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不慣這黑暗的世界
-
2 # 謝青
青瓷是中國著名傳統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綠色釉),在還原焰中燒製而成。中國曆代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在瓷器的發展的歷史長征中,青瓷從率領隊伍,到參與其中,一直跟隨隊伍,永不掉隊,每一個階段都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讓後人有機可尋。
青釉的美學追求從開始就包含了廣泛的大眾因素。青色是自然界中最為悅目的顏色,不矯揉造作,不分地域的廣泛存在。青色專注的反映著自然界中的生機勃勃,寒來暑往,年復一年的演繹著生命的頑強。古人在觀察青色的美麗之餘,賦予了青色以生命,讓其在陶瓷大戲中擔綱主角,領銜主唱。
宋朝時期,陶瓷工藝已爐火純青,官窯鼎立,民窯峰起。龍泉地區有三百多處窯址,可見曾經的鼎盛。雖然龍泉窯屬於民窯,但據考證,南宋龍泉青瓷的器形多是傳承古代青銅器,帶有官窯的影子,所以很可能當年龍泉窯不僅是當時政府收入來源,還可能為皇帝做貢品。
青瓷能夠僅憑顏色而脫穎而出成為一種藝術,離不開皇帝的喜好、文人的推崇。清朝藍浦曾在《景德鎮陶錄》一書中總結道,“自古陶重青品”。宋朝是陶瓷美學的劃時代時期,美學追求是“意境”。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
早期青瓷顯然是無賴之舉,古人尚不能控制瓷之顏色,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鐵元素將原始瓷器不經意的染青。可以想見古人在瓷器燒造中偶得的興奮,大自然乃造世之主,讓青色為瓷器誕生,讓古人為青色歡呼。
西周至戰國,青瓷除成為日用器,還成為喪葬文化中的重要一支。以瓷之造型仿青銅造型比比皆是,無論是禮器,還是樂器;無論是酒器,還是食器,青瓷閃亮登場,在緩慢發展的奴隸社會後期,擔負起龐雜的社會責任。這一現象正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普及社會高階產品,具有社會前行的推動力,青瓷在其原始階段就不遺餘力的身體力行。
龍泉大窯村
從五代到北宋中期,龍泉一躍成為江南第一名窯。那些被無數人所吟詠贊嘆的“秘色瓷”,也正是龍泉青瓷演繹它美輪美奐傳奇的開始。
在宋代最被推崇的五大名窯是:哥窯、汝窯、官窯、鈞窯、定窯。從這五大名窯的產品特徵,我們就不難看出當時文人士大夫們的美學傾向,在五個名窯中,除了定窯的白瓷有刻花和印花的裝飾之外,其他幾個窯口的產品都是清一色沒有裝飾的素面瓷。在這裡哥窯、官窯、汝窯均是屬於青瓷系統,並且又都是利用自然的開片釉進行裝飾,開片紋是由於胎釉的收縮係數的不同,在火的燒煉中所形成的一種釉表面的龜裂現象。這本來可能是在燒製過程中所出現的缺陷,但陶工們卻利用這一缺陷,讓其成為一種自然天成的、人工難以控制的趣味無窮的裝飾。只有自然本性才是美的。因此,自然的殘缺也是一種美,可能是一種更深刻的美。而這種更深刻的美也許正是當時開片釉要所追求的。
它們雖然都是屬於青瓷,但卻有不同的呈色,汝窯的呈色多為天青,香灰色;官窯和哥窯的顏色較接近,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雖然顏色各有不同,但都還是統一在青色的調子之中。
“自古陶重青品”。深沉、優雅、含蓄是青瓷美學的境界。這樣高的陶瓷美學境界在今天看來仍是不可企及的高度,單用一個色彩作為表現手段,青瓷在古往今來的各色瓷器中無疑是魁首。
-
3 # 銀器品質生活
宋代的青瓷作品充滿了古人的智慧。當代手藝人根本臨摹不過來。筆者認為,在南宋之前已經把青瓷想要表達的工藝、造型全部表達完了,我們現代人能夠做的只是臨摹好。國外很多人很佩服中國的文化,其實是佩服我們中國的古人,而不是當代人。
回覆列表
明洪武時期龍泉青釉大盤
明洪武龍泉青釉刻花紋帶《吉,王》折沿大盤《珍品》
明洪武龍泉青釉刻花紋折沿大盤帶有《吉王》字型,珍品。口徑39㎝高9㎝底徑21.5㎝,盤子中間模印花紋內帶有《吉,王》字型。
十瓣菱花口,淺腹,圈足。板沿無紋飾,內外壁均刻蓮花紋,內底刻一朵蓮花。施青色釉,較厚潤。盤底一圈無釉,露火石紅,圈內一圈釉較薄,呈白色,形成紅白雙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