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思己過

    其實移風易俗和傳統文化是沒有直接衝突的,首先要區分什麼是傳統文化,比如廣大農村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土葬儀式和人死後舉行的隆重送葬儀式,這在我們廣大農村地區不能不承認已型成了一種本地區的傳統文化,人死了為了表示哀悼,召告親友鄰里前來和死者作最後告別,本是種漢文化中的禮儀,因為人死為大,而且這別將終生難見,所以舉行隆重點儀式送別死者一代表子孫對先人的重視,二為前來哀悼的眾親友表示敬意,三可從心理上告慰亡者。至於土葬更是對死者的敬重,我們這裡自古就有亡人遇土如遇金的說法,試想亡人能入土是何等精貴。這些足以說明我們這個地區的喪葬已形成一種傳統的化。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各地的喪葬儀式形成的傳統文化不同。向這種傳統文化和移風易俗就不可能有衝突,因為社會在發展,很多新風俗逐漸被人們接受,但老的傳統文化也決不能取消吧?!個人不成熟見解,謝謝相邀!

  • 2 # 歐比旺羅克

    經過多年的物質建設,現代化物品取代了老舊的生產、生活設施,傳統文化早已經失去了物的承載,僅在老一輩人的心裡存留遺蹟。隨著老一輩人逝去,現存為數不多的老輩人又沒什麼話語權,傳統文化在鄉村並不比都市保留得多。

    如果現在仍有哪個鄉村還能保留相對完整、成體系的傳統文化,最佳選項是不要移,也不要處理。它需要的保護,是珍貴的文化資源,開發出來——不需要巨資興建,就是周莊、烏鎮、鳳凰古城,五A文化旅遊遺產。

    如果鄉風文明建設需要處理移風易俗,大多數情況這與傳統文化沒有什麼關係,它們很可能不是文化,也不傳統,沒有久遠的歷史,很可能就是近幾十年形成的。這種風俗的根源也許不是祖輩遺留下來的,而是經濟生活轉型甚至是攀比的結果。

    比如,北方某村彩禮的新標準:在縣城有樓,回村不方便,得有車,有樓有車需要交取暖費和加油,錢從哪來?得有地。土地面積標準和吉祥數字沒有關係,看當地是平原鄉還是山區鄉,山區鄉幾十垧(一垧等於15畝),平原鄉幾十畝都很難。這是經濟,不是文化,也不傳統。

    比如祭祀燒紙,原本大家都燒大黃紙,統一面值,燒了上千年。現代社會有人頭腦聰明,在陽間開動印鈔機,開始印刷上萬上億面值的票子,沒過幾年有人說陰間被搞得通貨膨脹,迴歸金本位,於是大家開始疊金元寶,疊起來滿手金黃很是辛苦。搞自動化的工程師就發明了疊元寶機,有人花十幾萬買回來,做起了批次生產金元寶的生意。沒兩年,市裡不讓在十字道口燒紙了,從機械裝置到紙元寶生意全線蕭條。這種民俗也不是文化,一點也不傳統,本質上是經濟活動。

    既然是經濟活動,就要用經濟的辦法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分離焦慮症是怎麼形成的,該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