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互動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③而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麼,無論說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對於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④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到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此外,還告訴我們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⑤在讀書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遊學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瞭解問題更全面。
⑥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而對那些經典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①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互動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③而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麼,無論說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因為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這才有起碼的發言權。對於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④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到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此外,還告訴我們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⑤在讀書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遊學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瞭解問題更全面。
⑥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而對那些經典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