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佛安

    煙柳話端午 梨花擁雨後,柳絮飛盡時,日子飄蕩著悠悠渡到了小滿節氣,諺語說,小滿三日看麥黃;對於北方渭河流域的子民言 , 端午即是豐收在望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為艱辛,青黃不接的時日。 武山縣,民風古樸、剽悍,有距今八千年前的古人類遺址“種穀臺”,時至 今,家鄉人都稱端午為“五月丹”。可見家鄉人對這一節日的特殊期盼和寄寓;相傳在上古年代,佛祖元始天尊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後 ,大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天宮派天神視察人間,話說天上神仙這一日乘風架雲 ,飄飄乎隱身來到人間視察,看見一少婦在和麵,旁邊炕上自己家小孩拉屎粑粑了 ,婦人用她蔥根般的手指順勢揪了一大疙瘩麵糰,麻利的擦了孩子登屁股,再用擦屁股的面裹住小孩的屎粑粑,撂出廚房門外,喚狗吃了。看到此景,仙人上天稟報 ,天宮玉帝震怒,再派天神來到人間處理此事;當時正值端午前,所有莊家都長勢很好,小麥,高粱,包穀,大小蕎麥一應農作物都是從根部就長糧食,天神便用手順根部往上捋,給每個農作物只留最上面的一穗,等到天神捋到高粱時,手都劃破流血了,神仙累了,順勢坐到田間地壟上小憩,這時有婦人家的狗和貓好奇尾隨了過來,貓便捷尖酸刻薄,率先湊到仙人跟前,仙人便問貓:“你能吃多少,要不要給你們留點糧食,我要是耨完了糧食,人間以後可就沒農作物了”;貓答說:“我體小身輕,一茶盅酒盅就夠吃了”。神仙也不忍心把糧食全薅完,就又把狗叫過來問:“你能吃多少”。狗答說:“我飯量大得很,一頓要吃七盆八馬勺”。神仙便拔了蕎苗擦手,也給狗留下了農作物上面最後的一穗糧食,要說這人間的吃食,從這個層面上說人類還得感謝實誠的狗;一直到今天 ,高粱、蕎杆子和葉子上還都留著天神的血,糧食作物也就大多剩下一兩個果實了。天神返回天宮彙報處理辦法後,天宮大帝決定凡間再鬧三年饑荒。 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好像聽起來是神話,但我們今天華人的人造飛船在三百六十公里的軌道上,一個半小時繞地球一圈,就是說一個半小時內,飛船以我們不可想象的速度在更大的直徑上經歷一次白天黑夜,向著太陽時是攝氏一百多度,揹著太陽時是零下二百多度,中國的宇航員翟志剛出倉門十九分三秒,行走九千一百六十五公里,時速2.8萬公里/小時,不是說古人的幻想豐富,今天的我們有多少人想過這一事實 ,想過飛船在太空中靠什麼做動力,為什麼會這麼快? 話說天宮瞬間,人間已經饑荒三年了 ,天帝再派神仙下凡巡視,也正趕上端午日,只見人間家家門前長滿蒿草,一片狼藉;神仙上天報告實情,天帝便取消了懲罰,此後,為了免災,人間就每到“五月 丹”養成了給門前插柳蒿的習俗,這是武山人代代以口相傳的傳說;還有一種說法是 ,華人自古就崇尚王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唐代杜牧在《阿房宮賦》裡有這樣的一段描寫:“一肌一容,盡態極豔,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知也”。是說秦始皇坐的宮車軲轆是木頭做的,每次要寵幸哪位妃子時,便坐在羊拉的車上行走在用木料建造的阿方宮裡,所以才像雷霆爆裂似的很響,妃子們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 ,便在各自居住的門口插滿柳枝,供羊停下吃,羊吃哪個門上的柳枝秦始皇便寵幸哪位。這樣便沿襲了端午節家家插柳的習俗,人們美好的心願在祈求幸福臨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武山西南部山區 ,每到端午,家家都要蒸各種形狀、不同造型————飛禽走獸都有的花饃饃,小孩手腕腳腕上要綁上紅頭繩,耳蝸裡摸上雄黃,女孩子帶上花荷包,男孩子把各自家裡的騾馬精心打扮一番,牲口頸項上掛滿銅鈴鐺,早上早早的出門跑馬,清脆悠揚的鈴聲穿過村村鎮鎮,莫名的登奮在鄉人心間氤氳盪漾開來。我一直弄不明白這一習俗的由來,不經意間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山西綿山大戰一場,此一戰他還俘獲了尉遲恭 ,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敬德,秦瓊敬德 ,把門利害,到今天過年,武山人家家門上都要貼上這二位門神祈願平安;綿山一戰後,太宗皇帝為了紀念這一戰役的勝利 ,便徵求魏徵的意見,魏徵曰:“鈴者 ,靈也,掛鈴謝恩是為上策”。太宗便在山西綿山抱腹寺掛鈴還願。日光荏苒,歲月蹉跎 ,人們美好的祈盼在告訴著今天的我們 ,也在寓端午文化與風土民情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年前的《天元突破·紅蓮螺巖》還能稱得上史上最燃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