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所得出的最寶貴的結晶,在農村也都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也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當中所悟出的一些道理,並且這次道理對我們的生活也都有很大的幫助。
回覆列表
-
1 # 青魚小賢
-
2 # 文文的追求
窮死不耕丈人田,意思是說一個男人,要有志氣,不要在自己的老丈人身邊耕田種地,自己要有一番事業,不要給老丈人看不起,自己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要給別人誤會,做人要明明白白,有上進心,不依賴別人。即使你去幫老丈人家裡耕田種地,老丈人也不會拿工錢給你的,吃虧的是你自己。古人言,半個女婿半個兒,你不是他的親兒子,你再努力工作,他都不會把你當親兒子看待,他畢竟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古代人的家族觀念強烈,家產只有傳給自己的兒子,不會傳給外人的。
餓死不打親戚工,意思是說一個人再窮,打工千萬不要去親戚家做工掙錢。這裡說明了親戚關係和工作關係之間有一些說不明,扯不斷的矛盾心裡。去親戚家打工,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一些介諦和誤會,時間越久就會越積越多,親戚會對你的印象越來越差,即使你再努力工作,他也不會說對你另眼相待,久而久之,感覺到你的親戚己經不是親戚了,像普通人的關係一樣。農村人說了,跟親戚打工,以後親戚就沒有了,不相往來,會斷絕關係的。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有很多,所以說要勸人不要去親戚家打工,要有獨立的行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會有成績的,跟別人家打工比跟親戚打工更好,不會傷害到親戚間的感情。
古代人傳下來的諺語是正確的,有道理的,希望大家能夠懂得這個道理,不會吃虧,如果不相信古人言,到時候吃虧了,懂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已經是過去的一種說法了。表面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就算再窮也不要去給岳父岳母家耕田,一個人就算要餓死了也不要去給親戚打工。
除了“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樣的說法,其他地方還有類似於“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李子園”的說法。
“窮死不耕丈人田”,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丈人的田還真輪不到你一個做女婿的來耕。古代就算人家沒有兒子,而你作為人家的女婿,那人家肯定有女兒的,人家招你做個上門女婿就是了,而在我們的認識裡,就算女婿不是自己的兒子,那也勝似半個兒子,而入贅的女婿,那就是跟養的兒子沒有多大的區別了,對於只生養了女兒的人家來說。那麼你作為人家的兒子,耕人家的田,又有什麼關係呢?
而人家要是有兒子的,你只是單純地作為別人的女婿,那他家的地就更不可能輪到你來耕了,人家有兒子不用嗎?土地一直都是農村地區的一大財產,丈人是不可能輕易交給女婿來耕種的。而一旦耕種,在分財產的時候,就容易引發土地糾紛問題了。
二、
“餓死不打親戚工”其實涉及的還是人情問題,因為親情的緣故,單純的買賣關係也會變得不單純,變得更加複雜。
給親戚打工,有些人總會認為“我們是親戚”,你是我的親戚,你就要比別人更加理解和寬容我的難處,打比方說就是“活你可能要比別人幹得多”“發工資的時候你的工資可能要比別人拖欠得更久”或者是漲工資難之類的問題。但都是要生活的人,你要我理解你的難處,誰又來理解我等著工資買米買菜呢?
實話說,給親戚打工的確是要比給其他人打工更加不容易的。作為親戚,別人總想要你更加理解他的難處,而你也別偷懶。所以做生意啥的也儘量不要和親戚朋友啥的合夥就是了,因為親戚朋友啥的,有感情這一因素在,就會把問題複雜化。而一旦合夥做事業,雙方就要更加包容和理解,也要“親兄弟明算賬”,有一說一,不要無事生非。
三、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給我們現在的直觀感受其實不是我們給丈人耕田就是白乾活,沒有回報,也不是給親戚打工就是千難萬難。從“窮死”和‘餓死’都不的語氣來看,這句話還是比較偏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而是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妥善處理與丈人,與其他親戚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在“相處”上。
而“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要學會獨立,學會如何謀生,也學會人情世故。真正獨立的人,就算自家沒有田地,又怎麼會兩眼巴巴地望著丈人家的田地,想著給丈人耕田呢?而通曉人情世故的人,想獨立的人,也儘量不會依靠親戚了吧,那又如何會給親戚打工呢?畢竟,與親戚的交往,涉及的往往就是人情。而世上最難區分和理清的也是人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