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前一陣子,《大西洋月刊》釋出標題為“強迫勞動是電子製造業的支柱”的文章,文章稱全世界的窮人都來到馬來西亞淘金,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來到馬來西亞之後,卻發現那個報道里的天堂和自己無關,而且因招聘費、房租、日常消費等等,自己反倒是陷入更大的困境,巨大的生存壓力,讓這些工人更容易生病;相比之下,國內製造巨頭就比較溫和了,代工大王郭臺銘親自下旨,零容忍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動;格力董明珠在員工待遇和員工福利方面都堪稱表率,鄰居行業京東則善待物流小哥,一定要讓他們住上大齡單身公寓,以方便員工談戀愛和製造愛情,但平心而論,全球電子製造業都要永遠面臨高強度工作,疲憊、迷茫充斥著整個行業,輿論也比較喜歡和他們硬抗。

    因製造業屬於重資產行業,前期投資非常大,特別是電子產業,對於環境、物料、精密性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車間設施一旦配置到位,就時時刻刻開始折舊,也就是說無論是人員、物料、裝置、還是整體車間環境,任何的異常都會影響到整個電子製造業的運轉,從而影響資源利用率,拉高成本。因自然人是被當做機器來使用的,所以,他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機器的“作息時間”,也就是說,需要有人24小時配合機器,當然,自然人不可能24小時不眠不休,只能靠週期性的夜班,而對於年輕人來講,加夜班是最痛苦的事兒,每每低頭看錶,也就剛剛過了5分鐘,而正直青春期,自恃精旺盛,完成夜班的生產之後,白天還要玩王者榮耀或者考駕照,長時間缺乏睡眠,讓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年輕員工遭遇早衰、面板暗淡和猝死,這也是電子製造業的血汗;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流水線上的單調工作價值有限,每月只有1500塊,而在如此環境中,自然人又只能利用身體的一部分,根本沒有向上流動的通道,企業主常常只能依據價值來制定工資標準,這也是為什麼馬拉西亞的外來人,根本沒有機會觸控到天堂的門口,那條路對於基層來說,太過遙遠。

    畢竟對於製造業的大部分工人來說把青春、時間以及一部分的身體資源交給了流水線,缺乏向上流動的通道,而企業的經營需求又註定無法給予其足夠的工資和安全感,而自古以來,聰明的文人都不喜歡勞動,他們更喜歡站出來歌頌勞動者,把他們本來就枯萎的生活渲染地更加悲慘,一無是處,這大概也是“血汗工廠”的直接由來。

    而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製造業的媒體人,筆者也結實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製造業人士,大都是一些製造企業裡的中層管理者,他們大都殫精竭慮,滿眼的危機意識,好像一條條上緊的發條,他們擔憂未來的訂單,又要擔心手底下的員工。

    勞動密集型企業中,企業主和管理者非常容易把“企業管理”誤讀成為“山頭”,從而衍生出大量複雜的人際關係,一些嫡系、地盤、勢力、兄弟等只存在於“軍隊中”詞彙漸漸進入製造業體質內。事實上,員工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執行成本”,按照法律合同,企業主可以隨時採用自動化,將自然人員工淘汰掉,但員工對於社會又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對於政府管理來說,需要溫飽、成長、稱心如意的愛好,也需要追求美好的生活,於是,一個特奇葩的現象出現了:企業主本來有機會快速採用自動化,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但常常迫於內外部利益,特別是政府關係讓“騰籠換鳥”的政策停滯,畢竟,當數百萬的低技能者丟掉工作時,社會不穩定因素會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電子製造業一面被媒體貼上“血汗工廠”的標籤,一面又在洶湧的輿論潮水中安然無恙,顯然,電子製造業,牽扯的社會因素太多了。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電子製造業勢必要進行基因式改革,逐步讓機器取代人工來完成單調、枯燥、繁瑣的工作,但整體程序,需要配合社會人才體系的變革,我們需要等到大量“低技能者”成長起來,或者慢慢老去,當然,最積極的想法就是,機器人取代著人工,但卻創造出更高階、更體面的工作,自然人擦掉血汗,真正意義上地追求美好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處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