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其實是一個片面的說法,是有其獨特的應用範圍的。所以在適合的範圍的人群,或者看到這類人群教育出來的效果,他們就極力推崇快樂教育;而另一部分不適用的範圍的人群,尤其是使用快樂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失敗的家長,自然是批判快樂教育的。
最開始快樂教育是在國外推行,我們許多留洋博士或者教育研究人員就發現,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蠻不錯的。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不僅家長輕鬆,而且孩子們也開心。所以這部分教育研究人員就把快樂教育的理念引進到中國來,希望幫助到我們中國大量的父母家長。
那時候,正好是中國獨生子女普遍的時候。獨生子女,一定是家中的寶貝,這個快樂教育的理念正好適合很多家長們的訴求,然後就運用這個理念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到現在已經過去近30年了,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的孩子都已成人,但是長大後好吃懶做,做了很多劣跡斑斑的事情。讓這部分極大推崇快樂教育的家長後悔不已,所以又出現了對快樂教育的批判。
在外國,家庭一般都是多個子女,每一個子女無法完全分享到父母們更多的愛。所以提倡快樂教育,會讓孩子們在關愛較少的情況下開心快樂,享受幸福的童年。
在外國行得通的快樂教育,拿到中國來,就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在我們中國,家庭子女就已經是唯一的了,享受家庭成員的眾多關注,本身就已經處於快樂幸福之中了,再提倡快樂教育讓他們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又一次提高,這個快樂就超過了應有的節度了。所以,有很多提倡快樂教育的家庭,孩子囂張跋扈、不可理喻。
不管是極力推崇,還是批判指責,其實都是隻看到教育要快樂的一面,沒有看到教育的真正全貌。
古人說禮樂治國,國家那麼大都要用禮樂來治理,用來教孩子的道理也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們也要真正明白禮樂的本質是什麼,才能真正明白禮樂的作用。
禮強調的是敬,《禮記》開篇講“勿不敬”,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內心有敬意。
事隔幾千年後,西方的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對各種情緒進行了能量狀態的劃分,按照一定的數值進行等級排序。像愧疚、羞愧這些狀態下,能量只有20左右,而內心在關愛、敬重的狀態下,能量達到了500之高。如果說死亡的能量狀態是0,那羞愧的狀態離死也不遠了,而敬重的狀態卻讓一個人的能量達到500,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差距。
在幾千年前,我們古人就提倡敬,現在又用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在敬的狀態下可以讓一個人的能量值處於500的高能狀態下,可見我們古人的遠見和智慧所在。古人借用對人、事、物的敬重,提高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和生命的狀態,是對我們有利益眾多的事情。
而且,當我們對人敬重之後,我們就願意聽從他人的意見。由此可知,我們對老師敬重,就能聽從老師的教誨,從內心就能認同老師的教導。當我們對物有敬意時,我們就能對物善加愛護,用心保護使其不受傷害。當我們對事有敬意時,我們就能用心去完成,盡我們的盡力去達成交給我們的任務。
禮強調敬,使我們的內心顯得莊嚴,如果時時刻刻都這樣呆板,又不是正常的狀態。比如該笑的時候,臉上還是保持嚴肅的表情,那就顯得不倫不類。所以,還需要樂來配合。
樂就是音樂、樂舞,也同樣是快樂、歡樂。樂的教育就是要讓我們樂起來,也就是快樂教育。快樂就是要教育人動起來,不要停在那裡不動。像我們心情開心的時候,高歌一曲,吟詩一首,以表心中胸臆。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說明禮和樂的作用,禮就像剎車,樂就像油門。油門推動汽車前行,剎車讓車停下來。音樂讓人活動,禮儀讓人收心,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因此,在實際教育中,禮樂是密不可分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實際的教育。
有的孩子活躍的,要教禮儀讓孩子收心、莊嚴起來,也就是所謂的懂規矩起來。有的孩子安靜、嚴肅,就要教音樂,讓孩子活躍起來。兩者都是用來調整孩子的身心狀態的手段和方法,使孩子有張有弛,有松有緊,動靜結合。
快樂教育與禮儀教育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教育,禮樂治國治的是人心,調的也是人心,自然禮樂的教育是對人身心最全面的引導。我們不去盲目誇張快樂教育的作用,也不盲目批評快樂教育的危害,而是要根據自家孩子,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成長。
快樂教育其實是一個片面的說法,是有其獨特的應用範圍的。所以在適合的範圍的人群,或者看到這類人群教育出來的效果,他們就極力推崇快樂教育;而另一部分不適用的範圍的人群,尤其是使用快樂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失敗的家長,自然是批判快樂教育的。
為什麼快樂教育被人極力推崇的同時,又被批判不已呢?最開始快樂教育是在國外推行,我們許多留洋博士或者教育研究人員就發現,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蠻不錯的。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不僅家長輕鬆,而且孩子們也開心。所以這部分教育研究人員就把快樂教育的理念引進到中國來,希望幫助到我們中國大量的父母家長。
那時候,正好是中國獨生子女普遍的時候。獨生子女,一定是家中的寶貝,這個快樂教育的理念正好適合很多家長們的訴求,然後就運用這個理念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到現在已經過去近30年了,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的孩子都已成人,但是長大後好吃懶做,做了很多劣跡斑斑的事情。讓這部分極大推崇快樂教育的家長後悔不已,所以又出現了對快樂教育的批判。
在外國,家庭一般都是多個子女,每一個子女無法完全分享到父母們更多的愛。所以提倡快樂教育,會讓孩子們在關愛較少的情況下開心快樂,享受幸福的童年。
在外國行得通的快樂教育,拿到中國來,就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在我們中國,家庭子女就已經是唯一的了,享受家庭成員的眾多關注,本身就已經處於快樂幸福之中了,再提倡快樂教育讓他們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又一次提高,這個快樂就超過了應有的節度了。所以,有很多提倡快樂教育的家庭,孩子囂張跋扈、不可理喻。
不管是極力推崇,還是批判指責,其實都是隻看到教育要快樂的一面,沒有看到教育的真正全貌。
教育是禮樂並舉。古人說禮樂治國,國家那麼大都要用禮樂來治理,用來教孩子的道理也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們也要真正明白禮樂的本質是什麼,才能真正明白禮樂的作用。
禮強調的是敬,《禮記》開篇講“勿不敬”,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內心有敬意。
事隔幾千年後,西方的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對各種情緒進行了能量狀態的劃分,按照一定的數值進行等級排序。像愧疚、羞愧這些狀態下,能量只有20左右,而內心在關愛、敬重的狀態下,能量達到了500之高。如果說死亡的能量狀態是0,那羞愧的狀態離死也不遠了,而敬重的狀態卻讓一個人的能量達到500,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差距。
在幾千年前,我們古人就提倡敬,現在又用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在敬的狀態下可以讓一個人的能量值處於500的高能狀態下,可見我們古人的遠見和智慧所在。古人借用對人、事、物的敬重,提高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和生命的狀態,是對我們有利益眾多的事情。
而且,當我們對人敬重之後,我們就願意聽從他人的意見。由此可知,我們對老師敬重,就能聽從老師的教誨,從內心就能認同老師的教導。當我們對物有敬意時,我們就能對物善加愛護,用心保護使其不受傷害。當我們對事有敬意時,我們就能用心去完成,盡我們的盡力去達成交給我們的任務。
禮強調敬,使我們的內心顯得莊嚴,如果時時刻刻都這樣呆板,又不是正常的狀態。比如該笑的時候,臉上還是保持嚴肅的表情,那就顯得不倫不類。所以,還需要樂來配合。
樂就是音樂、樂舞,也同樣是快樂、歡樂。樂的教育就是要讓我們樂起來,也就是快樂教育。快樂就是要教育人動起來,不要停在那裡不動。像我們心情開心的時候,高歌一曲,吟詩一首,以表心中胸臆。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說明禮和樂的作用,禮就像剎車,樂就像油門。油門推動汽車前行,剎車讓車停下來。音樂讓人活動,禮儀讓人收心,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因此,在實際教育中,禮樂是密不可分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實際的教育。
有的孩子活躍的,要教禮儀讓孩子收心、莊嚴起來,也就是所謂的懂規矩起來。有的孩子安靜、嚴肅,就要教音樂,讓孩子活躍起來。兩者都是用來調整孩子的身心狀態的手段和方法,使孩子有張有弛,有松有緊,動靜結合。
結束語快樂教育與禮儀教育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教育,禮樂治國治的是人心,調的也是人心,自然禮樂的教育是對人身心最全面的引導。我們不去盲目誇張快樂教育的作用,也不盲目批評快樂教育的危害,而是要根據自家孩子,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