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過有聲
-
2 # 導演沈慕白
《辛德勒的名單》是部值得推介的好影片,它曾經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足見影片含金量之重。
這部影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企業家辛德勒在見到許多猶太人被殘殺的悲慘結局後,攜其夫人埃米麗傾盡家財,保護了一千二百多名猶太人免受法西斯殺害的故事。 影片採用的是黑白片的記錄片拍攝手法,唯一的顏色只有影片中的那個紅色的小女孩。
孩童代表的是純真可愛和希望,導演用她的紅衣來突出了曾經的純真美好以及美好被狠狠地碾碎,使得法西斯殘暴和猶太人的苦痛更直接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是一種突出視覺效果的拍攝手法,可以讓觀眾的感受更強烈一些。同時,她又是給實業家辛德勒的一個觸動點,滿目的死人堆中,小女孩的慘狀更刺眼,更刺痛辛德勒的柔軟的內心,促使他傾家蕩產也要幫助猶太人。
也有人說,紅色小女孩是多餘了,不管她是否出現,都不會改變歷史原狀。另一方面來看,看起來似乎是如此。心慈的實業家辛德勒面對成山的屍體,遲早會伸出援手。而影片似乎刻意強調小女孩對辛德勒的影響,部分觀影者甚至認為,小女孩是影片的靈魂。
在我看來,紅色小女孩更像一個象徵,一個觸動點。正如我之前所說,她曾經象徵著美好與希望,而在希望破滅後,她又成為了另一個希望的觸動點,更確切地說是火苗——那就是辛德勒對猶太人的幫助。
-
3 # 編劇演繹法
電影中的紅衣小女孩的兩次出現促成了辛德勒的兩次轉變。
電影二戰題材的特殊性,導演斯皮爾伯格故意在色彩斑斕的彩色熒幕時代選擇了黑白色調,刻意營造一種莊嚴感、間離感,藉以表達對那段歷史的敬畏。而在全片的黑白色調中,斯皮爾伯格又匠心獨運地使用了一抹紅色,安排了一個紅衣小女孩。身著紅衣的小女孩成為電影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象徵著在一個非人類、反人類的大屠殺環境中人的本性與光輝,也正是小女孩的出現才真正讓辛德勒看到了這個民族的無辜與被動,喚醒了辛德勒的良知和人性。
辛德勒第一次轉變:良知開始覺醒辛德勒與情人在山頂騎馬,駐足俯瞰山下的屠殺。槍聲震天,滿大街的猶太人瘋狂逃竄、尖叫,生命顯得脆弱而廉價,毫無徵兆的槍聲隨時帶走生命。
此時電影第一次出現紅衣小女孩,年幼單純的她一個人漫步在滿是殺戮的街頭,彷彿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游走,單純無畏的她彷彿置身事外。此時響起了純潔、神聖、空靈的童聲合唱《熱情在火爐中燃燒》,神聖而美好童聲合唱與畫面上沉重而悲痛的殺戮畫面相互悖反形成強烈反差,聲畫對立中一種宗教救贖意味油然而生。
辛德勒盯著這個無辜的小女孩臉上第一次出現關心與緊張,開始萌生一種保護欲,意識到自己或許要為這個遭遇厄運的民族做些什麼。這是冷血精明的商人辛德勒良知的第一次覺醒。
辛德勒的第二次轉變:良知被完全喚醒辛德勒真正受到觸動是在街上走時看到滿大街飄的焚屍的灰塵,熊熊烈火殘忍地噬舔著屍體,此時辛德勒第二次看見那個曾打動自己的紅衣小女孩,她已經變成了運屍車上一具小小的屍體,他心疼、吃驚地張大了嘴。這次看見紅衣小女孩帶給辛德勒的震撼是致命的,最無辜、最美好的孩童也難逃厄運,他的良知被完全喚醒,意識到自己必須帶這個不幸的民族離開這裡才能徹底拯救他們。
回覆列表
希望。絕望、生命。
因為殘酷的戰爭殺戮,戰爭使得人性的冷漠無情 ,在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年代,這樣的年紀裡世界是美好的,她穿行在那些當兵的中間反映出了孩子的一面 也感到害怕和恐懼,和當時的形成對比,紅色小女孩的出現昭示著一種希望,在瘋狂的年代,那份善良的童真與現實強烈衝撞著,孩子的世界永遠是最單純美好的,小女孩和她的紅色也代表著在那個灰暗無色的殘酷年代中僅存的一線希望。
有時候越是軟弱的事物,人物越能打動人們的內心,當辛德勒看到那些慘無人道的殺戮後內心肯定是觸動了人性的善良的一面,他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所能做的,當內心世界自我反問時,他開始默默轉變;開始著手救人,在焚屍場無意間看到了已經離開世界小女孩,對辛德勒無疑是痛徹的“毀滅”,毀滅了他對世界的善良人性的懷疑。
那種深深地絕望,讓他人性的光輝發揮大了極致
小女孩觸動了他,他要努力的去做,要救人,他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