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澳古說歷史

    劉邦一點都不糊塗,反而很果斷,很聰明

    要知道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我們就得清楚漢初朝廷的政治環境是怎樣的。自劉邦建立大漢以來,漢朝內部就存在著兩股勢力,即帝黨和後黨。帝黨的領袖自然就是劉邦,而後黨的領袖就是呂雉,當時這兩個派系在朝堂上是明爭暗鬥,爭鬥不休,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這種相對平衡的局勢卻在劉邦病入膏肓後走向了失衡。

    此時,劉邦自覺時日無多,而呂雉卻依舊是生龍活虎的,他開始慌了,其深知只要自己一死,呂雉一黨勢必權傾朝野,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將岌岌可危,隨時有被呂氏替代的可能。因此,為了讓自己的劉姓江山能夠永固,為了讓繼承自己皇位的子嗣能夠牢牢的坐穩江山,劉邦在無法誅殺呂雉的前提下,他開始了一系列剪除後黨重要官員的血腥操作。

    在當時,作為呂雉妹妹的丈夫,樊噲自然就是劉邦首要清除的第一目標

    樊噲,他是劉邦的救命恩人,鴻門一宴,若不是樊噲的以死守護,恐怕劉邦也成不了漢高祖。他也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自劉邦起兵以來,樊噲就一直跟著劉邦,是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自西漢建立前夕,樊噲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可以說劉邦能夠建立大漢,樊噲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與劉邦,與大漢皆有大功的名將,他最後卻成為了劉邦最想要除掉的物件。正所謂“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劉邦身為皇帝,他所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對於他而言,在情分和天下面前,他自然是選擇後者,畢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做過“不愛江山,就愛美人”的,在多數皇帝眼裡,天下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誰威脅到他的天下,哪怕是至親,他都會痛下死手。

    因此,對於劉邦而言,一旦他認定誰對其的天下有威脅,他就會毫不猶豫的置他於死地。如此,樊噲這麼一位呂雉的妹夫,又是手握重兵的重臣,他自然就被劉邦盯上了。樊噲雖對劉邦有救命之恩,但在天下面前,這個恩情卻真的不算什麼,對劉邦來說,殺他,對於劉姓天下是絕對有利的,對削弱呂雉一黨更是極為有利的。

    如此,到這裡,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病入膏肓的劉邦,會在臨死前突然命令陳平去誅殺樊噲,其主要原因就是劉邦想在自己死前,剪除呂雉勢力的實力,為自己的子嗣日後掌控天下掃平道路,穩固劉氏對於天下的統治,避免劉姓天下為他人所奪

    不過樊噲實在是命不該絕,陳平雖接受了劉邦的命令,前往前線捉拿樊噲,但是他並沒有聽從劉邦的命令,將其直接斬殺於前線。當時,陳平認為樊噲乃是朝中重臣,既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又是呂雉的妹夫,若貿然將他處死,勢必會連累到自己,甚至是讓自己丟掉性命。同時,此時劉邦又是病入膏肓,隨時有駕崩的可能,而呂雉卻是意氣風發,日後掌權的很大可能是她,如此若樊噲因他而死,日後他定是逃不過被清算的命運。

    直白的說,陳平是一個懂得審時度勢的聰明人,他深知此時不是殺掉樊噲的好時候,若是他真的殺了樊噲,他定然不會有好果子吃。由此,正是陳平的“貪生怕死”,最終救了樊噲一命。而事實上,陳平最後賭贏了,就在陳平押送樊噲進京的路途中,京城就傳出來劉邦病故的訊息,朝中由呂雉一人做主,如此身為呂雉的妹夫的樊噲自然也就倖免一死,而陳平這個沒有殺掉樊噲的人,最後也是身居高位,位居百官之首。

    不過,樊噲雖倖免一死,但他的存活卻也為樊家後來的蒙難埋下了伏筆。因呂雉對樊噲的寬恕,並繼續重用樊噲,讓樊家是徹底的被綁在了呂雉的船上,此時不管他願意不願意,他樊家都是呂雉的黨羽,這是的樊家與呂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正是因為這種緊密的盟友關係,樊家業在日後的諸呂之亂中,被陳平、周勃所清算,其妻呂嬃婘屬,嫡子樊伉皆被殺

    當然,因樊家卻是有功於大漢,對大漢的開國立有不世之功業,所以漢文帝念其功勞,遂復立其爵位和食邑,樊噲庶子樊市人繼承了舞陽侯爵位,直至西漢亡。

  • 2 # 春秋硯

    古代許多有作為的君主,老年之後都會變得昏聵,漢高祖劉邦卻不是。

    劉邦臨死前派人殺樊噲,許多人認為是意氣用事,老糊塗的表現。此舉激化了呂后與戚夫人的矛盾,將本想保護的兒子趙如意推到了更危險的境地,是老糊塗的明證。

    其實不然,劉邦最後的舉動是要保護劉氏政權。

    1、劉邦打到咸陽,宮殿巍峨、財寶無數、美女如雲,瞬間就掉進了溫柔鄉,樊噲勸道:

    "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願急還霸上,無留宮中!"《資治通鑑》

    2、鴻門宴,項莊舞劍,樊噲闖帳,一番義正詞嚴的言語,說得項羽默默無言。劉邦藉機要溜的時候,擔心沒與項羽告辭,又是樊噲堅定地說: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

    劉邦待樊噲也不比常人,將妻子的妹妹呂嬃嫁給樊噲。封舞陽侯,並給其軍權,放心地讓他帶兵。劉邦此舉是相信他忠於劉氏,能幫助自己的子孫維護好政權。

    二、誰是威脅劉氏政權的潛在力量

    想要漢朝長治久安、代代相傳,就要為後代清除障礙。稱帝后,對王朝最大的威脅,在劉邦的心中是異姓王,於是他與呂后合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逐個加以剷除。隨後,與群臣殺白馬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對呂后,劉邦到底是怎麼看的,是否將其視為威脅?

    首先,劉邦真的視呂后為妻子、家人,女人的手段劉邦也是無力抵擋:

    1、白登山脫險後,劉邦欲和親匈奴,他的女兒只有呂后所生的魯元公主,呂后日夜啼哭::"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劉邦拗不過妻子,只得另遣宗室女,送去匈奴。

    2、英布造反時,劉邦正患病。因此,讓太子統領諸將帶兵鎮壓。呂后又來哭訴:英布是勁敵,而諸將都聽陛下的,未必肯聽太子指揮。這樣很難打勝仗......,還是您帶病跑一趟吧,有你在,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

    上曰:

    劉邦氣得大罵,"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早知道劉盈這小子沒用,還得老子自己去。

    可見,劉邦並未以呂氏為威脅,呂后、劉盈、戚夫人、劉如意,都是家人。

    至於呂氏外戚的力量,最有能力的呂澤已死,呂釋之能力一般。下一代中也沒看到出類拔萃的人物,劉邦的識人之能是有目共睹的,呂后死後,呂家下一代果然無力控制局面,昏招頻出,斷送了整個家族。

    但出乎劉邦意料的是樊噲,竟然與呂氏結黨,有人告密說:"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發現樊噲已經改換門庭,連忙密令:"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結語:

    陳平沒敢殺樊噲,而是欲把他帶回來交給劉邦。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但樊噲在後來呂氏做大的過程中,並沒發揮多少作用,他很快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劉邦死後六年,樊噲病故

  • 3 # 提璇

    劉邦死前要殺掉樊噲有他自己的考慮。在他看來,這樣做有好處。

    樊噲掌握著大量軍隊,雖說在邊關可以防禦匈奴,可是漢朝已經和匈奴和親,大規模戰爭已經得到了避免。這麼大量的軍隊歸樊噲掌握,劉邦一旦死去,兒子軟弱,大全肯定在呂后及其親信的手中,外面再有個掌握重兵的妹夫樊噲,那麼大漢江山就危險了。

    如果樊噲死了,呂后手裡能調動的軍隊就沒那麼多了,江山的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這樣的話,呂后就算在能折騰,也不會有太大亂子。

    這大概就是劉邦的考慮。

    作為開國天子,有些事真的很難辦。

  • 4 # 一個人的歷史

    劉邦是秦末群雄中最出色的管理者,他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對於每一個人的需求洞若觀火,對於每一個人的特長和弱點也能瞭然於胸,這就是買個在很多人口裡很不堪,實際上卻是結束了秦末亂世的英雄劉邦。

    在晚年的時候,他確實安排了陳平和周勃去前線除掉樊噲,這麼做並不是劉邦老糊塗了,而是他為自己的身後之事早做準備。因為陳平、周勃出發後不久,劉邦就駕鶴西遊了,天下大權實際上落入了呂雉的手裡,儘管坐在皇位上的是孝惠帝劉盈,但是勢力掌握權柄的卻是他的母親呂雉,而在呂雉身側的文武二臣:文有審食其,武有樊噲。

    因此除掉樊噲,正是為了促成功臣集團和呂氏外戚之間的合作,目的就是穩固劉氏的天下,這個天下是姓劉的,只有各方勢力保持均勢,作為裁判員的皇帝才更有威嚴。

  • 5 # 史海逐浪大徐

    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劉邦落草流亡芒碭山的時候,就是樊噲帶著呂后去把劉邦找了回來。

    後來進入關中,劉邦看著秦朝皇宮珠寶美人,走不動了,一屆莽夫樊噲語出驚人,勸劉邦大局為重。

    鴻門宴也是樊噲關鍵時刻智激項羽,救劉邦於危難之中。於親於理,樊噲都是劉邦的左膀右臂,大漢功臣。

    劉邦晚年之所以要殺樊噲,是因為有人舉報樊噲和呂后勾結。劉邦寵愛戚夫人和其子劉如意。劉邦殺掉樊噲是為了平衡自己死後呂后和戚夫人的勢力。

    實際上樊噲也的確是呂后一黨,幸虧後來樊噲死的早,不然剷除呂后餘黨的時候,樊噲受不了要身敗名裂。

  • 6 # 逝去即歷史

    事件:

    據《史記》記載劉邦派樊噲去平定燕國盧綰的時候,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樊噲和呂氏結黨,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

    原因:

    1、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

    因此劉邦極其擔心自己死後戚夫人和其子劉如意的下場,因此才要剷除呂雉的羽翼,但是沒想到並未如願,而呂雉最後還是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並且毒殺了劉如意。

    2、防止樊噲謀反。

    因為樊噲掌握著極大的兵權,而且樊噲也非常的勇猛,所以劉邦心中的擔心在這個時候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劉邦才會在臨死前急忙下令去殺掉樊噲,除掉這個隱患,可是他沒有想到陳平並沒有完全執行自己的命令,自己也沒有等到陳平押解樊噲到來,就駕崩了。

  • 7 # 高友峰1

    劉邦怎麼會糊塗到了要殺樊噲?他一生中最危險之際的大救命恩人?劉邦的算計又何等之精明,陳平是劉邦心目中自己死後唯一可將江山託付的重臣,只可惜,陳平的資格相比蕭何、張良、韓信這些老臣,還嫩了許多,而且野心勃勃妄圖竊取漢朝劉氏江山的呂氏,更是對陳平猜嫉與不信,劉邦唯恐自己死後,根基不深的陳平,在激烈的權力鬥爭遭罷黜,而使得劉氏家族失去江山,他無論如何,要讓呂氏政治集團,建立起對陳平的政治信任,於是計出:陳平斬殺樊噲一幕,他當然知道,陳平肯定不會殺呂氏的妹婿,從而記下這筆救命之恩,繼續重用陳平,陳平亦果不負漢高祖劉邦之歷史重託,聯合周勃,將禍害劉氏江山的呂氏集合,全部徹底清除出歷史,重新穩定了劉氏的漢朝江山…劉邦的算計真是精明無比!他知道:陳平根本不是心狠手辣呂氏的對手…

  • 8 # 非想

    帝王之家自古只有權力爭奪,絕無親情可言,父子尚且刀兵相向,何況外戚,失去利用價值要死,權力和功勞大了也要死,劉邦剪除了所有外部威脅,樊噲沒有了利用價值,當然會離死不遠了。

  • 9 # 公子商君

    “你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她可是你兄弟的未婚妻呀!”劉邦怒斥樊噲!

    “大哥,我不是沒忍住嗎?”樊噲一臉委屈。

    相信看過《楚漢傳奇》的觀眾一定記得這段狗血的對白。

    但是電視劇並不能代表歷史,真實的樊噲又是怎樣的?

    樊噲和劉邦是同鄉,是個屠夫,跟劉邦關係很好,他們分別娶了呂氏姐妹。

    秦末農民起義,就跟著劉邦一路南征北戰,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

    後來封侯,為將軍。

    在劉邦沉迷宦官時,強行進諫,後來劉邦動了殺意,但樊噲幸運的躲過了。

    真是幸運呀!

  • 10 # 青青米瑞君

    呂后心狠手辣,勢力龐大,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呂后會讓樊噲報復自己的寵妃戚夫人

    劉邦在世時,一直寵愛戚夫人而冷落呂后,更讓呂后氣憤的是,劉邦一度想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所以,呂后和戚夫人有著重重的矛盾。劉邦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就想讓戚夫人和劉如意少一些威脅。

    所以,陳平沒有急著殺死樊噲,在辦理此事的過程中,劉邦去世,樊噲平安無事,而陳平又成了呂后眼中的有功之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青春有你2》決賽舞臺的vocal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