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讀186
-
2 # 柯子28
黃河是母親河,她貫穿中華大地,奔流到海經久不息。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現象對於黃河來說更加應驗。泥砂性的河水將黃土高原的黃土帶到中原,平緩的河道在不斷增高。道高一尺堤高一仗,讓人們感到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斷增高的河道,高到一定程度必然改道。黃河的改道不是一次兩次,每次改道將中原的地貌重新分割,百姓遭殃。黃河讓每個朝代的治黃工作就沒有停止過。如果將黃河在下游重新使用故道,分兩股入海,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是它的意義有沒有必要化大費用去完成它。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它要佔用很多中原良田。並且故道和現道的標高是否能達到同步使用。這些問題都是你的課題的難度點。
近年來黃河的流量在減小,下游更小,有沒有必要改成雙河流入大海!
所以這個想法沒有錯,只是它的可行性不夠大。
並非是偶然因素導致黃河改道。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是一條攜沙量很大的河流。黃河的下游地處平原,河道坡度小、河面寬流速低,導致泥沙快速沉降,河道底部提升。再加上入海口處泥沙沉積,故河道自流坡度降低,故河道分流流速慢,沉積快,可能很快就會河道淤堵成為一條河面高於地面的“天河”。開封處的黃河,已高出地面十米,而古汴梁已埋入地下。而此處海拔大概一百五十多米。穩定的黃河河道淤積,河床提高,提高河堤,慢慢黃河成為一條懸掛高處的危河。
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絕大多數的根本原因就是泥沙淤積使故河道不適合黃河流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