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化學的曾老師
-
2 # 郝志輝Robin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的問題的,什麼是錯誤,錯誤一定有一個對立面,那就是正確,那用什麼標準來判定正確與錯誤呢?大多數情況是基於過往所謂的正確(大家都這麼認為的)的經驗,和以前不一樣就是錯誤,但以前所謂的正確就正確麼,我想可能不一定你。我個人理解是正確與錯誤是基於一個目標,才能夠去區分正確與否,那麼好奇來了,在課堂上的目標是什麼呢?是那個所謂的正確答案是目標,又或者是證明老師是對的是目標,又或者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如果可以確定了目標,我想正確與否,就會顯而易見。
-
3 # 大語文世界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一年,我帶高三,我帶的那個班上差不多有二十幾個學生基本念不來說。於是在枯燥又嚴格的教學生活中,他們總是冒險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於是在有一節課上,我發現某某的頭一直低著,該看黑板的時候也不看,但又及其認真。憑著經驗,我知道他要麼在看小說,要麼在玩手機。這位同學是上典型的不念書的學生之一,關鍵是他的身上早已揹負 校紀處分的人,只差一步便要開除了。於是我就想,是裝作不知道呢還是上去把他揪出來?但是作為一位教師,我不能放任學生,無視 學生。我必須把他揪出來。也許是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我發現他手機時,他堅決不給我。因為他明白他到了什麼位置。我再找他要,他急了,甚至感覺到他會有偏激的行為,這時我想,還是給他一個機會吧,如果我真強制性的收了,一定會讓他的高中生活到此結束。我在片刻的考慮之後,讓他下課後自己到我辦公室。同學們都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都知道他的處分到頭了。後來在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番教育,讓他對這件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而且我把這件事作為今後他必須聽課的把柄,否則就告知班主任。果然,後面的日子裡,在我的課上,他再也沒有違紀過(聽沒聽倒不一定),這多少也是一點安慰,是對這次處理的一點回報。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想,面對課堂上學生的犯錯,我們應該區分對待。要結合相關情形做出合理的處理。
1、明確指出錯誤,並進行處罰。
2、間接予以提醒,讓其自覺改正。
3、讓其回答問題,告知他的問題。
4、交給班主任或學校,自己不予解決。
5、此事任其為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6、課後叫到辦公室進行教育、處罰。
以上的處理方式都是可以採用的,然而對於不同問題,不同學生,我們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要記住:冷靜處理,合理對待,要察言觀色,隨機應變,要合理處理,又考慮學生處境。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回覆列表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課堂,是學生可以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錯誤,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善待學生的錯誤,還要敏銳地發現學生錯誤背後的原因,挖掘學生錯題的價值。
學生讀題後,先獨立思考,然後彙報。生1:60÷3+1=21(棵)生2:60÷3+1=21(棵),21×2=42(棵)生3:60÷3=20(棵)生4:60÷3=20(棵),20×2=40(棵)生5:60÷3-1=19(棵),19×2=38(棵)師:這麼多種解法,到底誰的是正確的?大家討論一下。討論的時候,你們一定要把題目認真讀一讀,想一想,這次植樹的情況和剛才還一樣嗎?小路兩旁是什麼意思?生:(展開熱烈討論)
學生討論後,以小組為單位發表意見。很快明確了生1、生2、生3的解法肯定是不正確的。因為大象館和猩猩館之間種樹時,兩端是不能種的。種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肯定不是加1的關係。因為是在小路的兩旁栽樹,求出一邊植樹的棵數後還要乘上2。師:生4和生5的解法究竟誰的有道理呢?同學們自己畫畫圖,看看如果在一段直路上植樹,如果兩端都不種,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生:(自己畫圖思考)
很快,學生們便發現:在一段直路上植樹,如果兩端都不種,植樹的棵數比間隔數少1。由此,確認生5的方法是正確的。師:看來,我們在解決植樹問題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透過對錯誤解法的辨析,學生對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才會真正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