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都潘四哥

    平常上班太忙了,還是趁放假陪陪家人吧!最關鍵的是我媽不願意去旅遊,說出去人多,吃不好睡不好的,湊熱鬧,還不如在家呢!

  • 2 # 下官上官

    我不會選擇過年去一個陌生的環境。

    我從事酒店行業,對春節還跑出來旅遊的人可以說心裡有些無語的。我想這類人也是挺可憐悲哀的,趁著放假帶家人一起出來旅遊過年。具體就以此為例分析為什麼,我想很多人也是這個原因。

    第一,為什麼說悲哀,因為這階層多數是城市上班的白領,平時忙於上班,雖然跟家人一起,但是也沒時間一起幹點什麼,都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在外打工的人一般是不會選擇外出的,他們巴不得趁著過年陪陪老人孩子,即使正月結束也會想時間怎麼就這麼快。

    第二,生活需要儀式感,也可能當今社會太浮華,儀式感只表現於表面,也是一種文化的流失。現在年輕人只會想著情人節聖誕節要怎麼佈置怎麼表現,卻忘記了跟家人一起過端午清明中秋春節需要做些什麼。當然全然怪社會也不對,應該也是家教關係,我們家雖是鄉下的,但是每種傳統節日,父母帶著我們一起做著各種禮節習俗。比如過年需要大掃除,把家裡收拾乾淨,牆面透亮,做香腸,做水豆腐,炸豆腐,滾糰子,守歲,放鞭炮,貼對聯。咱們的儀式感也是很強的,而且是一家人心對心的交流,增進家人關係。

    第三,帶家人出來過年旅遊是自私的,可能長年忙於工作,想給自己一個旅遊獎勵,於是便建議旅遊過年。可是卻不管不顧父母想法,父母年紀大了,也許根本不想過年還到處奔波,只是迫於無奈。父母可以陪孩子長大,孩子為什麼不能陪父母變老呢。央視有個公益片說的就是等我長大了,就要怎麼樣,最後等到的卻是再也沒機會了。父母年紀大了,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多陪陪才是好的。過年拜年,親戚也需要走訪的,老人家僅存的那麼幾個兄弟姐妹,會惦記的,做晚輩的不在這個時候讓他們聚聚,可能真沒機會了。

    從事酒店十年,我們不能再任何節假日休息,因為越來越多選擇節假日出行的。有時候心裡會想我也想過節,想過年,為什麼你們要來呢。更多的是無奈,我也只能換別的時間跟家人團聚,比如年三十前回家初一回到工作崗位,父母在我們回來上班前,召集叔父長輩一起吃飯過年。而我們別的可能做不了,貼對聯卻是我最愛乾的,儀式感嘛,代表過年了。

    別讓時間都跑了,多陪陪孩子老人。還是那句話,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也該陪父母變老。

    過年了,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 3 # lanvet

    有這樣的打算,不過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能實現,這和我的工作性質有關係,我們是軌道交通行業,實行倒班制度,全年除了年假之外沒有假期,公共假期基本上都是重點保障時段,是不允許休年假的!所以旅遊過年這種形式沒能實現,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我應該會去嘗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逐漸感覺到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在咱們華人眼裡,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閤家團聚的日子,還是應該和家裡人在一起守歲的,如果要是旅行過年的話,我想我也一定帶著父母家人一起,換個新環境感受一下異地他鄉的年味,應該去嘗試一下!

  • 4 # 快樂的泥巴城

    過年期間,你會以外出旅遊的形式過年嗎?去年,我在過年期間就外出度假了,去了巴厘島。由於父母親過於傳統,非常不願意出國,連護照都不願意辦,所以我們幾個年輕人出去旅遊了。

    在巴厘島玩得很爽,去了巴厘島南部知名的努沙杜瓦海灘;

    去了巴厘島中北部的烏布,住在熱帶雨林裡的別墅,還玩了漂流。

    除夕那天,我們還在別墅燒烤,真是一個非常快樂的假期。從旅遊過年本身來看,近年來已經成為華人的一種潮流。按照我自己的觀點,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還是去國外,找一些相對小眾的國家比較好一點,國內景點的人實在太多了。而且說實在的,去國外,有時候費用比國內一些地區還要便宜一些。這裡不涉及愛國不愛國,我是從純旅遊體驗來看的。

    當然,從我個人來說,那次從巴厘島回國後,我就有點後悔。因為華人的春節,還是一個全家人團聚的節日。把父母親放在家裡,孤孤單單,自己出去享受,真的於心不忍。除夕那天,他們該多孤單。

    所以,我覺得,以後在春節這種特別的節目,如果父母、家人願意外出旅遊,那就可以一起出去。如果父母親不願意,我們寧肯陪著他們。

    父母在,不遠遊,雖是一句古話,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風逐浪”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