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哈拉什維利

    一戰時期,日本大力發展礦業、海運業和造船業來平衡進口產品的財政支出。

    由於 1929 年、1933 年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採取了貿易保護主義策略,因此日本出口美國的絲綢減少了 90 %。美方不需要絲綢這類奢侈品,而日本種植的大豆作為美國的剛需,美國本土的農民也能完成種植作業。

    除了絲綢之外,大米也是一個重要產品。因為關稅的飆升,日本在本土和東北三省種植的大米就都囤積在了國內。

    西方禁運石油和鋼鐵後,日本維持經濟的手段便不再依靠和平時期的國際貿易了。

    具體內容可參見我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93654610701189636/

    Douglas Ford 著,The Pacific War: Clash of Empires in World War II

  • 2 # 歷史笑春風

    日本進入明治維新後,國家很快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民經濟規模擴大,財政收入增加。貿易規模也越來越大。

    貿易規模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進出口貿易合計為6100餘萬日元,八十年代末增長為13600餘萬日元,到1906年達到八億日元以上。1911年更增加到九億六千餘萬日元。

    貿易物件主要是英美,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日本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印度進口棉花,東南亞進口大米。從英美進口重工業產品和半成品,比如輪船,機車,鐵製品,石油等。

    而賣出產品物件主要是中國和美國。賣給中國棉紗,出口美國生絲。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主要是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加工後高價賣給中國,賺取差價。而對美國主要是出口生絲。

    是華人的血汗養活了日本,使得日本完成了工業化的程序。而中國資本主義崛起後,由於利益衝突,最終爆發了中日戰爭。

  • 3 # 上林院

    日本本身面積不大,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在明治維新後,雖然一躍而成亞洲第一強國,但跟歐美強國還相差很遠。1938年,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107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4.8%,只有英國和德國的五分之一,甚至僅僅是義大利的一半左右。

    二戰前日本經濟上依賴輕工業和農業,是半工業國家。為了發動戰爭實行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瘋狂發展重工業,工業產值才超過農業。但日本的工業發展結構非常不合理,發展水平也不高,和蘇聯有些類似。

    由於日本資源匱乏,要發動戰爭,只能透過不斷的侵略和從其他發達國家進口物資。而亞洲其他國家大都還是農業國,所以日本的主要戰略資源還是來自美國的供給。

    美國賣給日本的主要是鋼鐵、飛機(零配件)、車床、石油、汽油、銅等戰略物資。

    二戰前日本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進口額的四分之三來自美國。日本從美國進口大量的物資,這對美國恢復受大蕭條重創的經濟很有幫助,這也是美國明知日本對其有威脅,仍然出口戰略物資的原因。

    一戰歐洲列強的戰時需求及歐洲列強商品退出東亞市場後留下的廣闊空間,使日本商品出口份額擴大,淨出口自1915年起轉為鉅額盈餘,其後連年暴增,在最高峰的1917年,淨出口佔其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9%的驚人水平。商船隊規模由戰前的7.8萬噸,增至1918年的51.3萬噸,總噸位攀升至世界第三,也為日本帶來了鉅額海運費收入。

    日本獲得的中國東三省的礦產資源,也為日本軍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資來源。當時的日本汽車工業已經相當發達,三菱汽車等品牌已經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不僅能夠滿足本國汽車的需求,甚至開始銷往澳洲、紐西蘭等國。日本的民用科技,冰箱、洗衣機、收音機、相機水平都已經相當高了。造船業僅次於英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三。

    但二戰前,日本的商品已經遍佈世界了,“Made in Japan”就是便宜貨的代名詞,日本產品雖然質量差,但以價格便宜傾銷到了很多國家。日本的出口主要是棉紡織品、麵粉等農業與輕工業產品,及一些軍工產品、汽車等。

  • 4 # 水平688

    除了出租日本女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是,日本人將中國東三省的煤炭資源,森林資源以極少的價格,從軍閥手中套取到手,當時的臺灣已在日本版圖上,臺灣阿里山的原始森林,給日本帶來了滾滾財富,有了這些資源,使無資源無礦產的日本,從世界各國換回了大量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以後侵略北韓侵略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允炆為何不能一直任用耿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