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拳,古稱梅花樁拳,是中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據說已有3000年曆史。梅花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的傳承和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厚的社會價值。梅花拳為何能傳承幾千年而不衰?我們試著從以下三點來探個究竟。
健身價值
健身價值是中國拳術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價值,梅花樁拳尤為明顯。我們知道,梅花拳最大的特點是“樁功",講究內外兼練,形神合一。古代在樁上練功,有干支樁、八卦樁等樁陣,樁功是梅花拳的本源。在樁功基礎上,又派生出單練架子、對練捶、器械等套路。
梅花拳拳道合一,古為道家修身養性的功法,秘不外傳,直到明朝末期,才流傳於民間。梅花拳注重呼吸吐納的練習,有“太陽採氣功”、“呼氣納氣法”等功法,講究氣血執行與穴位疏通。梅拳五勢“大、小、敗、拗、順”與“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對應,五勢內應五臟,外對五官。梅花拳練習講究左右對稱、陰陽平衡、相生相剋之理,符合中醫理論。
千百年的實踐證明,梅花拳具有很高的健身養生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沒有全民健身,就沒有全民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梅花拳人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創編了一套五勢梅花拳健身操,在學校推廣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聊城市中小學全面推廣梅花拳健身運動,讓這一古老的拳術煥發新的活力,更好地惠及民眾,服務社會。
技擊價值
梅花拳不是花架子,它具有極強的技擊實用價值,攻防技擊是梅花拳的核心價值。“三年架子兩年捶”,梅花拳有一整套從基本功到單練、對練、器械、散手等系統全面的訓練方式。梅花拳譜中寫到:
吾拳當為明三節之進攔,暗四梢之氣力,大五勢之用意,六合之配法,小七勢之閃讓,八法之進退,九宮之筋擎懈綻,巧力又有手眼身法步之精要,精神氣力功之貫通。
八法指進退起落收縱反側;步法練習有顛換步、大群勢、小群勢,大八方、小八方,五行步,七星步,九宮步等三十六步。打法有攪撂摟劈,挑壓鉤掛,撥擺托架等等。
經過長期練習達到“手步合一、防打同時、閃進相連、隨勢而化、遇機進攔”的至高境界。
傳統練功方式與現代科學訓練相結合,培養一批能攻防,善技擊的梅拳實戰高手。透過技擊訓練不僅能提高防身自衛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人們積極向上、公平正義、堅韌不拔的優秀品格,鑄造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
文化價值
梅花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儒、道、釋為一體,既有立身中正、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又有以柔克剛、無為而治的道家哲理,還具有清心寡慾、普渡眾生的佛家精髓。同時,由於梅花拳主要盛傳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因此該拳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梅花拳文化是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黃河與大運河在這裡交匯,以黃河為代表的農業文明與以大運河為代表的商業文明,共同哺育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民俗特色的梅花拳文化。
數百年前,梅拳先祖曾這樣自信地寫到:“吾梅拳應為萬拳之首,應天時而創,知地利而行,得人和而傳於後世,以卦行而應天文,以手足合於武學,故為文武並驅之學。” 由此可見,祖師創拳就以文為本,以武為體,文武並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這是梅花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最大特點。
梅花拳文理有《報五恩詞》《百字銘》《根源經》《習武序》《百字輩詞》《香理妙法》《梅拳意精》等等秘籍經典。在以“天地國親師”為核心內容的文化思想體系中,“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的和諧思想,“抗辱禦敵、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仁義孝敬、尊師重道”的人文情懷,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高度一致。可見,梅花拳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活的時代性。
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為歷代文人墨客、武士賢人所敬重。凌寒傲雪、高風亮節、浩然正氣是梅花高尚的品格;健身養生、技擊禦敵、文化育人是梅花拳永恆的價值;傳習技藝、傳承文化、傳播精神是梅花拳兒女不懈的追求!相信廣大梅拳弟子一定會不忘初心,勇挑重擔;審時度勢,竭心盡力,傳承梅拳文化,弘揚梅拳精神!
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拳,古稱梅花樁拳,是中國最古老的拳種之一,據說已有3000年曆史。梅花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的傳承和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厚的社會價值。梅花拳為何能傳承幾千年而不衰?我們試著從以下三點來探個究竟。
健身價值
健身價值是中國拳術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價值,梅花樁拳尤為明顯。我們知道,梅花拳最大的特點是“樁功",講究內外兼練,形神合一。古代在樁上練功,有干支樁、八卦樁等樁陣,樁功是梅花拳的本源。在樁功基礎上,又派生出單練架子、對練捶、器械等套路。
梅花拳拳道合一,古為道家修身養性的功法,秘不外傳,直到明朝末期,才流傳於民間。梅花拳注重呼吸吐納的練習,有“太陽採氣功”、“呼氣納氣法”等功法,講究氣血執行與穴位疏通。梅拳五勢“大、小、敗、拗、順”與“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對應,五勢內應五臟,外對五官。梅花拳練習講究左右對稱、陰陽平衡、相生相剋之理,符合中醫理論。
千百年的實踐證明,梅花拳具有很高的健身養生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沒有全民健身,就沒有全民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梅花拳人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創編了一套五勢梅花拳健身操,在學校推廣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聊城市中小學全面推廣梅花拳健身運動,讓這一古老的拳術煥發新的活力,更好地惠及民眾,服務社會。
技擊價值
梅花拳不是花架子,它具有極強的技擊實用價值,攻防技擊是梅花拳的核心價值。“三年架子兩年捶”,梅花拳有一整套從基本功到單練、對練、器械、散手等系統全面的訓練方式。梅花拳譜中寫到:
吾拳當為明三節之進攔,暗四梢之氣力,大五勢之用意,六合之配法,小七勢之閃讓,八法之進退,九宮之筋擎懈綻,巧力又有手眼身法步之精要,精神氣力功之貫通。
八法指進退起落收縱反側;步法練習有顛換步、大群勢、小群勢,大八方、小八方,五行步,七星步,九宮步等三十六步。打法有攪撂摟劈,挑壓鉤掛,撥擺托架等等。
經過長期練習達到“手步合一、防打同時、閃進相連、隨勢而化、遇機進攔”的至高境界。
傳統練功方式與現代科學訓練相結合,培養一批能攻防,善技擊的梅拳實戰高手。透過技擊訓練不僅能提高防身自衛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人們積極向上、公平正義、堅韌不拔的優秀品格,鑄造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
文化價值
梅花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儒、道、釋為一體,既有立身中正、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又有以柔克剛、無為而治的道家哲理,還具有清心寡慾、普渡眾生的佛家精髓。同時,由於梅花拳主要盛傳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因此該拳也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梅花拳文化是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黃河與大運河在這裡交匯,以黃河為代表的農業文明與以大運河為代表的商業文明,共同哺育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民俗特色的梅花拳文化。
數百年前,梅拳先祖曾這樣自信地寫到:“吾梅拳應為萬拳之首,應天時而創,知地利而行,得人和而傳於後世,以卦行而應天文,以手足合於武學,故為文武並驅之學。” 由此可見,祖師創拳就以文為本,以武為體,文武並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這是梅花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最大特點。
梅花拳文理有《報五恩詞》《百字銘》《根源經》《習武序》《百字輩詞》《香理妙法》《梅拳意精》等等秘籍經典。在以“天地國親師”為核心內容的文化思想體系中,“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的和諧思想,“抗辱禦敵、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仁義孝敬、尊師重道”的人文情懷,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高度一致。可見,梅花拳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活的時代性。
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首,為歷代文人墨客、武士賢人所敬重。凌寒傲雪、高風亮節、浩然正氣是梅花高尚的品格;健身養生、技擊禦敵、文化育人是梅花拳永恆的價值;傳習技藝、傳承文化、傳播精神是梅花拳兒女不懈的追求!相信廣大梅拳弟子一定會不忘初心,勇挑重擔;審時度勢,竭心盡力,傳承梅拳文化,弘揚梅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