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瘋瘋34
-
2 # 月輪皎皎
于謙於少保和岳飛、張蒼水,並稱為西湖三傑。
精忠報國的岳飛家喻戶曉,英勇抗金卻冤死風波亭,張蒼水是明末抗擊八旗的英雄,兵敗被俘後英勇就義,而今天本文的主角于謙,也是響噹噹的大英雄。
于謙小的時候跟很多名人的成長經歷差不多,刻苦好學,並且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七歲的時候一個和尚路過,看到于謙的相貌大為吃驚,說這是能力挽狂瀾的宰相的相貌啊。八歲的時候于謙穿著紅色的衣服在外面騎馬玩,一個鄰居的老爺爺想逗逗孩子,就出了上聯:紅孩兒,騎黑馬遊街。小小的于謙脫口而出:赤帝子,斬白蛇當道。這一句對仗工整,並且顯示出了于謙不同尋常的英雄氣概。
于謙的人生傳奇是從罵人開始的,明宣宗的時候,漢王朱高煦造反,明宣宗很快起兵鎮壓下去,活捉朱高煦,但是所謂殺人誅心,既戰勝了朱高煦的肉體,還得要在精神上打垮他,方式就是派個人罵他,這個神聖的使命就落在了于謙的身上,這位年輕的御史面對曾經不可一世的漢王毫無懼色,罵的大義凜然,言辭犀利,趴在地上的朱高煦嚇得渾身顫抖,要知道他可是和明成祖上過戰場的人啊。看到這個叛賊叔叔如此狼狽,明宣宗很高興,立刻任命于謙巡按江西。
于謙到了地方充分的盡到了一個好官的職責,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當時朝廷的內閣由三楊負責,他們非常重視於謙,奏摺早晨到晚上就能得到批覆。但是好景不長,明英宗登基之後寵信宦官王振,這個太監基本上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太監一樣,壞事做盡,每個地方官來京覲見都要給他送禮,于謙是不吃他這套的,不要說金銀財寶沒有,土特產王振也見不到一毫。自尊心很受打擊的王振誣陷於謙,把他問了死刑,結果上至藩王下至百姓,都用各種辦法為于謙喊冤。王振終於敗下陣來,找了一個厚臉皮的說法,說是把另一個壞蛋于謙和這個好人于謙搞混了,於是于謙活了下來。
後來,于謙任兵部侍郎,恰好蒙古大軍來犯,王振攛掇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中了蒙古人的埋伏,二十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也被捉了俘虜,蒙古大軍向北京進犯。
當時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代理朝政,於是開會研究對策,當時北京人心惶惶,很多人主張南遷,于謙堅決反對,舉北宋南遷後滅亡的例子比較,得到了朱祁鈺和多數大臣的支援,堅定了保衛北京的信心。
于謙指揮各路勤王的軍隊在北京展開了對蒙古大軍的抵抗,史稱北京保衛戰,當時朝廷上下對於能不能守住北京沒有信心,于謙的堅決抵抗和戰略部署給了蒙古人當頭一擊,他把軍隊佈置在城門外,然後關閉城門,用意很明顯,北京城只能放得勝的將官回城,失敗了,就死在城門外吧。並且命令,將官後退就斬將官,士兵後退就後隊斬前隊,大家都抱著必死的決心嚴陣以待。
經過激烈的戰鬥,不僅僅北京城保住了,蒙古大軍還大敗而歸,狼狽不堪,于謙可以稱得上民族英雄。
多年以後,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奸臣陷害於謙,于謙被判處斬刑,熱血撒在了這座他用生命保衛的北京城的土地上。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史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的這首詩就是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回覆列表
即使知道不是一個人,還是第一時間想到抽菸,喝酒,燙頭。。。。。。
明朝著名的“北京保衛戰”。喜歡的朋友可以查檢視。我更想說的是,北京在打仗,有人建議皇帝南撤。這位於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阻止皇帝離開北京,同時在北京背水一戰。看著明朝以後的發展(明英宗,代宗以後),這場北京保衛戰的影響和意義深遠應該沒有問題。
于謙曾經被外派江西巡撫,有書記載“頌聲滿道”,可見一斑。當時說政通人和,並不過分。他能最後在江西由人民挽留,能留一任,也從側面說明,這個人處理政務上不差。
有人拿他與岳飛比較,確實有諸多相同。他們一樣的固執,一樣不知變通,一樣的忠誠。當然啦,這樣的人最後一定是被小人冤死。于謙首先是民族英雄,然後是忠臣良將。一些內部鬥爭因為涉及明朝,一些明粉可能看不下去。于謙的死因和過程,可以查一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