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玫瑰花的葬禮12192341

    從兒童觀眾的角度看來,本片最大的一個優點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遊戲心理,具有濃厚的熱鬧、好玩、情趣盎然等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特色。這是兒童電影最基本的同時又是最難於做好的一個要求。

    孩子們天然地喜歡遊戲,也天然地知道遊戲的基本規則。那就是:在遊戲中,一切都是假裝的、荒誕的。老鷹和小雞是假裝的,新娘子和新郎官是假裝的,解放軍和大壞蛋是假裝的,打仗和壯烈犧牲當然也都是假裝的。這一假裝,孩子們就無拘無束啦,就熱鬧啦,就開心啦。孩子們就喜歡這熱鬧、這開心。這就是他們生活中最普遍存在著的心理特點之一。為兒童而創作的文藝作品,如能很好地適應這一心理特徵,往往就能使孩子們喜歡,使他們叫好。

    本片正是從頭到尾都貫串了這種能適應孩子們的遊戲心理的場面和細節——一開始,胖警察追三毛,就像是一場孩子們常玩的老貓逮耗子的遊戲,三毛的機靈,胖警察的笨拙,已能逗得孩子們發笑。接著,三毛在練兵場上,掄大錘砸了別人,練石鎖摔了自己,扔手榴彈炸了長官,打槍被後坐力推倒,竟朝天打下了一隻野鴨子,這就更加讓孩子們開心了。到了戰場上,長官命令士兵把戰壕挖得深深的,然後帶了板凳去放槍,一旦壕溝丟給了敵人,敵人沒有帶板凳,就陷入了“滅頂”之境。這種令人捧腹的、惡作劇式的異想天開,正是隻有稚嫩的孩子們才能想到做到的“絕招兒”。反“掃蕩”中,三毛和那農村姑娘一起,用石頭彈弓、蹺蹺板、活動樓梯之類的“武器”,像玩雜技似的打擊鬼子,比起那真槍實彈、血肉橫飛的真正的地道戰、地雷戰來,會更使孩子們覺得可樂,好玩。三毛跳傘空降,在岌岌險境中竟忙裡偷閒,隨手逮了一隻從跟前飛過的小鳥兒玩耍,這真是一處絕妙地吻合了兒童心理的神來之筆。到了敵後樹林裡,三毛跟鬼子兵比賽學公雞叫,玩老鷹抓小雞,這實際上是電影對一場真正的兒童遊戲的模仿。孩子們看到拍電影的叔叔阿姨居然也跟自己一樣,喜歡胡逗傻鬧,自然會樂得哈哈大笑了。此外,三毛幻想當了老太爺,並有了兩個小三毛的場面,給師長送葬的場面和細節,“中國狼不咬華人”之類的語言等等,都極富於兒童遊戲的色彩。一部影片有著如許多的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構思和藝術把握,就當然會博得孩子們喜歡,令他們手舞足蹈了!

    作為兒童文藝作品,在使孩子們覺得好玩、開心的同時,當然也應使孩子們感受到某些具有認識和教育價值的內涵。它不必是真正的歷史,不必是真正的現實,但它卻可以是真實現實的曲折反射。這種曲折反射經過孩子們頭腦的聯想和“翻譯”,他們就能感受到某種符合客觀現實的真諦,從而能對孩子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啟迪。本片中,日寇軍政大員們瓜分、吞食中國地圖形狀的蛋糕和日本飛機坦克蹂躪中國國土的場面,三毛給師長當勤務兵的諸多場面和細節等等,都可能使孩子們感受到日寇野蠻侵略中國的情景以及舊時代社會生活的一些腐朽側面。三毛這一可愛、可憐、可悲的形象,也會使孩子們在同情、聯想、比較的過程中,加深對不同時代生活現實的認識。

    前面說過,本片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影片。因此,影片放映以後,有些評論者主要不是從兒童片的角度,而是從它的風格的角度去分析評價它,這也是很自然的。評論者們有的認為它明顯地具有後現代文化傾向,有的則說它是一次後現代主義文體的自覺實驗。他們指出其後現代主義特徵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風格和題材的不協調。它以抗日戰爭為題材,但卻沒有去表現戰爭的殘酷、悲壯,而是對戰爭作了一種遊戲化的敘述,因而有時顛覆了我們熟知的因果關係,有時則形成對傳統的歷史敘述的機智反諷。其次,影片大量使用了後現代主義者所寵愛的滑稽模仿。片中採用了電影《地道戰》的立意,京劇《沙家浜》的場面,《白毛女》的造型,以及黃梅戲《牛郎織女》的意境。同時,還把《西班牙鬥牛士》、京劇音樂、電子遊戲《魂鬥羅》的音樂混合在一起。透過這種模仿,有意識地“破壞”了敘事的真實感,使敘事從一種“歷史”代言人變成為一種人為的敘事遊戲。此外,影片還採用了後現代主義者常用的型別混雜的文體來拆解敘事常規。如它明明是一部怪誕的虛構之作,但卻在片頭赫然地寫著“本片全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從而提醒人們意識到敘事規則的人為性。又如影片故意把現在經過排練拍攝下來的場面,經過作舊處理,製造出一種紀錄片式的效果,從而暴露了所謂“紀實性”敘事的本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娶了渣女的男人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