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興微同城

    皇帝生活條件那麼好,為何有的壽命還不如莊稼漢長?

    皇帝是人人羨慕的職業,無數人夢想著自己能做皇帝,但他們不知道,原來皇帝也是一個高危職業。說皇帝不如莊稼漢壽命長,其實是不正確的。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83個王朝,共有559個皇帝。長壽的皇帝也挺多的,乾隆活了88歲(也有一說是活到89歲),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忽必烈(80歲)。活到70歲以上的有11個,活到60歲及以上的有30個。

    活到60歲以上的皇帝46位,佔比是8.2%。還有61個皇帝是被殺的,佔比10.9%。剩餘452位皇帝沒有活到60歲,所以感覺上皇帝都比較短命。但大家知道麼,在封建社會,人均壽命最高的是清朝,男人平均壽命是45歲,女人平均壽命是50歲。而民國時期,男女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

    所以這麼來看,皇帝也不是那麼短命,除了英年早逝的,大部分皇帝的壽命還是比莊稼漢要長的。畢竟生活條件擺在那裡,又集中了當世最好的醫療人員和醫療物資,活不過老農真的只是我們的錯覺。

    這麼多王朝中,清朝離我們最近,相關記載也最多,我們可以拿來再比較一下。

    清朝十二帝中,活的最久運氣最好的是乾隆,由爺爺和父親打造出的盛世已經顯現,乾隆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溥儀雖然是末代皇帝,但也活了61歲。雍正活了57歲,其實他可以更長壽的,但他是歷史上最勤快的皇帝,經常熬夜批閱奏章,可以說他是被自己累死的。福臨歷史記載是活到23歲,但很多人相信他是出家當和尚去了,壽命起碼在70歲以上。至於咸豐、同治和光緒,只能說他們運氣不好。

  • 2 # 小楊品史

    一般來說,生活條件好的人壽命比較長,但起不到決定作用,比方說古代的皇帝,吃的好、穿的好、住的也最好,可壽命普遍不常,從秦始皇到宣統皇帝,超過60歲的屈指可數,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皇帝生活條件太優渥了,缺乏必要的剋制、鍛鍊。

    古代帝王吃的都很好,遇到奢侈的,一頓飯幾十個飯菜也不罕見,整天大魚大肉吃的多了,其實也沒啥滋味,反而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帝王寶藏裡珍貴藥物多,比方說老山參等,皇宮裡都有進補的習俗,在那時享受這些異寶,是身份的象徵,可從醫學角度來看,吃這些玩意兒,往往容易帶來副作用。

    皇宮裡生活設施齊備,房間裡冬有火盆取暖,夏有冰塊取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太舒適了,身體的免疫力就會無形中下降,久而久之,對健康是非常有影響的。萬一遇到大病,往往抗不過去,就一命嗚呼了。

    第二,皇宮美女眾多,私生活過於放縱。

    皇宮裡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意思就是帝王的女人很多,縱觀兩千年來的那些帝王,擁有女人的數量少則三五個,多了就沒法估量的,像晉朝皇宮裡美女上萬人,為了享受這些美女,有的帝王可謂是煞費苦心:比方說有讓美女穿開襠褲的、有創造“任意車”的、有“羊車望幸”的……

    愛這種事,做的多了的話,必然會影響精力、健康,做著做著就虛了。美女當前,不用的話,就太可惜了,於是乎創新藥物“春藥”就產生了,這玩意就像興奮劑,越吃越想吃,越吃越虛,最終一命嗚呼。

    明朝好幾個帝王栽在這上面,比方說朱常洛,身體明顯已經不行了,還要一往上臨幸4女,結果很快就掛了。其他朝代也差不多。

    第三,皇帝工作非常繁重,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當皇帝並不像電視劇裡看到的,整天帶著群美女遊逛後花園,喝喝小酒、聽聽曲,興致來了再出去微服私訪一番,遇到幾個情投意合的美女,風流一番……

    事實上的皇帝可要比這辛苦多了,比方說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每天都要批閱大量的奏章,那時還沒有紙,光是竹簡都有幾十斤,幾十斤啊;關鍵還沒有星期天、節假日,每天都要處理大量政事,這種高強度勞作對身體是致命的。

    就算是歷史上有名的懶蛋皇帝嘉靖皇帝,每天也要做這些事,史書記載,每天晚上都要批閱奏章到深夜;至於像朱元璋、雍正這種工作狂,可就更辛苦了。

    現在我們都說“996”太不人道,和古代的那些帝王比起來,這可要幸福多了,畢竟我們還有周末、節假日,休息時可以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對帝王來說,這可是難得的奢侈,你看電視劇,哪一次一家人團聚,裡面沒有勾心鬥角?身累心更累,怎能長壽?

    綜上所述,古代帝王生活條件太優越,身體自身免疫機制退化;縱慾過度;工作過度勞苦,勞力勞心,導致了他們大都壽命不常。

  • 3 # muxixixi

    皇帝的壽命不如莊稼漢長,這個說法似乎有點過於絕對,值得商榷。就題主所問作以下個人之間:

    首先,題主所說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這也只是得出的一個平均數而已,並不代表所有的皇帝都是這樣的壽命。舉幾個例子:

    1.清朝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他生於康熙五十年,崩於嘉慶四年,享年89。

    2.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趙構,在淳熙十四年卒於德壽宮,享年八十一歲。

    3.開創開元盛世,讓唐朝擁有極盛之治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寶應元年,因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七十八歲。

    還有一些長壽的皇帝不在此處一一羅列。

    其次,養尊處優,生活條件優越並不一定就能擁有健康的體魄。長壽的人不一定都是吃穿用度樣樣都是高水平的,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鍛鍊,良好的心態……古代皇帝要麼勤於朝政,要麼荒於酒色,而農民就不一樣,耕田放牛,田間勞作,身體也隨之得到鍛鍊,身體素質相對較好。

  • 4 # 體育死忠粉

    皇帝,萬物之尊,吃穿用無不盡其奢華,大家都很羨慕皇帝的生活,實際我也羨慕!但是有一點,古代皇帝的壽命非常短,除了當時人類總體壽命就短之外,但是皇帝的尤其短。古人的平均壽命在57歲,但是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想想自己的年齡,還是不做皇帝了,吃的再好,住得再好,穿得再好,還不如多活幾年。在歷史上活過80歲的皇帝只有4個,活過70歲的也僅僅此8名,可見皇帝不長壽,能得善終的皇帝真不多。

    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五六十歲,老百姓由於饑荒病虐壽命都不會太長,但是皇帝無論吃住,還是醫療條件,生存壓力等各方面都有好的條件,應該活的更久一點,但是為什麼好多皇帝都在二三十歲就駕崩了呢?

    所以生活條件並不是長壽的全部,而有節制的生活方式才是長壽的祕訣!

    許多人就有疑問,按道理吃喝用住都是最好的,皇帝應該很長壽才對,為什麼皇帝都短命?我總結了一下,無非理由有三:

    第一,天下輪流轉,皇位誰也想坐。

    第二,後宮三千佳麗,寵幸過度。

    皇帝老婆,後宮三千佳麗,這當然只是一個大概。皇帝看上誰就娶誰,那麼多老婆一輩子都寵幸不過來。天天這樣的耗費,皇帝身體能受的了嗎?如果再加上有些皇帝沉迷女色,天天花天酒地,肆意放縱,身體幾年就垮了。真所謂:好女廢人。就是這道理,明朝不是有一位一月就因為沉迷女色就嗚呼的皇帝,真是可悲啊!

    第三,幻想長壽,服用丹藥。

    誰都想著長命百歲,尤其皇帝,榮華富貴一直享用,豈不是更好,再加上皇帝寵辛後宮那麼多佳麗,身體一定受不了,也需要一些壯陽藥補補身體。所以在古代煉丹師這個職業很掙錢,很多江湖騙子都專門去忽悠大臣皇帝,然後直接跑路。這些各式各樣的丹藥,以古代的科技水準,裡面含有一些重金屬元素,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長久服藥,身體內已經積累太多的毒素,皇帝能不死嗎?

    皇帝權力很大,要管理整個國家,責任也是不小。有些皇帝喜歡過閒散生活,渴望做一個普通人,所以說做皇帝不一定好,不要羨慕錦衣玉食,美女如雲,這些都是催命符!不過一般都是宮內的人渴望過過外面的生活,宮外的人羨慕宮內人的生活,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

  • 5 # 香姐逛歷史

    要對比,就得同時代、同環境!你拿古代皇帝平均壽命和現代社會人(平均七十多歲)比,古代當然活不過現代!清代皇帝平均壽命53歲,與此同時,中國清代農民的平均壽命則是33歲。明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3.2歲,與此同時,中國明代農民的平均壽命是30歲左右。

    以當下社會,社會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沒有戰爭,很多古代的不治之症已可以治癒,沒有大面積的傳染性疾病……這些都是制約古人壽命的主要因素。所以很難統計出單純健康因素的壽命資料。同樣古代帝王,一部分是被殺被害的,也並非全是自然壽命。拋開這些非健康因素,同時期帝王平均壽命也是高於社會平均值的。人們經常樂於把“縱慾”的帽子,給皇帝們帶得高高的,其實也沒有直接大資料的佐證。如清代康熙乾隆都算是長壽,妻妾很多,孩子很多。清末同治光緒,只幾個妃嬪,也無子嗣,命也不長啊

    準確的說不僅是皇帝活不久,任何人壽命都不長。說起古代的皇帝他們真的是衣食無憂,甚至後宮佳麗三千,想想他們那個生活年代真的是像神仙一樣的生活,但往往皇帝總是享受不了那麼多榮華富貴,他們的壽命也是不如莊稼漢長。

    俗話說莊稼漢就是指平民老百姓,他們雖然生來不姨也沒有什麼榮華富貴,每天吃飯也就是樸素,但他們的壽命卻如此長。因為他們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的世界還是非常美滿的,妻兒老少,每天早出晚歸,生活就是這樣,不會操心很多煩心事,所以他們的壽命還是比較長的。這就是當時大多數人所羨慕的。

    而相對於皇帝來說,他雖然衣食無憂,但他需要處理整個國家的政務,而且面對於當那時候的政治局面並不是非常穩定。還有經常打仗,一個人的經歷往往是有限的,何況是皇帝,他也會有精神崩潰支撐無助的時候,但他是整個國家的象徵,就必須要牢牢地屹立在那裡。

    題目提到了說皇帝的平均歲數是39歲,用平均來說這個數字就很嚇人了,如果仔細去查閱一番歷史上這些皇帝的壽命,就會發現這個平均數壓根不靠譜,有許多的皇帝都是意外身亡,被殺身亡的也比比皆是,並不每個都是善終的,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畢竟天下這麼大,但是掌管天下的權利只有皇帝擁有,誰不垂涎三尺呢?

    最後要說的就是,皇帝短命除去意外死亡的,正常善終的壽命也並不長,但是相比普通人還是好的多了,如果硬要說皇帝短命,那隻能說他們操勞過度。很多人可能以為皇帝很輕鬆,想做什麼都行,這可就錯了。

    還有一點,歷史上很多皇帝追求長生,會去吃一些仙丹,用現在的話來說,那些東西會導致慢性中毒,想不早死都難

    最後大家都知道,後宮裡面的紛爭如此之懶,有時候她們為了爭寵不惜一切代價。而相對於朝廷上的一些,正是每個人的心都不一定是同一個方向的,會有謀亂之臣,甚至想要殺害皇帝的性命。

  • 6 # 塞上胡笳

    關於這個問題先舉一個例子。

    東漢皇帝的壽命普遍比較短,除了開國皇帝劉秀活了63歲,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活了54歲,還有一位漢明帝劉莊活了48歲以外,其他皇帝都不過20、30歲,更有甚者好幾位皇帝都活不過10歲。

    政治鬥爭

    比如說漢質帝劉纘只活了9歲。他的死因還要和著名的外戚樑翼說起。樑翼是漢順帝朝大將軍樑商的兒子,他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他手握軍政大權,一生立過三位皇帝,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毒死漢質帝。

    漢質帝年紀雖然小,但是很聰慧,他在位的時候知道樑翼專權跋扈,便對大臣們說樑翼是“跋扈將軍”。樑翼忌憚漢質帝,於是讓侍從在湯麵裡下毒。漢質帝吃過之後,腹脹難受,派人召李固進宮。李固進宮後,來到漢質帝的床榻前,詢問他情況,當時漢質帝還能說話,他對身邊人說:“朕吃過湯麵,覺得腹中不適,給我水喝,我還能活。”站在一旁的樑翼卻說:“恐怕嘔吐,不能喝水。”剛落話音,漢質帝就死去。

    縱情聲色

    接替漢質帝的皇帝是漢恆帝,他也是由樑翼所立。但他在位時,借用宦官的力量除去了外戚樑翼。他活到了36歲去世。雖然在東漢王朝末期算是壽命比較長的,當時由於他有龐大的後宮,喜歡縱情聲色,掏空了身體,沒到40歲也離開人世。除了這位漢恆帝,西漢著名的酒色皇帝,寵幸趙氏姐妹的漢成帝,也是在45歲時死在趙合德懷裡。

    服食丹藥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有不少是想通過服食丹藥來延年益壽,強健體魄的。但是丹藥中往往含有水銀等物質,對人體傷害極大。比如說晉哀帝司馬丕,年紀輕輕服食丹藥,二十多歲就喪了性命。

  • 7 # 一個歷史過客

    眾所周知,在古代地位最高的人就是皇帝,全天下有什麼好東西都緊著皇帝來用,各種補品都是最好的,但是皇帝的平均壽命卻不高。縱觀歷史,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就是乾隆皇帝,此人89歲才過世。在位六十年,退位當了三年太上皇,無疾而終。

    壽命超過七十歲的皇帝,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是少的可憐,那麼很多人就有個疑問,皇帝一切都是用的最好的,還都這麼短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要看看大環境,在古代醫療水平非常低下,很多現在看來不值一提的病,在當時可就要人命了,別說皇帝,古代任何一個人都要面臨這個問題。準確的說不僅是皇帝活不久,任何人壽命都不長。

    題目提到了說皇帝的平均歲數是39歲,用平均來說這個數字就很嚇人了,如果仔細去查閱一番歷史上這些皇帝的壽命,就會發現這個平均數壓根不靠譜,有許多的皇帝都是意外身亡,被殺身亡的也比比皆是,並不每個都是善終的,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畢竟天下這麼大,但是掌管天下的權利只有皇帝擁有,誰不垂涎三尺呢?

      注意,這裡的平均壽命,和常見壽命不是一個概念。譬如清代,皇帝常見壽命是60歲+,而農民常見壽命則是50歲+,為什麼被嚴重拉低?因為夭折率和早死率太高,皇帝總共才十多個,一兩個考零蛋,就能給你把總分拉低。

    人們經常樂於把“縱慾”的帽子,給皇帝們帶得高高的,其實也沒有直接大資料的佐證。如清代康熙乾隆都算是長壽,妻妾很多,孩子很多。清末同治光緒,只幾個妃嬪,也無子嗣,命也不長。

    而且將皇帝的壽命“平均”一下,也不太公平。因為這個職業的特殊和稀有性導致皇帝是絕對的高危職業,非自然死亡率相當高。有資料統計,在中國的427位皇帝中(包含割據政權皇帝及安祿山、吳三桂、黃巢李自成這種“皇帝”),非自然死亡(被殺、戰死、毒死、餓死、煉丹死等等)居然達122人!超過25%!

    四分之一的皇帝死於非命,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也沒有這麼慘烈的死亡率,即使是現代的煤礦工人、緝毒警察,死亡率也跟皇帝差著幾個數量級。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是皇帝嘛,天底下就一個,屁股底下的位子是人都想坐,被人覬覦很正常。

    不過想想皇帝的待遇,一個正常的皇帝,雖然沒有“後宮三千佳麗”那麼誇張,百八十個后妃是有的,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管的是軍火大事,一句話決定人的生死,天下最高的權力,死也值啊!

    古代平均33歲的普通人之中,有大量的夭折人口。清代康熙皇帝55個子女中,5歲之前夭折的有22人之多。18歲之前又死亡了5人。帝王家尚且如此,何況平民家庭。但是帝王的平均年齡首先排除了夭折的人口。所以如果按照一半的夭折慮計算的話。按照都在5歲夭折計算,清代古人壽命平均能夠達到61歲。即便是漢唐時期也能達到40歲以上。所以古代莊稼漢的壽命確實比帝王要長。

  • 8 # 公子品史

    在古代皇帝的生活條件確實不錯,至少吃喝和醫療條件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和其他特殊原因,致使皇帝壽命並不長。不如年幼的皇帝,作為傀儡存在的,空有皇帝之名並無皇帝之實,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中,有人是不希望傀儡皇帝長大的,這樣不利於控制朝政。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有的朝代連續幾個皇帝都年幼活不久,原因大家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真正掌權的人不希望他活的太長,這樣不好背後操控。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此外還有皇帝荒淫無度,縱慾過度而早逝的。如清朝的同治皇帝,在位時間很短,很早就去世了,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尋花問柳不節制,據說也是因此得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導致自己去世的很早,還有其他很多的皇帝或沉迷於煉丹修仙或沉溺於尋花問柳等等情況不一而足。這些都是他們自身不節制而導致的一些問題,是的自己的壽命很短。

    皇帝壽命不長其他的問題如果排除自己主觀因素導致的壽命不長,還有一種皇帝壽命不長是因為他人的因素。

    如在歷史有的人為了達到更好控制朝政的目的,喜歡立年幼的孩童為皇帝,這樣好控制。同時還有宮廷政變等情況,為了自己當皇帝,而通過種種手段把現任的皇帝給殺死,如下毒、逼迫退位、逼迫自殺等等的手段,這些因素都使得這些在位的皇帝死的很早壽命不長。

    所以最後綜上所述,在中國古代皇帝生活條件雖然很好,但還是有一部分皇帝的壽命還不如普通百姓的長。

  • 9 # 長路漫漫可有盡

    這個問題問得好!這直接說明皇帝這個活兒不好乾吶!優越的條件並不能延長壽命,九五之尊人人渴求,坐上去的人彈壓不住直接燒死自己。

    歷朝開國皇帝顧然神武,文治武功之外,戎馬一生馳騁疆場,壽命卻還很長,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越勞動越長壽。

    尤其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他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也是整個東漢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公元前五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在位32年。

    養與宦官宮女之手的傀儡幼年皇帝,可以錦衣玉食,可以聲色犬馬,就是不能有治國之能,並且隨時有可能被無名無故弄死。【這位皇帝長大了不太聽話了換換換下一個。】

    所以東漢一朝皇帝很多年齡都很小,整體拉低了中國皇帝的平均年齡。

    中國皇帝位置極高權力極重,其實卻不得自由,首先喜歡的人未必能在自個身邊,想買東西花錢得有大臣同意,想任命個親戚還得所有朝臣同意。想出關去溜達一圈還得悄悄的偷渡出去。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少年天子,因為他父皇是模範父親和丈夫,(這與明孝宗幼年經歷有關以後再說)所以率先執行一夫一妻制,由於工作很忙,只生了他一位皇子。 最後他父親明孝宗,被活活累死,朱厚照順利登基成為15歲的新皇帝。

    朱厚照不想太累了他比較貪玩,可是大臣不讓他出宮,那怎麼辦?他只好在宮裡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成老闆,百姓,朱厚照自己扮演成富商,認真地在宮裡做些小買賣生意。為逃價還價還爭的面紅耳赤,樂此不疲。

    這麼玩急壞了大臣爸爸們,各種上書彈劾,甚至是斥責,或者辭職回家。朱厚照一看惹不起,好好不在宮裡玩這個了,我自個建一個豹房玩可不可以啊?

    朱厚照大一些以後,很響去邊關溜達一圈,因為蒙古小王子屢範邊關,明軍將領龜縮不出,很讓朱厚照氣不過,我大明席捲蒙古的威風到哪裡去了,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朕怎麼就不能去邊關溜達一圈呢?

    大臣們當然抵死不肯,結果是――

    一日月黑風高,天還沒有亮,正在午門前排隊等著進宮上班的大巨們,突然看見跑出來一個小老頭,內閣首輔李東陽他滿頭大汗聲嘶力竭的喊著“跑了,跑了,快追……”

    他說“他跑了”的人就是皇帝朱厚照,他趁著夜色大臣們都沒有來,帶著八虎(皇帝的鐵哥們兒),騎快馬直奔宣化而去。由於被內閣首輔李東陽發現的早,派羽林軍快馬追趕,終於在宣化之前將皇帝追了回來,第一次夜奔宣告失敗。

    有了這次的經驗朱厚照在不久以後的第二次夜奔終於成功,正德13年(1518年)立春,終於到達宣化並建立鎮國府,並封自己“鎮國公”,“全國總兵官”並要求兵部存檔,戶部發響。皇帝開銷很大需要多幾份工資。

    朱厚照在宣化期間,的確組織過幾次有效的戰役,並且獲得應州大捷,但是朝臣們不想鼓勵皇帝遠征,所以在明史家的記錄上也大打折扣,朱厚照對此到不屑一顧。

    明朱厚照正德皇帝是一位比較有爭議的皇帝,他顯然是不想讓朝政給累死,被大臣給煩死,但是他選擇的方式,是直接把自己玩死。

    正德16年(1521年)正月,朱厚照正好在主持大祭祀時,皇帝下拜天地,突然口吐鮮血昏倒在地,三月,朱厚照離世,時年31歲。

    這又證明作為皇帝勞動太過分了,也不是長壽之法。

    乾隆有一次在問政大臣時,關心的問早晨是否用膳?大臣回答說只進了幾枚雞蛋,乾隆帝馬上驚訝道“十兩銀子一個雞蛋,你一天吃幾個?你年俸多少?”大臣下的馬上跪到汗如雨下,解釋說“臣吃的雞蛋都是破的壞的不值錢的,所以不用很多錢去買。”乾隆也真好騙,馬上也就不再問了。

    當時一個普通人的開銷,一年是八兩銀子,而乾隆皇帝的一個雞蛋的價格,可以讓一個人吃一年。

    有專家算過,乾隆皇帝一年的餐飲費就足夠2500貧困家庭生活一年。

    還有明朝隆慶皇帝穆宗朱載後,繼皇帝位之後,想起做親王時,城裡老字號的芝麻燒餅很好吃,就煩御膳房去做,可是膳房總管上來的價格是一千兩銀子。

    御膳房總管慢條斯理不慌不燥的,為皇帝陛下解釋“要先去全國各地選最好的芝麻,五穀用料都要去全國才買,試驗好了哪個好再給皇帝用,還要試製十種以上的油酥,看哪種好方能可使用,還要派聰明伶俐俊美的宮人去學習製作,誰做的好才能留用,這樣下來一千兩銀子或許不夠……”

    隆慶皇帝聽完,只好嘆氣說“好吧好吧朕吃不起不吃了,”

    那皇帝想吃不可以去街上買嗎?回答是“不可以”“皇帝的膳食如果去街上叫買,一是不安全,二是不乾淨,三是御膳房要喝西北風。”

    第一,文治武功的唐太宗,也是吃丹藥而死,晚年的李世民經常吃一些所謂的丹藥,想要長生不老,有時候有病都不吃藥,開始吃仙丹,結果病情惡化在51歲的時候吃藥吃死了。

    第三位,唐穆宗李恆,穆宗是憲宗的兒子,看這父皇吃仙丹羽化昇仙,自己也迫不及待,他治國仿效父親唐憲宗李純,吃仙丹也不敢落後,而且是青出於藍,29歲的時候就吃死了。

    第四位,唐武宗李炎,唐穆宗的兒子,這祖孫三代對吃仙丹情有獨鍾,爺爺吃死了,爸爸吃死了,唐武宗還是接著吃仙丹,還好她堅持吃到34歲才死。只是他有一項政治主張與爺爺不同。憲宗時弘揚佛法,大建寺廟,奉迎佛骨。而唐武宗時,國庫空虛,廟產卻蘸取全國土地10%,所以很窮的唐武宗,只好拆廟熔佛像,讓大批僧尼還俗,強制結婚,恢復生產。

    第五位,唐宣宗李忱,李忱是唐憲宗的兒子,唐穆宗的弟弟,唐武宗的叔叔,真是吃丹一家親吶!他也是全面向前面幾位皇帝學習,人生軌跡一模一樣,勤政愛民,然後開始吃仙丹50歲的時候吃仙丹吃死了。

    皇帝愛仙丹,吃死也不怨。

    後面明朝的朱厚璁嘉靖皇帝,以至於清雍正皇帝,求長生煉丹藥,都是執著執著再執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養生之道,比如【禪宗靜坐】【太極八卦】【天人合一】各種法門不勝列舉,那皇帝們偏偏就喜歡服毒自盡的仙丹。可能是做皇帝壓力太大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好緊張――吃顆仙丹壓壓驚:……

    好了就這些吧!還有很多,總體來說皇帝不好當,注意保重龍體!

  • 10 # 關河南望

    我看大部分人都答錯了,題主問的為什麼有的皇帝壽命不如莊稼漢不是所有的。。。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說皇帝的壽命一定會不如莊稼漢,只是說有的的話就多了。

    其實就是說為什麼有的皇帝會短命吧。

    這就和皇帝的這份職業有關了。

    其實皇帝這份職業看起來光鮮亮麗,一呼百應,穿天下最好的衣服,砍柴的時候用天下最好的斧頭,吃飯的時候吃天下最好的肉夾饃(我等百姓的真實想法)但事實上,他們的工作也是風險最高,最勞累,和最耗費心神的。

    歷史上的短命帝王無非都是在這些上邊吃了虧,比如下邊這些代表性人物。

    漢質帝劉纘

    宋後廢帝劉昱

    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熙宗完顏亶

    元英宗碩德八剌

    明孝宗朱祐樘

    清世宗雍正

    漢成帝劉驁

    明光宗朱常洛

    清穆宗載淳

    ......

    諸位不是被殺就是勤政累死,或是死在女人身上的,看看,皇帝有那麼好做嗎?

    (這位除外)

    其實古人的壽命和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是有關的,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君們死的或許在後世就死不了,所以壽命這個東西是說不準的,就算帝王們保養再好,用再好多藥品,吃再多的補品,都不能保證其不生病不是麼?

    最後再說說被殺死的皇帝,沒辦法,歷史是殘酷的,皇帝大家都想做,所以哪怕你才八歲十歲,我殺了你我就是皇帝了,所以我一定要殺了你,那你壽命自然就短了。還有既然是皇帝,有著後宮佳麗三千,死於安樂不也正常麼。

    最後就是累死的皇帝了,幹活太多,那也沒辦法,誰叫他是皇帝,他不幹誰幹?所以說皇帝,壓力山大啊!

  • 11 # D老闆說

      皇帝,在古代是九五之尊,吃的,穿的,用的,毫無疑問是全天下最好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皇帝的壽命並不長。經過統計,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歲,在古時候所有好東西都是皇帝用,怎麼皇帝就活不長呢。皇帝生活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還不如莊稼漢長?

      一旦當上皇帝,其實內心是孤獨的。他不能作為一個自由的個體而存在,他作為天下人的共主,一舉一動都受人矚目。他必須要理順方方面面的關係,要在各個集團之間搞平衡。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區域性變動,甚至引發動亂。還得關注民生,太過分的話,老百姓又不會放過他。

      其實在古代,醫療是非常差勁的。無論莊稼漢身體再好,一場感冒沒有及時醫療就能送命。但皇帝享受國家最好的醫療,最低程度不會因為小毛病死掉。之所以皇帝平均壽命較短,主要是因為皇帝被暗算或者公然殺害的較多,遠遠高於莊稼漢。因為這些橫死皇帝的出現,導致皇帝總體壽命降低。但科學估算,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平均壽命也有40多歲,而不是39歲

      有人說,老百姓戰亂被拉低平均分了!皇帝沒有經歷戰亂,所以不算。這就很扯了,戰亂時皇帝被弒、早夭,也全都算上了,0歲的都有。和平的話,我們僅僅以非常和平的康雍乾三朝為例,三位皇帝平均活到了70.3歲,百姓的平均年齡則為48歲左右。清朝道光以後的後期(不算溥儀),皇帝平均年齡為39歲多,而百姓的平均壽命,男性為31,女性為33。

  • 12 # 知常容

    皇帝的壽命不如莊稼漢長的原因有二:

    1、皇帝壓力大

    皇帝是集天下大權為一身,任何重大決定都是由皇帝終裁。天下這麼大,每一個地方發生一件事情,彙總起來就是幾十上百件事情。勤勞的皇帝終日無休,每天不停地在工作,可以說是瘋狂的工作狂。像秦始皇每天都要處理幾百斤的竹簡。

    一些懶惰的皇帝則整天沉迷於聲色犬馬,醉生夢死,沉迷於享受。

    一些大權旁落的皇帝則過著傀儡的生活。

    採訪長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睡得好,沒有煩心事,任何事情一笑而過。

    皇帝的物質條件比老百姓強太多了,吃得也比老百姓好太多了,但是精神壓力上,不管是勤勞的還是懶惰的皇帝,他們的精神壓力都很大。有些擔心天下百姓,有些擔心自己大權旁落,總要想辦法出招。

    皇帝身邊聚集很多頂尖的醫生,但是卻無法讓皇帝真正享受長壽呢?這些醫生可以給皇帝提供保健,治病,但卻無法讓皇帝的內心真正閒下來,輕鬆下來。能治其形卻無法寬其心。

    在高負荷之下,皇帝長壽的並不多也就不奇怪了。

    2、倖存者偏差

    二千多年一共有多少皇帝呢?有人統計過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

    南朝梁武帝蕭衍活到86歲,如果不是侯景之亂,他可能活得更久。

    乾隆活到89歲,武則天活到81歲,五代十國吳越國王錢鏐、宋高宗趙構活到80歲。南越的趙佗也自稱過皇帝,他活了一百多歲。

    我們台州人口大約有662萬左右,一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有429人,按這個比例來說不到萬分之一。四百多位皇帝,趙佗活到一百多歲,按這個比例是四百多分之一。遠遠比我們台州的百歲人品的比例要高。

    如果以80為高齡的話,皇帝高齡的比例也不低,百分之一多一點。

    比例一計算,就知道皇帝的壽命並不比普通人低。

    為什麼我們聽到普通人活過百歲的很多,皇帝卻很少,實際上跟這個基數有關係。普通人是數以億計,而皇帝卻是以個計算。根據倖存者偏差原則,我們會習慣性忽略那些過早去世的,會記住那些長壽的人。從數量上來說四百多個皇帝怎麼能和億萬百姓相比呢。

    正因為這種錯覺,使得我們覺得古代皇帝的壽命比普通人不如。

  • 13 # 使用者94738516596

    皇帝,任何人夢寐以求的地位。掌管一個帝國的生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

    天下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屬於皇帝一個人的,皇帝吃的,用的,穿的都可以說是最好的。但是很多皇帝為什麼還是壽命比較短呢?

    首先來說,就是我們現代人的錯覺,其實我們拋開一些夭折的,或者意外死亡的皇帝不算的話,古代皇帝的壽命都算是比較長的。當然和我們現代人是沒發的,醫療條件的進步古代和現代是沒法比的。所以我們現代人總是覺得古代皇帝很短命,三十多歲在我們現在來看還算是壯年,但是在古代,很多時候都已經算是老年了,就說秦漢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不過二十來歲,徵兵都只是40以下的。

    我們按照比列來說,古代皇帝真的壽命不短。中國歷史上一共有83個王朝,559個帝王。這裡面有很多的小王朝。壽命最長的是乾隆,89歲。80歲以上的有五個,70歲以上的有11個,60歲以上的有30個。就是這樣的比例在我們現代來說也不算低啊。

    當然這個裡面有很多還是夭折了的,還有一些意外死亡的(王朝滅亡,或者被謀殺)拉低了平均壽命,比如說胡亥,24歲就死了因為大秦亡了。漢殤帝 劉隆和漢衝帝 劉炳還有漢質帝 劉纘都只有兩三歲就死了,話都還不會說。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皇帝,被扶上位,都還不懂事就死了,比如說北周靜帝宇文闡,還有北齊幼主 高恆等等。據說皇帝是古代最高危的職業之一了,真正壽終正寢的皇帝是比較少的。

    然後就是皇帝自己的問題,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的皇帝不在少數,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

    其實題主的問題就是拿古代人的壽命和現代人的相比的,在古代來說莊稼漢有機會載入史冊嗎?又怎麼知道他們的壽命呢?史書只是記載國家大事,或者主要人物的,那又怎麼知道他們的壽命比皇帝還長呢?而且即使有一些個別的老百姓被記載了,也只是個別的。不能用個別的和普遍的相提並論。可以說在古代官宦家族,皇室家族的人肯定是要比一般老百姓的壽命長的。古代的醫療條件本來就差,在皇宮太醫是每天24小時工作的,是隨叫隨到的。普通人呢?就是看大夫的錢都沒有。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鍛鍊是最重要的,我們現代人絕大部分都是亞健康狀態,現在的我們不缺醫療,缺的是自己主動的鍛鍊。

  • 14 # 野袍子仙女

    導語:皇帝,在古代史九五之尊,吃的,穿的,用的,毫無疑問是全天下最好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皇帝的壽命並不長。經過統計,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歲,在古時候所有好東西都是皇帝用,怎麼皇帝就活不長呢?

    皇帝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皇帝生活條件那麼好,為何有的壽命還不如莊稼漢長?

    我們對比,絕對不能拿秦漢時期的人的壽命對比明清時期的人的壽命,不能用秦朝皇帝平均壽命對比清朝某村莊人的平均壽命,也不能拿戰亂時期某村莊村民的平均壽命,對比和平時期皇帝的壽命。

    “中國曆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新中國成立後,據調查1957年華人民平均壽命已提高到57歲,到1981年為68歲,1985年為68.97歲,其中,男性為66.96,女性為70.98歲。”

    這是期刊《生命與災禍》1996年第5期刊登的名為《中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作者是林萬孝的一篇學術論文上披露的中國曆朝歷代人均壽命統計;由於這篇論文是中國知網少有的加密論文,無法下載,所以看不到論文原文,由於這不是一般的雜誌,而是學術期刊,我們姑且相信這個資料的準確性。

    要對比,就得同時代、同環境!你拿古代皇帝平均壽命和現代社會人(平均七十多歲)比,古代當然活不過現代!清代皇帝平均壽命53歲,與此同時,中國清代農民的平均壽命則是33歲。明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3.2歲,與此同時,中國明代農民的平均壽命是30歲左右。

    注意,這裡的平均壽命,和常見壽命不是一個概念。譬如清代,皇帝常見壽命是60歲+,而農民常見壽命則是50歲+,為什麼被嚴重拉低?因為夭折率和早死率太高,皇帝總共才十多個,一兩個考零蛋,就能給你把總分拉低。

    以當下社會,社會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沒有戰爭,很多古代的不治之症已可以治癒,沒有大面積的傳染性疾病……這些都是制約古人壽命的主要因素。所以很難統計出單純健康因素的壽命資料。

    同樣古代帝王,一部分是被殺被害的,也並非全是自然壽命。拋開這些非健康因素,同時期帝王平均壽命也是高於社會平均值的。

    人們經常樂於把“縱慾”的帽子,給皇帝們帶得高高的,其實也沒有直接大資料的佐證。如清代康熙乾隆都算是長壽,妻妾很多,孩子很多。清末同治光緒,只幾個妃嬪,也無子嗣,命也不長。

    總結:皇帝壽命不長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該用莊稼漢來對比,就算是莊稼漢也有英年早逝的,只不過沒人在意罷了,所以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如果不嚴謹的話大家就當看個笑話,不要過於較真,有意見可以留言探討。

  • 15 # 夏雨風

    皇家富貴有時也是雙刃劍,榮華富貴享受不盡,過著神仙般無憂無慮的日子。但如果不受節制,王宮後院幾百甚至上千人的臏妃隊伍加以窮奢極欲,再厲害的強盜坯身子骨,也經受不住慾望的狂轟濫炸而淪為一堆白骨。

    開國皇帝一般壽命長,是因為長期在馬上打天下,所以煉就了鋼鐵意志和強健體魄。而許多現成的皇帝,從小在富貴園長大,有的很小就在奶媽、宮女等脂粉堆中泡大。弱冠之年,就擁有不少妻妾。繼承皇位,就享受著顛鸞倒鳳的風花雪夜,漫無節制。

    而後宮人人想攀龍枝,個個想生個龍種,以朝一日坐享皇后寶座,無限風光!

    要知道,有的後宮終生沒機會,始終光板一個。在李世民之處,沒有生育過的后妃,將來都要在尼姑庵中度過餘生。

    可見,後院為了出人頭地、爭奪皇后之位,也是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可憐一個個皇上,就是鐵打之軀,怎能應付裕如呢?面對著如狼似虎的群妃猛獸,有的一個個英年早逝;有的一個個半途而廢,再吃了老軍醫的"神丹妙藥",就此

    打住了。樂級生悲!

  • 16 # 梧桐相伴生

    說皇帝生活條件好?是說他錦衣玉食嗎?吃穿不愁嗎?

    其實,導致皇帝短命主要有如下三點原因:

    一:心裡壓力特別大,非常人可以比擬。

    為什麼?因為人家有皇位可以繼承啊。看上他皇帝寶座的人可不少。

    舉幾個栗子:

    1.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那麼年輕就死了?

    才不到50歲,“燭影斧聲”的謎底到現在都沒有破解,宋太宗趙光義的嫌疑現在也無法洗刷乾淨。

    也就是說宋太祖有可能死於弟殺,因為弟弟迫不及待想繼承皇位了。

    2.雍正皇帝才58歲就掛了。

    都說是太過勤政才致勞累過度,早早去世,可是呂四娘復仇,雍正帝無頭的傳說也傳得有聲有色的,所謂無風不起浪。

    雍正帝有可能死於仇殺,畢竟呂留良案牽涉的人好多。

    3.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做太子時鄭貴妃曾想加害與他,做皇帝以後,鄭貴妃進獻8位美女,意圖取悅他,光宗照單全收,淫慾過度就病倒了。

    大臣李可灼進獻了兩粒紅丸,朱常洛吃下後暴斃而死。

    這就是明朝著名的紅丸案。

    所以,當皇帝可是個高危職業,一不留意,命就保不住了。

    還如何長壽?

    當然,也有皇帝長壽的,比如乾隆皇帝活到89歲,是皇帝中最長壽的,康熙皇帝也不錯,69歲。

    而莊稼漢就不同了,遇到太平年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煩惱和壓力,身體健康,壽命也就長了。

    二:皇帝養尊處優,喜愛女色

    1.明仁宗朱高熾活到47歲,只做了10個月皇帝就掛了。

    300多斤的大胖子,這得得益於他的生活水平真的太好了吧。

    而就是這樣的大胖子,居然單單兒子就有10個,女兒就更多了,可想而知,他的後宮女人也不少的。

    2.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這也是個短命皇帝,才活了30歲,雖然後宮佳麗無數,偏偏荒唐一輩子,連個孩子都沒有留下。

    3.南唐後主李煜

    這既是個多情的皇帝還是個詞聖,可惜也是個短命鬼。

    從現代醫學來說,精盡人亡,皇帝那麼多後宮美女,寵幸得多了,精液流失過多,自然就短命。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4.漢成帝劉驁

    因與趙合德一夜風流,死於趙合德床上,果然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可惜死時才44歲。

    而普通莊稼漢,娶個老婆都不容易,怎麼可能精盡而亡?

    三:皇帝都愛吃丹藥,想長生不老

    可惜丹藥是催皇帝短命的,而不是讓皇帝長壽的。

    因丹藥裡面含有汞、硫磺、硃砂,水銀等,這些都是慢性毒藥,長期服用是會要人命的。

    1.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作為天可汗,文武雙全,居然晚年也迷上丹藥,才50歲就掛了,真的很可惜。

    2.明朝最短命的皇帝朱由校,最後吃丹藥而亡

    真的不知道丹藥真的有那麼好吃嗎?還是皇帝們都堅信丹藥可以使自己長生不老,所以非吃不可。

    3.晉哀帝司馬丕

    這位老兄就厲害了,是第一個服食丹藥的皇帝,還偏偏死於25歲的英年,真的是可笑可悲。

    二普通莊稼漢,有時連溫飽都是問題,哪裡有丹藥可服,反而長壽。

    當然也有皇帝既風流又愛吃丹藥,壓力還大,很多因素加在一起,就更加短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輩子沒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