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遊看焦作
-
2 # 卑微的活著
朱元璋對日本:
“帝得表,慍甚,終鑑蒙古之轍,不加兵也。 ”——《明史·日本傳》不徵之國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所提出的政策,宣佈不會征服十五個鄰近國家,以維繫與這些國家的和睦關係,同時促進各國間貿易發展。
明軍將蒙元軍事勢力趕出中原後,仍需要駐守大量兵力以防蒙古反擊。另一方面,帖木兒帝國中斷了明朝與其他國家貿易的絲綢之路。因此,明太祖決定承諾不會對鄰近國家使用軍事力量,同時於明州、泉州、廣州設市舶司,以促進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發展。
明太祖所編的《皇明祖訓》中的“不徵之國”
執行情況:
明太祖執政期間並未有派軍征討任何一地。可是到了朱棣執政時,安南胡朝內政不穩,曾征服安南,隨後安南爆發反明的藍山起義,朱棣死後,明朝繼續派兵平亂,老將柳升在安南境內被黎利率領的叛軍殺害,明軍潰散,黎利打敗明軍,王通率領的明軍在援軍被殲滅後私下與安南議和,隨後明軍撤出。及後至明神宗年間,因日本入侵北韓,使明朝參與萬曆北韓戰爭協助北韓擊退日軍。
所以沒有其他原因,實力所限,明朝的疆域自朱棣後不斷縮水,朱元璋即使不說,也不會去征討日本的,能保住漢人的傳統疆域很不錯了。
-
3 # 雨田有看法
朱元璋建明後,主要的目標是西部大漠,還有蒙古遺部。對東南亞以和為貴,發展國力促進民生。朱元璋最大貢獻是戍邊守邊,以軍為民,一手拿槍一手握鋤,建立遷徙政策。以前的朝代漢民往東南方遷移,明朝漢人向邊疆遷移。
實際上,不止日本,還有安南、蘇門答臘等14個國家也被明太祖朱元璋列為“不證之國”,寓意就是不要去征伐他們。
這主要是跟朱元璋個人的軍事政治戰略相關。在他的心目中,元人雖敗亡至大漠,但實力尚存,為了明王朝的延續,要時刻警惕他們的南下,理應是征伐的物件。
而日本、安南等這些國家,與東亞大陸延伸的島國,一方面,他們對明王朝不具備什麼威脅;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討伐他們有點得不償失,無法達到將其民眾轉化為國民的目的,元代遠征日本失敗即位明證。
當然,其後的統治者也並沒有嚴格遵守這個規定,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經征伐越南,將其變為中國的一個省,但也僅僅持續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