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目
-
2 # 青言論史
提到這場戰爭,我們比較熟悉的是“鎮南關大捷”,馮子材將軍帶領清軍痛擊法軍的勇猛,以及法國內閣被迫因此下臺的窘境。但是最後的結果,卻被稱之為不敗而敗。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因為越南與清朝極度離心離德。
越南這個國家,歷來和東亞大陸都不睦,但是又不得不迫於中原王朝的武力所臣服。在明朝滅亡以後,這種想要脫離中原獨樹一幟的想法越來越強,並且早早地就和法國簽訂了《西貢和約》。清朝越想把越南拴在自己這裡,就越不得越南人的人心。
這樣一個現狀就搞得清政府極其被動。因為越南對於大清而言,就成了一個十足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完全不要的話,對不起國內那幫子天天抱著“祖宗家法”不放的大爺們;如果頂死了抵抗的話,且不說最後不一定能獲得好的結果,搞得同光中興的果實一仗全部打掉,怎麼辦?
因此,對於已經取勝地清廷來說,將越南這塊已經和自己離心離德的藩屬國送給法國就成了一件比較體面的事情。而且事實上,中法後來簽訂的和約,也沒有多少對中國喪權辱國的條文。華人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越南成為了法國的勢力範圍。這實際上,是對已經崩潰了的天朝朝貢體系的一種懷念罷了。
-
3 # 北洋水兵
其實類似的問題兩種問法,那麼提問者的檔次也就不一樣。如果按照題目的問法,只能說明提問者是個不長腦子、不懂思考的廢物點心。如果是問“為什麼清政府會選擇在取得鎮南關大街並佔領諒山之後乘勝求和”,這還說明提問者至少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好了,中法戰爭的過程我就不說了,先說一下為什麼會乘勝求和。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慈禧和李鴻章都知道當時中國和法國的國力差距,而且當時鎮南關大捷以及收復諒山,都建立在法軍數量較少、輕敵冒進、不熟悉地形以及僕從軍太坑的原因,所以鎮南關法軍失敗後開始後撤並瘦弱防線,以待本土支援。而海上,中國更沒有取得優勢,制海權就在法華人手裡,畢竟當時中國的水師全是木殼船,讓木殼船去去和裝甲巡洋艦拼,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雖然法國茹費裡內閣因為鎮南關失敗而倒臺,但是新內閣並沒有結束戰爭的意思,畢竟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不能再接受一次失敗,所以新內閣必然會向遠東增兵,如果法軍增兵的話,那麼中國之前取得的優勢將前功盡棄,那時候丟的就不是越南了。另外法國那個年頭換內閣就好比換褲衩,不要太當回事。
所以,利用鎮南關大捷這次勝利見好就收,讓戰爭體面的結束,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不傷和氣。如果戰爭曠日持久,對中國也不利。而且,求和的代價僅僅是失去越南,本土並未受損,這是最好的結果了,哪來的不敗而敗。
但是我倒是希望中法戰爭還是敗了比較好,也許會刺激清政府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好讓清政府儘早開始社會改良,但是歷史的劇本就是這樣編寫的,任何人都不能去改變。
全文完
-
4 # 騎驢冒雪過小橋
主要責任應該是李鴻章承擔,李是無原則的一味求和,慈禧當政,講的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李鴻章就會極力執行,對國外一輩子沒有硬氣的時候
回覆列表
李鴻章的代表作!跪舔精典,可惜馮子才,劉永福用生命,獻血拼了老命取得的勝利!被李鴻章估價賣了!“走向共和”有這個情節嗎?法華人蔑視華人,但給“李中堂”在法蘭西銀行存了一筆回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