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淡快樂888
-
2 # 惜花公子
世界最多的就是好事者與馬後炮,最會吹牛的就是那些學而不精,一知半解的人。其實什麼都不懂還要裝出一副什麼都會的樣子。
二戰後期,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蘇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非洲戰場德軍的失敗,加上長久的戰爭消耗,大量的德軍精銳別消耗乾淨。在四面樹敵,戰略空間不斷的被壓縮的情況下,留給德華人們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與敵對國握手言和。國家的政治沒有了,但卻換來更多人民不在遭受戰爭的摧殘與痛苦。
德軍剩餘了很多的地面部隊,但卻要防守的地方有很多,需要人投入到生產的也非常的多。而德國最為重要的重工業區及大量的民用設施被摧毀,使得德軍各種軍事物資生產困難。從而影響前線部隊的各種補給。然而,在面對美軍層出不窮的先進武器,使得德國的現有的各類武器已經不再有那麼多的優勢,而研發出來的新武器。卻無更好的資源去支援其進行驗證與研究,使得大量的新式武器只是曇花一現。最終,成了別人的嫁衣。
在軍事上,由於喪失了制空權、制海權等,光靠地面防守每一次的戰鬥,除了白白的送上性命與延緩德國的投降時間外,在一無是處。
在民生上,大量的物質優先的補充到軍隊,人們的生活水平只有最為基礎的生活保障。而到了後期來最為基礎的生活保障都無法維持,大量的難民、飢餓、寒冷等圍繞著民眾。
在各類基礎設施上,從各類電廠、工廠、農業設施、大壩等等都成為了盟軍的攻擊目標,使得德國從一個工業強國變成了一個快要回到原始時代,民眾苦不堪言。
戰後,不但給戰勝國留下各種創傷,而戰敗的德國更加的慘不忍睹,無限的痛苦。戰爭是殘酷的、不人道的。因此,我們要更好的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很苦也很累,卻還是有著美好的嚮往。
-
3 # 360生活館
不全是老弱病殘, 鄧尼茨帶領的70萬軍隊就有將近一半是精銳, 還有義大利北部防守的德軍、德國北部的包克集團軍和東歐的德軍這些總共大概有150萬,有三分一即是50萬左右是精銳。希特勒是一直幻想可以和美英講和,甚至是希望美英和俄國火併,但這個只是元首一相情願的想法。
-
4 # 平凡168228278
柏林戰役,德國集結一百萬軍隊,這是本土的部隊,如將駐紮在國外的軍隊調回,抵抗會更加激烈,停戰的時間會延後。
-
5 # 飛龍在天231272723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力動員而論,同盟國為軸心國的4倍。至戰爭後期,軸心國普遍感到後備兵員不足,勞動力緊張,不得不驅使老弱婦幼上戰場,或參加力所不及的勞動,為戰爭服務。1945年,是法西斯德國徹底崩潰的一年。德軍統帥部企圖以主要兵力兵器阻止東線蘇軍的進攻,把防守柏林作為主要目的,並伺機破壞盟國與前蘇聯的關係,拖延戰爭,爭取到一個有利的戰爭結局。然而,德軍的企圖並未得逞。在波蘭和東普魯士的防禦卻遭到了最慘重的失敗,損失97個師(其中被殲60個師,破擊潰37個師)。在東波美拉尼亞和巴拉頓湖實施的反突擊,均未成功,至4月中旬,德軍最後的2個戰略集團被壓縮在柏林和布拉格附近地區。柏林及附近地區守軍100萬人,布拉格附近德軍90萬人。此時,德國戰略物資消耗殆盡,後備力量枯竭,防禦已很薄弱。但法西斯集團卻把希望寄託在蘇軍與盟軍的分裂上。當蘇軍強擊柏林時,德國加緊了同美、英單獨媾和的活動。德軍對西線美、英軍不盡力抵抗,而是集中力量在東線頑抗,千方百計地阻止蘇軍攻克柏林。但是,這一切卻是徒勞的。4月25日,柏林被蘇軍合圍,蘇、美軍在易北河上會師,4月30日,蘇軍進攻帝國總理府大廈的時候,希特勒絕望自殺。5月2日,柏林守軍失去了抵抗能力而被迫投降。至5月8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隨後,殘留在布拉格的最後一個德軍集團,也很快被殲滅。至此,德軍在東線的戰略防禦,最後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
6 # 楓丹白露211735932
為德軍失敗而惋惜的大有人在,特別是中青年居多,他們為德軍漂亮的軍裝,整齊的步伐,筆挺的腰坂,先進的武器及技術裝備而神魂顛倒。嚴格地講,這些人可定位為: 新納粹。
回覆列表
二戰後期,德國還有幾百萬正規軍隊,還有重灌大兵團。但是已經絕對的失去制空權、制海權,大轟炸下,生產能力損失大部分。大兵團無法移動,一但暴露在野外,會被美軍轟炸輕鬆消滅。在希特勒自殺後,駐羅馬尼亞匈牙利的一個重灌兵團還有九十萬兵力,不投降,被攻克柏林的蘇軍消滅。當時主要是希特勒活著時,誰提投降,就會被槍斃。希特勒死後,沒有人指揮得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