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郭小巾

    歐洲大陸冷兵器的發展,也大致 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階段。歐洲除了普及鋼鐵兵器的時間 比中國早200年以外,冷兵器的發展也因自然環境、地理條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在許 多方面都與古代中國有著明顯的差異。

      

    在古代的歐洲,劍是主要的冷兵器。  在歐洲文化中,劍都是作為力量與權力的 象徵。對於騎士而言,劍就是騎士本人精神的化身,在任何危難時刻都不能放棄自 己的劍,很有一種“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的氣勢。

      

    寬刃劍是中世紀歐洲各國軍隊最普遍的裝備。寬刃劍長達3英尺(約0。9 米),士兵用單手揮動。由於劍兩面都開刃,

    因此,在與敵人打鬥時,一擊不中,不用 翻轉手腕就可以很容易地進行第二次攻擊。  寬刃劍的劍柄多為以黃銅活鐵製成的 十字形,劍柄末端有一個圓球,這個圓球並不是裝飾,而是中間注鉛以維持用力劈 砍時手腕的平衡。

      由於中世紀一般士兵的防具比較薄弱,只要使用強勁力量進行 劈砍,往往就能給敵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寬刃劍一直被人們廣泛地使用於各 個戰場。  直到14世紀,鎖子甲的大量使用以後,寬刃劍再也難以對厚重的鎧甲造 成有效的傷害,擁有沉重劍身的寬刃劍才逐漸失去用武之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羅馬短劍也是古代歐洲戰場上的一種常見兵器,劍身全長0。3〜0。5米,單手 持劍,兩邊開刃,以刺為主,有時也用於削砍。之所以把劍身做得如此短,是與當時 羅馬帝國的作戰思想密切相關的。  羅馬帝國時代,出戰時常常採用密集的陣型,戰 士之間沒有很大的迴旋餘地,遠距離時一般是投擲標槍,近距離時通常使用巨大的 盾牌防守,用短劍透過盾牌間的縫隙迎擊殘存的敵人,攻守兼具。

      由於劍身比較 短,要想對敵軍造成巨大傷害,必須要求戰士學會熟練的技巧,通常都是直接刺入 敵人的要害部分,如心臟、腹部等。  那個時期,羅馬帝國幾乎每個軍人都佩帶了羅 馬短劍。

      

    西洋劍是隨著寬刃劍的沒落而逐漸崛起的一種兵器。其實西洋劍的誕生並不 是作為武器使用的,而是檢驗鎧甲的製造質量時用劍在上面戳刺看能否刺穿。西 洋劍的劍身細長,攻擊以刺為主,一般劍身是方形的,僅有前端才開刃。

      西洋劍多 用於裝飾、防身和決鬥,殺傷力極小,只要不被刺中要害,決鬥者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正符合當時歐洲社會的風氣和價值觀。  隨著黑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歐洲的兵 器開始從冷兵器逐漸向熱兵器過渡發展。

      但西洋劍由於上述的特點,仍在很長一 段時間裡被當做必要的防身裝備,例如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中描寫 的,法國皇家火槍隊的隊員劍術就十分高明。西洋劍的發展中,還有過非常有趣的 一幕,由於武器以刺為主,武器長度的增加會帶來更大的優勢。

        因而人們不斷地加 長劍身的長度,最長的劍身曾經達到了驚人的60英寸(約為1。52米)以上,這種長 度的劍其實給佩帶者也帶來了很多不便。後來劍身的長度又恢復到了 36英寸〜 39英寸(0。

      91米〜0。 99米),既恢復了西洋劍的優雅外形,又保持了決斗的公平 性。此外,西洋劍的護手也經歷一番發展,它被設計得既具有防護效能又相當美 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枝條型、骨架型、結合型和盤型等。

        

    18世紀以後,熱兵器已經成為歐洲戰場中的主力,近戰搏鬥的劍失去了原有

    的用途。不過,軍隊中的軍官為了建立指揮的權威,依然佩帶長劍作為力量與權利 的象徵。直到今天,指揮長劍依然是各國閱兵時的必備物品。

      

    。除了劍之外,刀也是古代歐洲戰場中的一種相對常用的兵器,只是其地位及用 途都無法與劍相比。  其中,較有名的是匕首、希臘短刀、彎形大砍刀和彎刀等。

    在古代歐洲的混戰中或者偷襲時,匕首用於割喉秒殺敵人。

      中世紀比較有名 的匕首是距刺,它最早在14世紀被裝備於英國軍隊。距刺的長度約為兩個手掌, 彈性良好,輕便靈巧,可輕易刺穿敵人胸甲的接縫直入心臟。另外,還有19世紀的 阿拉伯匕首,它曾廣泛流行於奧圖曼帝國、波斯和印度。

        它並不只用於戰爭,還常 被用於婚禮和割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姝音涉事裁判比賽後就提前回國,記者採訪也沒有回覆,啥情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