玩具。
首先要安慰樓主的是,這兩個行為對於2歲多的孩子來說,恰恰是正常的表現,和霸不霸道無關。
0-3歲階段的孩子,用心理學家的話來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看來,我的玩具是我的,別人的玩具也是我的。既然都是我的,又何談分享和爭搶呢?
當然,每個孩子先天的氣質稟賦不同。有些孩子的確從小就願意分享。但這不代表那些不愛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氣,霸道的。
其次,爸爸媽媽想要引導孩子分享和不拿別人的玩具,也是有一些辦法的。
對於分享來說,首先是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示範給寶寶看。比如吃點心的時候,把餅乾分享給寶寶。
其次,希望寶寶分享玩具或零食時,給寶寶選擇的權利。讓他知道,他有權不分享,也有權決定分享哪一個玩具給其他小朋友。
最後,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強迫寶寶,尊重孩子的決定。不要為了大人的面子,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對於爭搶玩具,首先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不能傷害別人。如果寶寶有可能會傷到別人,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寶寶,如果再出現這種情況,就不能繼續和其他小朋友玩了。之後,如果寶寶繼續有傷害對方的行為,就要真的帶他離開。
如果寶寶沒有違反上面這個大原則,那麼建議爸爸媽媽們等一等,也許孩子們會自己找到辦法,解決問題。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事後,比如在家陪孩子玩的時候,教孩子一些策略。比如想要玩對方的玩具,可以用說的,或者用手裡的玩具和對方小朋友換,等等。
最後,想要對爸爸媽媽們說,孩子成長中會有很多我們不滿意,但其實也許是正常的行為。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多多觀察,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急於找人負責,比如覺得是老人寵壞的。即使老人的一些做法我們不認同,也可以私下溝通,或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候多多用心,給孩子帶去好的影響。解決問題,永遠比找人背鍋更重要。
關於孩子打人如何處理,小樣媽也寫過一篇《孩子打人的5個原因,你知道幾個?》。有需要的爸爸媽媽可以看一看。
回覆列表
老人帶孩子,容易過度滿足孩子,也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如果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孩子,媽媽不要勉強。因為兩到三歲的時候,孩子的意志力快速發展,物權意識也開始萌芽的時候,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突然變得“自私”,不捨得分享任何自己的東西,哪怕是平時玩得很好的小夥伴。如果碰了他的玩具,也一定會迅速搶回來,甚至大哭大鬧一番。
針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別覺得丟面子,因為所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這樣呀!所以,尊重孩子的意願是第一步,不強迫孩子去進行分享,孩子的東西就交給孩子做主,別人希望借或者拿走一定也要經過孩子的同意才行,父母切忌代為做主;第二,建議父母平時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樣的作用,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第三,帶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觸,並溫和引導孩子分享。當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食物等,要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你,你開心嗎?若孩子認可,可以進一步告訴孩子,如果你也能學著分享,小朋友也會很開心的。不用太刻意,簡單提示即可。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主動的的分享行為。
關於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可能是孩子還未習得正確的交往方式,媽媽需要引導孩子,學會換種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比如交換、借等。明確告訴孩子,“搶”沒有用,不僅得不到玩具,而且大家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