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新說

    商界和學界存在一個長期的爭論:專業化VS多元化。到底哪種企業戰略更好,一直以來莫衷一是,難有定論。任何戰略形式都要符合聚焦法則,即“協同使用所有資源以實現單一目標”。多元化企業戰略有單一目標嗎?有的。

    多元化企業戰略的單一目標是什麼?

    第一種單一目標是用多品牌主導一個品類。一些品類天然具有多個重要特性,主導一個特性並不能主導該品類,這時就要透過用多品牌戰略佔據這些特性,從而主導這個品類,這個品類就是聚焦的焦點。同一品類的研發、供應鏈、銷售等體系相近,優先在同一品類中推出新品牌,可以共用這些體系(非介面級配稱),增強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洗髮水有營養、柔順、去屑、草本等多個重要特性,寶潔公司透過推出潘婷、飄柔、海飛絲、伊卡璐等品牌佔據了全球70%的洗髮水市場份額。

    空調有技術領先、省電、耐用、製冷快等特性,格力如果用多品牌戰略分別佔據這些特性從而主導空調品類,估計比董大姐用格力品牌做手機和能源車對企業與品牌更有利。

    第二種單一目標是用多品牌主導一個抽象品類。當企業積累的資源較多,主導一個品類無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時,就要考慮用多品牌戰略主導一個抽象品類,抽象品類就是聚焦的焦點。由於同屬一個抽象品類,各品牌之間的銷售、供應鏈、生產等體系也會有相似之處,因此也可以共用較多非介面級配稱,增強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蘋果公司透過iPhone、iPad、iPod、Mac等品牌有力的主導了個人電子產品這個抽象品類。

    歐萊雅集團透過赫蓮娜、蘭蔻、碧歐泉、植村秀、美寶蓮等品牌主導了美妝這個抽象品類。

    第三種單一目標是用多品牌主導一個價值網。價值網是眾多上下游品類構成的商業生態,價值網就是聚焦的焦點。企業不能試圖主導原有的價值網,那意味著什麼都幹,既違反專業分工原則又挑戰多個品類的領導品牌,四面樹敵,失敗的機率極高。

    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指出,企業如果做的是破壞性創新,就需要跳出原有價值網建立新的價值網,需要做與破壞性創新相關的多個關鍵業務。這屬於被迫什麼都幹,因為新價值網缺乏配套的專業化分工。

    傳統中餐的火鍋,原來極度分散,專業分工極為薄弱,海底撈快速崛起後發現缺少配套的專業服務供應商,於是不得不自己做調料供應、食材供應鏈、人才培訓、IT系統開發等,並讓這些業務獨立,進入模組化創新階段,向整個市場提供服務,形成了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品牌海底撈火鍋,面向其他餐飲企業的品牌頤海底料、蜀海供應鏈、微海諮詢、海海科技等,主導了火鍋品類價值網。

    阿里建立淘寶後發現電商是破壞性創新,缺少網路支付和交易擔保等專業第三方服務,當時的傳統銀行不屑於為新興起的電商開發新服務,阿里被迫自己開發了支付寶、餘額寶理財、芝麻信用;為了有效分配流量,阿里又推出了阿里媽媽廣告業務;電商需要依賴現代化的物流服務,阿里為了扶持第三方物流,建立了菜鳥物流為第三方物流提供基礎設施,從而主導了電商價值網。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們看到海底撈和阿里的企業戰略是成功的,但一定要知道它們是不得已而為之,千萬不可盲目模仿。並不是賣冷鮮肉就一定要沿著產業鏈縱向擴張進軍農業、飼料、養殖、屠宰等領域,也不是做藥品就要圍繞藥品橫向擴張進軍包裝物、裝置、物流等行業,關鍵要看是不是破壞性創新,有沒有專業的服務商提供配套服務。

    同一個價值網由於涉及多個不同的抽象品類,相互之間的共用配稱比較少,協同使用資源是如何體現的呢?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透過相互之間的交易降低交易費用。

    這裡對交易費用簡單做一下解釋,我們要採購一項服務,由於我們與供應商之間不瞭解,相互之間的完全信任還沒有建立,我們就要多選幾家供應商進行比較、選定之後還要談判、簽訂合同、監督他是否履約、他的產品是否合格、他也擔心我們是否能按合同付款等等,這些都屬於交易費用。同一個價值網內的企業之間相互瞭解與信任,交易費用則會非常低。但是這種企業戰略也減少了企業家數量,弱化了競爭和創新,限制品類進化升級。幸好,網際網路讓大資料成了同一個價值網內企業之間的共用配稱,這就部分抵消了競爭弱化導致創新減弱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筆字大楷、中楷、小楷是怎麼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