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跨鬥
-
2 # 有道書法
什麼是書寫時的筆力?怎麼提高?
筆力遒勁,應該解讀為“有勁兒”,怎麼寫字才能看著“有勁兒”呢?
這就涉及到書寫者用筆方法是否正確,還有功力如何,二者缺一都不可能把字的力道表達出來。
筆力究竟是如何體現的呢?就以楷書為例吧,有了準確的結體,能否真正懂得中鋒用筆,因為,只有中鋒才能體現出力透紙背,才如錐畫沙的視覺感受。
這裡並沒有過分強調和誇大中鋒用筆的意思。
因為,很多習字者和從事書法教學的老師由於沒有正確理解中鋒用筆的方法,不知道中鋒用筆的實際作用,書寫方法不對,因而看起來“沒勁兒”,這就是筆力不夠所致。
怎麼使用毛筆是真正的中鋒用筆呢?不要理解為毛筆立起來就是中鋒用筆,正確的中鋒用筆應該是:“例如我們寫豎畫,五指捏筆筆桿上端前傾,手不挪動,捏筆的手指自前往後筆尖逆紙而行,就如同錐子在沙中畫過一般,毛筆筆尖的逆行,所留下的線條具有立體感,而不似拓筆留下平白線條那種無力感”。
要想提高筆力,只有把中鋒用筆的方法準確的運用,才能解決筆力的問題。
很多朋友對於筆力容易理解為寫字的時候使上全身的力氣,這顯然是錯誤的,寫字要用技法而非蠻力。
關於筆力,就說這麼多,一家之言,不足為道。
方家斧正為盼!
-
3 # 如石書藝
古人論筆力,往往與筆勢和筆意不分。東漢蔡邕在《九勢》中說:“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蔡邕 著重強調了“勢”、“力”是結字、用筆、佈局的基礎,“下筆用力”方能使字型具有“肌膚之麗”的美感。而“肌膚之麗”應是筆意之範疇,與南朝時期,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一脈相承。
可見,古人論用筆,往往包括筆法、筆力、筆勢和筆意。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可作以下理解。
一、古人形容書法點畫諸如“折釵股”、“錐劃沙”、“屋漏痕”、“印印泥”。不僅是把筆墨比作自然景象之美,而是正確筆法所產生的筆力雄健有力之體現,即力透紙背,渾然天成的象徵。
二、這種力透紙背之力,源自正確的用筆,源自不斷的書法實踐和修煉,源自對書法本質的理解和悟性。既不是故意而為之,也不是靠投機取巧能完成,
三、從流傳的經典法帖中,仔細循跡,不難發現筆力之奧秘,蘭亭序的二十幾個之,無一雷同,字字力度滿滿;祭姪文稿筆筆力溢字外,字裡行間充滿超越法度之外的筆墨功夫,都足以證明古人論筆力、筆勢和筆意的完全正確。
故,要增強筆力的唯一途徑,就是要正確理解筆力、筆勢和筆意之關係,並且在書法實踐中,不斷加強筆墨修煉。
-
4 # 快樂書法
筆力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產生的:
一,筆力產生於書寫者對字的結構的準確把握。只要是熟練掌握了字的結構的書寫者,下筆就肯定而不含糊,寫的字就得當,得勢,得力。如果心中無數,下筆都不肯定一筆一畫怎麼組合成字才好,湊合成字,必然無力。
二,筆力產生於筆法的準確。字形寫的好,但筆法簡單,方筆不方,轉而無折,筆畫象麵條,起筆,收筆,轉折處都差不多一樣粗細,就失勢,無力。
三,筆力產生於筆速。寫楷書,把字形寫準確,方筆寫準確,自然有力,行筆速度比如開車,速度在一二檔;但行草書一至七檔都要用,按楷書的寫法寫行草,看不出行筆速度在字形上的體現,每個筆畫,每個字都勻速寫成,就使人感到字寫的無力。
增強筆力,自然要從結構,筆法,筆速上下功夫。
回覆列表
筆力
用筆產生的力量
這個力量
是虛的
不是用稱可以測量的
毛筆在紙上走過以後
留下了痕跡
為什麼有的字給人感覺非常有力?
1、和速度、節奏有關。
2、和毛筆的相關部位與紙的接觸有關。
舉個例子,做個測試大家就會有深刻的感受。即:
你用手打人
你用不同的速度、角度打人
你手手的不同部位打人
試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