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情吟心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論語》全書共20篇492章15000多字,全面抄寫實在是一項需要超常耐心的艱苦工作,同時也正是因為親自動手抄寫,更有利於自己加深對這本儒家學派經典著作的理解。年輕時我也嘗試抄寫過《論語》,一遍過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3。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仁”。“仁”是《論語》所反映的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是對人內心深處真實狀態即倫理道德的一種要求,是涵蓋“忠恕”的處事之道。據統計,作為道德標準的“仁”字在全書中共計出現過109次,從“仁”字的出現頻率就可以看出孔子對仁的重視與強調。最著名的語錄有“克己復禮為仁、仁者先難而後獲、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仁者愛人、求仁而得仁、仁者安仁、智者樂仁者壽”等等。

    二是“禮”。春秋時代社會潮流十分重視“禮”,這裡的“禮”包括禮儀、禮制、禮器等等,屬於社會政治範疇,因而孔子對“禮”也是十分重視和強調的,論語全書出現“禮”字75詞,其頻率僅次於“仁”。但在當時與眾不同的是,孔子是批判地繼承春秋時代的思潮,不以禮為核心,而是以仁為核心,而且認為沒有仁也就談不上禮,認為“人而不仁,於禮何?”名句有:“禮之用,和為貴;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等等。

    三是“中庸”。“中庸”是孔子在論語中推崇的一種認識社會和事物的方法論原則,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強調人在待人接物上要保持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做事要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無過無不及。其名言有: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過猶不及等等。

  • 2 # 猛哥厲史

    不用抄,你只要看半部,還不罵《輪語》是愚民的狗屁之言,那你就非奸即盜。

    在《論語》中只看到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錘甚至自相矛盾、前後打臉的為人處世格言,類似微博上的心靈雞湯,並無什麼高深的思想,更別提科學技術,華人研究了幾千年,居然到現在還要復活它!

    《子路》中記載,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葉公所說有點像咱們現在提倡的所謂“大義滅親”,具有法制精神。但孔子認為葉公所說的事情不符合人的本性,它枉顧守法的無辜公民人身被傷害、財產被掠奪的客觀前提,犯了包庇罪,苦了受害者,好了害人者。

    孔子的親親相隱相互包庇,犯法還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山河。仁義道德廉恥都跑哪去了?

    使中國變成一個人情社會,人情大過法,關係大過理。進而形成宗族勢力小圈子。到了當代演變成了黑社會。

    蠕家上位之後,華人的一種惡劣傳統就登上了大雅之堂了: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公德、良知、法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將自己想要達到的邪惡目的狡辯成“正義”。長此以往,道德淪喪、人心險惡在中國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請儒家弟子論述一下,以孔子的偉大,怎麼能到過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滅亡呢?反倒是他從沒去過的秦國統一了中華!你們不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嗎?怎麼就把孔子的祖國魯國治沒了呢?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是教社會管理者們,如何逃避責任!那國難當頭時誰來保家衛國?日本入侵時,你往哪裡逃呢?而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又是教人只要錦上添花,別雪中送炭。那國家有問題時誰匡復正道?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就是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回復到古代去。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可是它天天叫囂“克已復禮”不就是想“回到古代去”嗎?孔子這不又一次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孔孟儒家學說加一起,不如陳勝吳廣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代非著名非偉大非思想家張猛:讀過論語而不反孔儒者,非奸即盜;現代還讓別人學儒者,非蠢即壞;以國學名義復活儒學者,非偽即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旗HS7在中大型SUV市場能否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