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
釋義:得到天下所有的好學生(品德良好,能成才)後,親自教育使他們成才,讓他們成為普通人的榜樣。
深意:孟子“三樂”之一,桃李滿天下之樂,透過教育使下一代有良好素質,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讓自己成為新時代的開創者。
古漢語中對“教”和“育”二字分別的理解
“教”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字,《學記》中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樂記》中的“教者,民之寒暑也”;《春秋繁露》中的“精華,教政之本也”等等,很多古代經典著作中但凡提到今天教育一類的概念之時,都會運用到“教”這個字。“教”在文言文中念jiào,在古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有五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教化,教育。例如《學記》中的“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第二層意思是教導,教誨。例如《師說》中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第二層意思還包括了指教的含義,例如《荊軻刺秦王》中的“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第三層意思是指示,指點。例如《促織》中的“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第四層意思是教授,傳授知識技能。例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第五層意思是使,令,讓。例如《琵琶行》中的“曲罷曾教善才服,汝城每被秋娘妒”。[2]由此可見,古文中一個“教”字,其實已經涵蓋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教育”一詞的含義。而由“教”字組成的複合詞,通常就相當於今天兩個詞語連在一起的意思,例如:教化,是教育和感化的意思;教成,是教化並且取得成功的意思。
“育”是古代漢語中又一個常用字,《說文》中的“育,養子使作善也”;《大雅》中的“載生載育,時維后稷”等等,都會見到“育”字在各處的使用。“育”在文言文中念yù,在古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生育。例如《周易》中的“婦孕不育”。第二層意思是養,撫養。例如《史記》中的“朕下不能理育群生”。第三層意思是培養。例如《告子》中的“尊賢育才,以彰有德”。[2]由此可見,“育”在古文中主要是表達我們今天所說的“培育”“培養”這層意思,雖然也跟教育息息相關,但是卻也有除去學校教育中知識的學習以外的另外一層意思。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
釋義:得到天下所有的好學生(品德良好,能成才)後,親自教育使他們成才,讓他們成為普通人的榜樣。
深意:孟子“三樂”之一,桃李滿天下之樂,透過教育使下一代有良好素質,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讓自己成為新時代的開創者。
古漢語中對“教”和“育”二字分別的理解
“教”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字,《學記》中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樂記》中的“教者,民之寒暑也”;《春秋繁露》中的“精華,教政之本也”等等,很多古代經典著作中但凡提到今天教育一類的概念之時,都會運用到“教”這個字。“教”在文言文中念jiào,在古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有五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教化,教育。例如《學記》中的“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第二層意思是教導,教誨。例如《師說》中的“愛其子擇師而教之”。第二層意思還包括了指教的含義,例如《荊軻刺秦王》中的“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第三層意思是指示,指點。例如《促織》中的“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第四層意思是教授,傳授知識技能。例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第五層意思是使,令,讓。例如《琵琶行》中的“曲罷曾教善才服,汝城每被秋娘妒”。[2]由此可見,古文中一個“教”字,其實已經涵蓋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教育”一詞的含義。而由“教”字組成的複合詞,通常就相當於今天兩個詞語連在一起的意思,例如:教化,是教育和感化的意思;教成,是教化並且取得成功的意思。
“育”是古代漢語中又一個常用字,《說文》中的“育,養子使作善也”;《大雅》中的“載生載育,時維后稷”等等,都會見到“育”字在各處的使用。“育”在文言文中念yù,在古代漢語詞典中通常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生育。例如《周易》中的“婦孕不育”。第二層意思是養,撫養。例如《史記》中的“朕下不能理育群生”。第三層意思是培養。例如《告子》中的“尊賢育才,以彰有德”。[2]由此可見,“育”在古文中主要是表達我們今天所說的“培育”“培養”這層意思,雖然也跟教育息息相關,但是卻也有除去學校教育中知識的學習以外的另外一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