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17220047
-
2 # 從耗子胖成豬
單反相機的鏡頭裡面,如果你不考慮實用性的話,最輕便短小的鏡頭,當然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的針孔鏡頭了。
這類鏡頭非常簡單,它沒有鏡片,只要把相機的機身蓋鑽一個小孔,就是一個簡易的“針孔鏡頭”了。(當然,機身蓋直接鑽孔的話,由於蓋子太厚,效果還是不太好,高階一點的玩法是機身蓋鑽個大孔,貼一片薄薄的金屬片,金屬片再用鐳射打一個小孔。)
至於正常鏡頭裡面,最短小輕便的,我摸過的鏡頭裡面,當屬pentax的“薯片”。這枚鏡頭真的是相當的小巧。
就是跟佳能的40mm餅乾鏡放一起,也顯得更加輕薄。
至於沒摸過,但聽說過的最小巧單反鏡頭,或許就是前蘇聯產的“茵度斯塔爾industar50mm f/3.5”,這枚鏡頭據說採用了天塞結構,造型跟一枚大紐扣差不多。
-
3 # 真音速大貓貓
我用過的最輕便的是EFS-24 F2.8。
這個頭是佳能C幅頭,放在C幅機上相當於38.4,近似於40mm。
我一度用760D掛這個頭,掃街確實不錯,輕便得讓你以為只拿了一個機身,並且所見即所得,構圖輕鬆。但是光圈稍微小了點,焦距也短,想拍虛化有點困難。
說有點困難是因為這個頭真的有虛化能力,但是要離被攝物體很近,而這個頭的最近對焦似乎是十幾釐米,記不清了。拍個小花小蟲什麼的很容易出微距片。
掛機輕便,容易出片。但是越接近人眼視角的情況下越不容易創作,最後我還是把它出了。改在760D上掛85 F1.8。
不方便,但拍出來的照片,是24 F2.8不能比擬的。
餅乾頭無疑是最小巧實用的鏡頭了。
餅乾頭是指單反相機或微單相機鏡頭中,長度很短(也就是很薄)的一類鏡頭,由於樣子類似餅乾,於是就獲得了餅乾頭的外號。
第一次聽說這種鏡頭大概是20多年前和朋友談到奧林巴斯PEN F的時候。當然不是現在的PEN F而是膠片的半格機PEN F。奧巴就擅長於此道。
我自己用過的最短小輕便又令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而是老款加拿大產的徠卡M35mm F1.4。這個頭的大小和體積僅僅相當於一個餅乾鏡頭的尺寸。而出片令我非常喜歡。
作為單反機的使用者,我通常首選的掛機頭並不小巧,而是佳能50mm F1.2L。不過我也有40mm F2.8 餅乾,只是使用的機會反而並不多。
這個40mm餅乾頭的出片還是很乾淨細膩的,可惜與50mm F1.2的超高水準沒法相提並論。所以我就捨不得放下50mm F1.2了。
我覺得是2個原因:這個餅乾頭的成像沒有達到頂級水準,體積也不見得足夠小巧。50mm F1.2的體積和重量都在我的接受範圍之內。
同理,我也不太喜歡徠卡50mm F2.8。
我想說說自己對於餅乾頭的理解。我一直認為餅乾頭必須和小型機身配合才有意義。其實真正的餅乾頭是出現在徠卡相機上的。
徠卡早期產品其實配合的都是可以伸縮的餅乾頭。
這種鏡頭和機身形成了最佳的平衡感。
誰說器材對於攝影不重要,其實非常重要。
如果可以和機身之間形成一種非常和諧的關係,無疑為攝影打開了另外一扇大門。此時,我可以接受餅乾頭相對較低的成像質量。接受這種妥協。
上圖就是我利用圖片中出現的這臺奧林巴斯EM5MK2配合隨機的17mm F2.8餅乾頭拍攝的。當天我並沒有攜帶攝影包,而是隨身揹著相機。在漁人碼頭吃完晚飯後,帶著家人沿著海邊散步,不經意拍攝了幾張。
它不僅能拍攝風景,我還隨手拍攝了人物。(過幾天再重新補充圖片)
餅乾頭與輕型機身的組合,讓我可以象操作徠卡Q或者富士X100F那樣的方式,隨心所遇地拍攝。那麼去買一個不可以換鏡頭的相機還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配備了不少餅乾頭。比如松下20神餅(等效40mm,象極了我以前常用的MINILUX)和松下14餅乾(等效28mm)。
但是單反機與餅乾頭之間的協調感好嗎?
我自己認為不好。所以,我用的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