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海軍書法

    一年一度的七夕如約而至,哪些分居兩地的愛侶,駐守邊疆的軍人,為工作服務在各行各業的夫妻,都在內心惦記著為自己的另一半挑選一份驚喜❤️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愛,愛情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愛情是自私的,他只屬於彼此,兩情相悅的愛戀能提升人生的奮鬥力,愛是包容與理解,愛是信任和付出,懂得付出的感情才有活力與新鮮感,同時愛情又能鞭策雙方共同進步,七夕到了祝願那些不能在一起過情人節的有情人在心裡的鵲橋相會……唐代詩人林傑一首詩把乞巧節描述的淋漓盡致: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七夕又叫乞巧節,是祈福吉祥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少女和少婦們會拜織女……少女們祈禱自己嫁個好人家,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少婦們祈禱自己家庭幸福多子多福…… 俗傳七月初七又是魁星的生日。想中科舉的讀書人都尊崇魁星,所以會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金榜題名。總之乞巧節是個祈福的節日,讓我們開心度過這美好節日!

  • 2 # 亦香如

    記得第一次過七夕乞巧節,還是在上初一的時候。依稀記得我們最美麗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七夕乞巧的故事,當我們沉浸在唯美的傳說故事中時,她又帶我們實踐了古代女孩的乞巧活動:剪紙,做香囊。晚上又帶領我們女生觀賞明月,看牛郎織女星,並向月亮乞求美好的心願,真的很感激語文老師在我們小小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種子,讓我們一生受益!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的一項習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而女孩們在這個夜晚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 3 # 清流人家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乞巧節”或“女節”。因這天的許多習俗跟婦女相關,都稱“七夕”為中國古代的婦女節。“七夕”之為節,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據說早在漢代就很流行了。因傳說中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多情的典型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勞動巧手,所以歷代的婦女都要在農曆七月初七這天,去向織女乞巧棗乞求勞動技巧和婚姻匹配的巧。

    傳統上是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夕深夜結束,當地姑娘們為“巧娘娘”備下美食,載歌載舞請她入“凡間”,向她祈求心靈手巧、美麗幸福。在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乞 巧 (唐)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打野寧王再爆“醜聞”,現任女友前男友再爆猛料,寧王被綠了?事情到底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