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提出之後,人類的基礎物理學已有百年沒有實質突破了。今天的地球科技,仍在吃百年前的理論老本。這問題出在哪裡?人類是不是真的被“三體人”這類的外星文明封鎖了基礎物理學?
-
1 # 升降格
-
2 # 艾伯史密斯
答:腦洞很大,作為科幻小說的內容很有意思,但是要引申到現實世界,是不現實的。
近一百年來,基礎物理學的發展非常迅速,並非題主說的“沒有突破”,只因我們是局中人,無法看到基礎物理學的實際發展速度;或許等幾百年後,人們才意識到20世紀到21世紀這段時間,是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而且到目前為止,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力學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巔峰,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天文學上的暗物質、暗能量、黑洞等等問題;微觀領域的中微子、超導理論等等問題有待解決。
而且量子力學延伸出來的理論,比如量子糾纏、量子場論、量子電動力學、超弦理論等等,每個分支都奠定了一個領域的基礎;所以,在過去的100年間,基礎物理學的發展是非常快的。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的確很多理論都建立在這兩者之上,如果說近100年間,沒有超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理論出現也沒有錯,但也不能就此否定基礎物理學沒有發展。
畢竟我們的科學家們,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都沒有研究透呢!
基礎科學的發展總是迴圈漸進的,當一個基礎理論的研究達到頂峰之後,就會在這個理論之上,發展出更基本的理論體系,或許目前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
3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說實話“人類技術是否被封鎖”,沒有人知道,但是有一點我可以確定,那就是“主流科學理論”誤導了人類的研究、思考方向。
說起來很好笑,但是確實是事實——我記得是在小說《重生之超級戰艦》得到了提醒。大致是由“一個小孩的提問”引發的思考,本來明明可以先在“太陽系發展起來後再離開的,結果因為不知明力量(文明)的干預、影響,導致想法、思維,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這也是“人類”命運與出生季節日期(對應星座方位導致在形成時期獲得的物質種類、分佈、數量等)風水因素密切相關的原因吧!
很多本來很簡單的現象、問題、原理都被“主流科學理論”,某些社會主流觀念、思維方式所誤導。
……
簡單來說,“科學”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研究自然現象變化規律、實質原理而產生的嗎!但是隨著人類探索、研究獲取的知識資訊越多、技術的發展越快時,好像就開始有種力量、勢力生命在誤導我們的研究、探索方向——最明顯的就是“數學;資料”成為了一切研究的基礎、根本,好像離開了數學、資料所有理論、發現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但是大家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明白了,那就是一切自然現象(學科)的變化規律是“數學”可以串聯起來的嗎?真正將所有事物、學科、現象變化規律串聯起來的是“力”的變化。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重提、完善“愛因斯坦”的《大統一理論……》的原因。
因為“各種科技產品、科學技術”都是存在侷限的——只能在特定的條件、環境中才能穩定、正常的起到作用、功效,就拿全球各國的科技產品、軍事武器來說,當初研究的條件是在過去地球各地區氣候迴圈變化穩定時期,因此只要製作工藝達到要求、超過標準,裝置就很難出現大的問題,但是隨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導致地球內部氣候、環境的大幅度調節變化,各種裝置、器械的原有的安全穩定效能就開始了波動,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各種按照以前標準、材料設計、打造的裝置平平出現問題、事故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產品”的使用範圍是有限的;而“真正正確的:科學理論是全宇宙統一、也是各學科的紐帶”。在未來宇宙時代,不管學習、專研那一個學科,“物理力學《大統一理論……》思維學”都是必修的課程。
因為“所謂的封鎖”,只要不是在“科學理論、眼界上的封鎖”,那就只能是通過我們為把握的“思維、思考方向”的封鎖”,而這一封鎖也是最致命的,就像命運一樣讓我們不知不覺的按照軌跡的方向選擇、做出決定,還以為是自己的意思、想法。但是如果學會了《大統一理論……》,就能在某些程度上透過自身對宇宙的結構程度、物體物質元素的特性、在藉助“力”的變化規律,分析自己的想法、決定、判斷,是否受到了外力干擾、影響。
……
真正的“科學”是互通、相連的,是可以通過“力”的變化、加對宇宙結構的理解深度,解釋所有現象、問題的一門研究“變化規律的一門總的系統知識”。
2018、11、2
-
4 # 張維東l潛龍騰淵l
哪有什麼封鎖呢?就以地球科學為示,地球動力學探索停止不前,這和地球動力學課題廣涉天文地理息息相關,決非學界主流內營力指導下死鑽牛角有所為。不全面瞭解地球桔子形變、海陸及生長線分佈存在的南北不同",不正視太平洋兩岸地理地質環境的東西差異,以及大洲和相對高差2000米以上地區西南貧油的事實,更有全球溝盆孤系自北向西的展布特徵(不光西太島孤由北向西而南孤度變小,洋後洋盆由冷變熱,印度洋北向的爪哇海臺和太平洋北向的阿留申海盆同時被西進地體推覆說明什麼?"::.而西向西南向的西太島孤和加勒比島孤洋盆則熱流值高很年輕。大家不想為什麼嗎?)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磚家憑什麼說汶川地震由青藏高北移造成?質疑:既是以非洲亞的斯亞貝巴基準點做參照,衛星遙測洹河流域的印度地盾在北進,也不等於青藏高原也北進。請求:以非洲和中華基準點做複合參照,用北斗全球定位系統終端增強功能對珠峰科考站位移進行毫米級驗證。(該技術在2014年己試用)請友友們支援!
-
5 # 瀟雨從楊
應該這麼說..先拋開主觀因素...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科技的確是被客觀限定了發展上限..在現有框架下...不僅發展有極限是確定的...極限閥值的具體引數也是被確認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斷進化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是被限制的。在現有框架和條件下..理論上我們人類的進化以及科學的發展是不具備無限潛力的..這是個不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也符合客觀規律的...但這僅是科技在客觀上被動的被限制....至於被限制這個既定已成的客觀事實..其中到底有沒有主觀因素的介入...不得而知..目前也沒有相關具體資料來支援..但從概率分析..有主觀介入引導形成了這個既定事實的可能性邏輯上 理論上也是存在的..可以推理..但沒人可以確定.因為都無法證偽正確性.說白了..還是由於我們掌握的資訊太少...導致隨機性可能太多...但如果瞭解很多簡單本質..就能舉一反三..推演出事實真相的可能性是什麼..概率多大...也不是什麼難事..
先梳理一下認知..科技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對資源,環境的認知及獲取應用手段...是人類生產力大小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人類生產力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控制力的大小以及範圍...更是人類面對風險時賴以延續和生存的最大保障..而風險來自於我們所存在的客觀世界太多的未知,以及其無法被我們人類掌控又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變化..
基於現有認知,我們對我們存在的這個客觀四維時空的定義..我們的科技如果定義的話...我們的科技屬於物理科技範疇..其誕生目的就是對物理世界中的存在物質進行認知和應用...所以科技這種手段的使用物件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中的物質...而光則是這個世界存在的既定閥值..為什麼說是光呢?因為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粒子即有粒子的粒子性,同時也是一種波..以輻射形式傳遞..也就是說說..光即有符合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物質屬性...也同時是能量狀態...所以光子就非常奇葩..光子沒有靜態質量..愛大爺說..但凡.客觀物質..都逃不了自身質量這個前置設定...而物質由於自身的質量存在導致了物質永遠無法達到光速..或者說無法以物質的形態達到光速運動..只能無限接近.. 換言之..光就是可以客觀存在於這個時空中的零界點閥值..
這不是人創造的規則..只不過是通過現象發現了這條不可逆的規律...再者..我們所有現代科技無論領域深度以及應用效率...其根本都是建立在對電,磁不斷認知與應用基礎上... 而電磁波傳輸速度是低於光速的...即便基礎物理質躍..我們科技能提高的空間..純理論上講..也就只是對光的完全掌握與應用..把我們現有科技框架的基礎變成光能而已..實際上..說白點講...光已經被這個世界規則設定成..在這個時空內只能被部分認知與部分應用...所以我們屬於物理科技範疇的科技發展..基於客觀規律..只能發展到無限接近和掌握光能且不能絕對掌握達到光速...所以與其說有地外文明主觀介入..現在我們科技發展...不如說是我們存在的這個物理世界的存在本身在限制我們科技的發展....而且..嚴格理論意義上講..不考慮現實可能性...我們能做到達到光速或者說完全掌握光速..那科技水準也就脫離了物理科技的範疇..也是我們還能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最後底線...並且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存在形式也絕對不會是純物理形態了...至於科技水準已經到了可以主觀介入一個4維物理時空..且能主觀限制和設定光在這個時空範圍裡的具體的屬性..比如存在形式。以及光速的具體速度...那科技水平與高度早就超越了還處於物理科技範疇的我們的認知和理解極限了..這樣水準的科技文明..那就絕不僅僅一個地外文明能做到的...因為這個物理時空本身就限制不允許脫離物理範疇的科技出現...如果我們能運用高於光速的科技..我們絕不可能還生活在這個4維時空...因為這種矛盾在侵蝕著這個時空客觀存在的合理性和真實性..所以理論上..誕生於其中的我們不具備突破規律的能力和可能...如果這種不可能可觀的發生了...這個世界必然就會毀滅消失..因為它賴以存在的合理性和真實性被打破了..因為這個世界本身會被我們轉化為足夠突破它自身限制和壁障的必要能源..要麼我們失敗..一起毀滅..要麼成功..我們以超越物理形態的方式存在..並且能達到現有光速以上的速度和能源離開這個時空...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或者更高維空間..所以...如何我們能掌握光能與光速..我們就是這個世界內部最強..沒有之一...若我們能突破光速..那世界必將毀滅..我們必將離開這個世界..進入更高形態的世界...而一個物理世界內部尚處於物理科技水平的地外文明是不具備改變光在物理世界中物理屬性的具體數值的能力的...但光速確實並非所有環境下都是恆定的..是具有差異的..所以理論上...高於我們4維時空的高維智慧文明..理論上也是具備主觀控制調整光在一個4維時空範圍裡的物理屬性的..所以..我們被限制是事實..但是被客觀規律限制的...而若存在遠高於物理科技的高等科技文明邏輯上其實也是具備主觀介入封鎖的可能性的..但絕不會是這個世界的其他地外智慧文明..因為還生存在這個世界..就說明了你不沒有封鎖的能力..科技再五花八門 也沒有脫離物理科技範疇...所以即便三體真有的存在。他們也不具備改變改寫四維空間區域性客觀規律或者規律的具體產生...
-
6 # 察言觀語
其實,基礎物理學一直在突破,只是離應用越來越遠了,或者應用了你也感覺不到了,於是普通人就會覺得基礎物理一直停滯不前。
過去,電的發現與應用也隔了許多年,現如今,科學成果轉化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仍舊需要一個週期,基礎物理研究的東西越來越遠離生活,真正能夠應用的技術,需要的技術突破也太多,實際應用起來反而更加緩慢。
從氫彈爆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數十年,可控核聚變發電到現在也沒實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在瀋陽建設了小太陽,也只能維持1,2秒的穩定聚變,雖然理論上可以來發電,但是真正應用卻是達不到的,所以,全世界主要的國家,中美日歐等,一起拿出400億美元,數萬名科研人員去攻破這項技術。
雖然這項技術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術突破,但是,只要有一項不能突破就無法應用。過去的電能,只需解決發電,輸電和用電器的技術就能夠應用,尚且用了幾十年,而可控核聚變幾十年也無法應用自然在情理之中。而相應的基礎物理突破,卻是在1933年提出,1939年貝特通過實驗證實。
會過頭來,現如今的基礎物理突破,如何應用都尚無定論,所以一般人就更難感受到它的進步了,例如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引力波的觀測,等等,我們今生估計無緣他們的應用了。
另外,其他答主說的也很正確,人才都湧向網際網路等熱門行業,社會都不看好物理這個專業,像我過去打算學應用物理,遭到所有人的反對。所以,緩慢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
7 # 科學守望者
首先宣告:守望君只是一名科技愛好者,不是專門從事物理研究的學者,回答這種問題難免班門弄斧,不足之處請指正
要回答問題,我們先為問題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做“近百年來基礎物理學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守望君理解為為什麼近百年來沒有發生類似現代物理學顛覆經典物理學的理論革命。
其次,當下也擁有十分有價值的,可能顛覆現代物理學的難題。在我們回顧上個世紀的物理學革命的時候,不得不提物理學中的“兩朵烏雲”,正是這大難題掀起了物理學革命:以太說的破滅誕生了相對論,黑體輻射問題促成了量子力學。
當下也有很多現實探測到但是已知理論無法回答的現象,比如說暗物質和暗能量。如果我們搞清楚這兩個東西的真面目也許能帶來新的物理學革命。
最後一個論據是現在各個國家都加緊了基礎研究的投入,有投入就有希望。歐洲弄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發現了稱之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美國幾十年投入ligo實驗,最後發現了引力波。中國也有想建設當今最大的量子對撞機的意向,如果建成,可能帶來新的驚喜。
我從時間,方向和投入三個面進行分析,基礎物理學的革命一定會到來。
所謂的人類科技被封死,可能僅僅是看了三體之後的異想天開。
-
8 # 自然科學非自然
厚積薄發是很長的過程,量變引起質變是必然,也是一種偶然,目前來看,基礎科學還在積累階段,距離爆發不會太遠。
拿現代科學的的問題來說,計算量達到一個新的量級,但針對這個量級的工具和應用成果目前還沒有轉化完畢,如果ai引入,將計算能力處理能力提升幾個數量級,有可能就會把目前很多看來不相關的問題及採集的原始資料結合起來,將極有可能引起新一代物理基礎科學的發展。
其實現在的採集手段,依賴兩個方面一個是巨集觀,從外太空採集微粒子及其衍生物的資訊,一種是粒子的轟擊,破壞原有結構,窺探深一層的物質結構。但這樣產生的資料總量及關聯性不亞於一個新星爆炸的產生資料的總和,我們能採集的資料,可能只是萬一而已,從已有的尋求突破,只能以點打面,必須有單點的突破。當時發現蒸汽機原理,壓力壓強的轉換,到機械加工精度的提高,到煤炭技術的發展及成熟才能引發一次革命,但現在每天的新的發明都是以前幾年的總和,我們在加速向前。但後面的科技發展需要的的相關性,是以前所有科技的總整合,我們一直在進步,但卻潤物細無聲,但一旦理論突破,科技將可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因為ai,因為3d列印,轉化對比於以前將變得極為迅速。所以靜待下一個積累的爆發,也可能是連續的小爆發。
金字塔理論一直都在,科技的發展步伐越大,金字塔越高,意味著建造塔身的時間就越長,需要的基礎也越雄厚。
-
9 # MOMONOE
說基礎物理學已經百年沒有實質突破的人其實對近百年來物理學獲得的成就完全沒有概念。百多年前開爾文勳爵宣稱物理學大廈已經完全封頂,只有兩朵烏雲籠罩著。他說的兩朵烏雲是指光的波動理論與實際觀察的深刻矛盾,以及黑體輻射問題。
這兩朵烏雲隨後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開創的量子物理體系所解決。而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也構成了百年來物理學的最傑出成就。
回望過去人類獲得的物理學突破分別是牛頓寫就的論《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以及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等所發展的電磁理論。這兩個突破直接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而第三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資訊時代是由人們對原子內部深刻探索開端的。
通過廣義相對論,人們發現萬有引力是天體質量對時空扭曲的效應。通過量子物理人們發現自然界中另外三種力(電磁力,強力,弱力)是費米子間交換波色子的效應,繼而人們發展了半導體技術,並開發出了電子計算機技術,建立了全球網際網路。近百年人類所經歷的一切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技術爆炸。其背後的理論基礎是廣義相對論所發展出全新時空觀和量子力學所發展出的標準粒子模型。甚至部分科學家開始探索意識對客觀實在的本質影響。
正因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程度(這種程度是所有民科所無法想象的),所以要對現有理論做進一步完善或顛覆就更加依賴動輒數千人的研究團隊和龐大的研究設施(空間望遠鏡和粒子對撞機)。這種難度可能給一般人留下現代物理進入瓶頸的假象。
但是腦洞巨大的理論每年都層出不窮,這些理論都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如大一統理論——超弦理論以及所延伸出來的M理論。還有對宇宙結構的重構理論,如多重宇宙理論。但是這些理論至今都很難被驗證,主要理由是缺乏實驗基礎。
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科學理論和民科以及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假以時日,現代物理學一定會獲得進一步突破的機會。就像幾年前歐核中心終於捕捉到了希格斯粒子的線索,還有最近引力波的發現。我們必須要有這種信心。
-
10 # 做一個陌路人
人類的科技已經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展了。在短短百年時間卻做到了萬年來都做不到的事情。其實真的有點細思極恐,好像所有的發明,所有的發現都是近百年逐一出現。人類真的能在古人的積累下,短短百年突飛猛進?真的能發明如奈米技術類似的cd,影盤?
這個問題,不是懂得人,還真是不好回答,我也不懂,簡單講講我的看法,姑且聽之。
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為“墨子號”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星際之旅。它承載著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訊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2017 年6月16日,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訊向實用邁出一大步。
這裡面提到的量子糾纏、量子通訊,其實就是《三體》裡面的智子一樣,量子糾纏其實並不存在傳輸資訊或者什麼東西,簡單的說就是類似雙胞胎的感覺,一個量子在幹什麼另一個量子也就在幹什麼。所以通過A量子描述一個事件,B量子也就會在相聚很遠的地方描述這個事件,是這樣才通過我們的常規理解產生了資訊的傳遞,而不是像傳統的資訊傳遞一樣中間必須有什麼樣的媒介才能達到傳遞的效果。
量子力學是不同於經典力學的,愛因斯坦這樣的物理學大牛在當時都搞不定量子力學,這就顯示出了這種學科的超高難度。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了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那如果要做到類似三體的除了二維展開這一技術的智子,現在只需攻克距離問題就行了,因為已經夯實了基礎,距離上的問題應該就不難了,如果真的有所謂智子封鎖了我們的科技,那這種東西,外星人是絕對不會讓我們研究出來的,因為我們目前還處於技術爆炸的高速發展中,如果我們研究出來了,那我們是不是也就可以給他們的星球發射智子了?
所以絕對不會有題目中說的情況發生。其實造成我們普通人感覺科技並沒有發展多少的問題,是因為真理的發現、發展到壯大對於人這短短一生來說是很慢的,但是套用三體裡面的話,從宇宙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現代科技從無到現在,簡直就是彈指一瞬間的一瞬間罷了,其實我們正在技術爆炸!
專業層面說的不一定正確,如有錯誤,還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