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河泱泱訪古今
-
2 # 唯美式味道
火鶴花與花燭是同屬不同種的姐妹花,兩者在花形、花色上有 許多相似之處,不少人常誤認為它們是一種花,混為一談。其實只 要仔細觀察識別,兩者在形態色澤上有所不同,很容易區分。火鶴花佛焰苞反捲,闊卵形,有短尖,表面平滑,脈絡不明顯, 鮮猩紅色,無光澤;而花燭的佛焰苞直立開展,為闊心臟形,脈絡明 顯,鮮硃紅色,有光澤。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花序性狀和顏色的不同:火鶴花的肉 穗狀花序呈螺旋狀捲曲,硃紅色或橙紅色,好似鶴鳥的彎曲頸項; 而花燭的肉穗狀花序挺直,金黃色,猶如一支短小的蠟燭。掌握了上述特點,很容易將這兩種花區分開來。
洞房花燭夜點燃的燈燭忌吹滅,要一夜長明。相傳新婚夫婦誰要先把燈燭吹滅,誰就先死。所以二人誰也不吹燈。漢族有些地區還有“守花燭”的習俗。即新婚之夜,新郎新娘通宵不睡,看守著洞房花燭,不讓其熄滅。俗有“左燭盡新郎先亡,右燭盡新娘先亡”的說法。故一燭滅時,隨將另一燭也熄滅,取“同生死”之意。滿族洞房花燭忌吹滅,要用扇扇滅,否則不吉利。
洞房花燭夜,本來是新婚夫婦合床共眠的時刻。但中國有些民族卻忌結婚日同房。像普米族、怒族、彝族、仫佬族、哈尼族、瑤族、白族、苗族等許多民族中都有此習俗。有的是結婚日禁忌夫婦同床,有的是結婚後三日內禁忌夫婦同床。還有的時間更長一些。其原由有的是要對歌,試試新郎的才華、情意;有的是要返回孃家也住三日,再返夫家;有的則是長期不落夫家的習俗所造成的。社會輿論把不落夫家,過著自由性生活的新娘視為強者,新娘一旦有了孩子就不能不長住夫家了。所以才有了新娘初次到夫家(結婚日)不同床的禁忌習俗(參見本書“婚後禁忌”一節)。
洞房新婚,忌新娘非處女。據陳東原在《中國婦女生活史》中說:“華人對於處女的要求,自宋以後,實在是日甚一日,因為男性對於這事看得太重的原故,女性亦認此事為當然,甚至把全個貞節問題,都放在這一點上了。清代就有結婚後新郎謂新婦不是處女而毀婚的。北方最顯,南方雖然沒有這種風俗,但丈夫在結婚時若覺新婦的處女膜已破(惟一的標準),便要說她不貞,至少在心理上會發生莫大的隔膜。這樣的怪癖,是一直到現在都存在的——一直到現在都存在的!”陳東原先生所談到的情況的確如此,洞房驗貞的習俗,舊時在中國頗為普遍。據《清稗類抄》中所提及的“粵中婚嫁”,也明白地記載著這一習俗禁忌的詳情。該文說:“(粵人)成婚之夕,喜娘為新郎脫靴,即授一白巾,備交合後拭穢之用也。如有新紅,即為完璧,可吃燒豬。”“新婦入門,直入洞房,新郎即與新婦登床而寢,室門亦砰然而闔,新郎之父母宗族戚屬皆靜待於房外。少焉,室門闢,新郎手捧朱盤、盤置喜娘所授之白巾,蓋以紅帕,曰喜帕者是也。在門外者見新郎手持喜帕而出,而父母戚屬皆大喜,賀客至是始向新郎道賀。其未見喜帕之先,例不道賀,蓋恐新婦不貞,則不以為喜而轉以為辱也”。“三朝回門,即以燒豬送母家。富貴之家規用燒豬數十頭焉。故嫁女者恆惴惴於心,惟恐燒豬不至。如待之不來,則家人對坐愁嘆,引為大辱。既至,則舉家相慶,且迎燒豬於門,以為吾家某姑,果能不辱門戶也。於是重犒來使,即以燒豬分饋戚友,媵以紅色饅首若干枚,所謂麻蛋者是也”。可見當時洞房驗貞的習俗已經成為一種當場驗明並有眾人在一旁作證的赤裸裸的人身檢驗了。可悲的是新郎不以為是對自己的情感的褻瀆,新娘也不覺得是對自己的人格的。這一切都是愚昧落後的封建禮教嚴重地扭曲了人們的心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