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瓶永珍
-
2 # 華北五角楓
渤海灣美麗無窮的海域,如果真是小行星撞擊形成,那麼地球是不是勝者留今。撞擊以後能量源頭強的可以延續生命體的存在。那麼九大行星也是這樣形成的。所以渤海灣的形成,跟地殼運動海洋變化也有關係。
-
3 # 牛聽彈琴
肯定不是呀,為什麼這麼說,且看下面分析!
01渤海灣簡介:渤海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位於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到山東省黃河口。有薊運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傾斜,沉積物主要為細顆粒的粉砂與淤泥。渤海灣中有豐富的石油儲藏。(來自百科)
面積:1.59萬平方公里
02世界上最大隕石坑有多大弗裡德堡隕石坑是位於南非中部向由邦省西北,在約翰內斯堡西南約120km的地方,核心保護面積300平方千米。
可以追溯到20.23億年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隕石坑,其半徑為190公里,也是面積最大撞擊程度最深的隕石坑
據介紹,它的面積有800多平方公里,直徑達300公里,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之外,它還是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隕石坑,是世界遺產之一。居住了將近六十萬居民,鑽石多到無法估量!
總結一下:渤海灣的面積遠遠大於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所以渤海灣的不是小行星撞擊形成的。03渤海灣怎麼形成的中國東部松遼盆地和渤海灣盆地形成與演化的深部動力學機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釋 .透過對區域地震資料盆地沉積記錄、火山岩岩石探針和大地構造演化歷史的綜合分析 ,認為地幔柱 (柱頭直徑約 5 0 0km)在晚侏羅世 -晚白堊世時形成於松遼地區 ,經歷了軟流圈地幔上湧、地殼抬升與伸展、火山活動 ,導致松遼盆地的形成 ;由於華北板塊向北移動 ,始新世時地幔柱 (柱頭直徑 6 0 0~ 80 0km)移動到京津 -渤海灣地區 ,類似的地質過程形成了渤海灣盆地
渤海灣盆地各凹陷的形成演化、異常高壓縱向分佈特徵、異常高壓主體分佈層位和異常高壓形成機制具有相似性。首先對東營凹陷、沾化凹陷和遼西凹陷進行了壓力場演化的定性分析,結果表明渤海灣盆地凹陷異常高壓形成的時代比較晚。然後對沾化凹陷的渤南窪陷進行了壓力場演化的定量分析,結果表明渤南窪陷超壓形成時代也比較晚,異常高壓主體層段———沙四上段和沙三段的超壓在東營期末開始形成。綜合以上分析,認為渤海灣盆地現今異常高壓具有晚期形成特徵。
中生代渤海灣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古亞洲洋構造域、太平洋構造域和特提斯洋構造域先後或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已有構造解析揭示,擠出構造模式是渤海灣盆地形成的重要模式,但難以區分其動力學成因機制與周邊板塊邊界作用的動力關係。為此,運用FLAC2D軟體對該盆地的動力學進行數值模擬,模擬結果顯示華北克拉通在三大構造域作用下膠遼地塊東北角向北東方向逃逸,西北角向東逃逸;而渤魯地塊則向南西方向擠出,最終導致渤海灣盆地中生代構造格局的形成。結果表明,太平洋構造域在渤海灣盆地地區中生代的演化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燕山期的板塊邊界應力條件變化過程中,華北克拉通整體發生了逆時針的旋轉,這一模擬結果與研究區的燕山期構造格局相吻合
渤海灣怎麼形成的有很多種解釋,地理學家智慧推理,具體什麼原因其實也不清楚
-
4 # 金童希瑞
渤海灣是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形成的。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連線形成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岩石和礦物。
回覆列表
渤海灣那麼大的面積,假入真的是小行星的話,這樣一個巨大的小行星高速撞在地球上。這種毀天滅地的威力,真不敢想象地球還能像今天這樣有這麼多的生命存在。
渤海灣按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大陸板塊漂移形成的。
如果我們開啟世界地圖,會發現有不少地方的海岸線會驚人般的重合。這說明這些地方以前很有可能是一個整體,只是後來被自然力量給撕裂開了。
而我們常見的地震也是由於板塊漂移,兩個板塊撞擊產生的,這樣便有了造山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