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豆麻麻加加油
-
2 # 欣若繁花
題主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處理起來還是比較棘手,這個問題就跟“孩子被打了要不要直接打回去?”一個性質。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免被欺凌,如何恰當的進行自衛,而不是單純的針對被打做出相關反應。
根據題主說的,如果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對我年幼的孩子進行連續的毆打行為,不管他的家長是否在場我都會立即採取干預行為。或許我等不到他第二個巴掌上來就會制止這種行為。
其實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父母都會左右為難,一方面我們不想把孩子培養成好戰份子,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欺負的物件。之前有個網友說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中國是如何發展壯大到擺脫備受欺凌的困境”。孩子的世界雖然單純但是依然存在若肉強食。那些校園霸凌的物件基本上都有“不懂得如何自衛”的特質。
面對被欺凌,家長應該怎麼做1、性質和嚴重性區分
每位家長都不樂意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更不要說題主說的兩歲多的孩子,欺凌不止是肢體上的,還有言語和情感欺凌。很多幼齡孩子無法分辨自己目前所遭受的是什麼,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雖然不好過多幹預孩子之間的衝突,但是如果孩子在玩鬧中真的遭受了言語和情感欺凌,要及時進行制止,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2、場所區分
對於小孩子而言經常會去到各種遊樂場所,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是在公共場所被欺負了,哪怕只是不被待見了,都會覺得異常沮喪。所以我們在公共場所要懂得及時寬慰孩子的情緒,其實在我看來孩子的情緒安撫比事件本身的對錯更重要,先安撫再分析對錯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3、親疏關係區分
為什麼這裡要講到“區分親疏關係”,因為陌生關係的行為比相熟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陌生關係下的很多行為,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分辨不出來的,所以陌生關係就要多加干預。而相熟關係下孩子對彼此比較瞭解,很多情況下孩子都能自己獨立處理好,所以家長面對相熟關係下的衝突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
如何教孩子自己學會自衛1、鍛鍊孩子的膽量
其實很多孩子包括我的孩子不懂得反擊的原因都是因為內心比較恐懼,而很多情況下孩子的膽量除了天生因素以外,更多的是我們平時不恰當的教養行為導致的。日常過多的言語刺激或者行為刺激會讓孩子放大對某些行為的恐懼心理,因而在面對衝突或者欺凌時就不敢去反擊。
2、教孩子學會分析當下情況
對於是否要反擊這個行為,很多幼齡小孩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所以我們平時在帶孩子過程中,發現了欺凌現象不能簡單的認為處理了當下的事情就夠了,要懂得利用這個事件去幫助孩子分析什麼時候要去反擊,什麼時候要學會忍讓。
3、學會尊重孩子
我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才發現自己的很多教養行為是盲目的,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差異性,過多的干預讓孩子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獨立的行為能力,過於在乎孩子行為的對錯,忽略了孩子就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的。所以他在面臨欺凌時即便內心很想反擊,但是他會過多的考慮反擊行為的後果,就會質疑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總結:孩子的成長不是單純的“為什麼”、“怎麼做”,而是不斷探索不斷改變的過程。孩子在慢慢步入各種陌生環境後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都來自於被呵護的那幾年。之前總以為只要遠離那些好戰份子,孩子就會遠離戰場,後來我才發現,只有讓孩子自己內心變強大了,才會真正遠離戰場。
-
3 # 清零58659524
【清零觀點】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打人孩子的凶和被打孩子的懵。這種大孩子打小孩的情況,身為家長必須要有所作為,幫助孩子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婆婆處理方法的剖析(一)、大聲呵斥,及時制止傷害,避免進一步傷害
孩子心智不成熟,打人往往也是沒輕沒重,身為家長,看到孩子被打首先應該利用大聲呵斥來發揮聲音的震懾作用,終止打人的行為,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發生!
(二)、讓打人者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維護被打者的利益
婆婆之所以沒有接受那位奶奶的道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更是需要這方面教育,讓孩子懂得雖然我很小,但是我也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只有這樣,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孩子才會有所敬畏。
回顧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案,都是因為家庭的溺愛,孩子小時欺負他人,家人代替道歉,沒有讓孩子明白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果孩子的禍越闖越大。
(三)、通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打人者體驗被打者的心理,培養孩子同理心
有一個詞叫“感同身受”試想自己都沒有受過那樣的痛,如何去感同,難道純靠空想嗎?空想當然想象不出實實在在的感受。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讓對方感同身受的好方法。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能真的去打小孩,否則就有點以大欺小,和打人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我婆婆這樣做旨在讓孩子有同理心,並非要真正打那個孩子,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而非報復的手段。
(四)、警告
二、無還手之力的小孩被大孩子欺負時,家長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家長無動於衷,默默忍受:對於孩子被打,家長老好人、怕得罪人、默默忍受的行為,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無助。如果孩子經常處於這種自己沒有還擊之力又得不到家長庇護的環境裡,孩子就會養成“習得性無助”性格。當孩子感到習得性無助,那麼以後他對於自己的任何遭遇都不懂得反抗,逆來順受。
——激動萬分,衝上去就報復:傷在孩子身,痛在家人心。孩子被打,家人心如刀割,一些家長就會衝動行事,上去就教育或是報復施暴者。這種做法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步”。一個先施暴,一個後施暴,總的來說都是施暴者。首先,成人打小孩,勝之不武!其次會給雙方孩子造成心理傷害。有可能讓打人的孩子恐懼成人乃至恐懼社交;也有可能讓自己的孩子看到家人瘋狂的樣子而心生畏懼!還有可能讓旁邊的圍觀者恐懼你的暴力,教唆自己的孩子離你的孩子遠點,讓你的孩子交往受阻,被同伴孤立。
孩子會慢慢長大,家長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人是群居動物,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摩擦在所難免,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當孩子被同伴欺負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在我看來分為這幾種情況:(一)、差不多大的同齡孩子
1、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第一步警告,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對方我很不喜歡你這樣做,如果再這樣就不客氣了!
2、如果再犯,直接反抗,遵循那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二)、年齡或者力量差距懸殊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港灣,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在保護孩子的同時還要讓孩子有足夠多的交往機會,讓孩子們在一次次交往中,總結交往的經驗;在一次次摩擦中,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從而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解決問題的方式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想讓孩子有一個明亮、樂觀的未來嗎?那麼從現在開始,從自身開始,從冷靜處理問題開始吧!
-
4 # 森林木樹根
我女兒三四歲的時候和小區同齡小半年的小女孩玩,那小女孩已上幼兒園,因她媽媽怕她在校被小朋友欺負,總讓她用武力解決問題,跟弟弟相處也是誰打贏就能得到東西。
有一次小女孩跟我女兒玩,無端端用手掐我女兒手,一邊掐一邊看著我,我女兒不解地看著她一邊哇哇大哭,當時我也蒙了看著她媽媽,神奇的是她媽媽明明看到了卻故意轉過頭裝沒看見。我只好分開她們帶走我女兒。
第二天,那小女孩又來打我女兒,這次是她爺爺看著她,不知道她爺爺有沒看到,但也沒反應,我生氣的不行就拉著小女孩大聲罵:你怎麼無端端打她呢?你是家裡的寶貝,她也是我的寶貝,可不能任你欺負的哦,下次再這樣我就讓她還手了。說的很大聲也沒停下來,她爺爺終於心疼了來說:好了好了,她知道了。
再某天,小女孩又這樣動手,這次她弟弟也來打我女兒,我女兒被我在家教育並刻意訓練過,她們當時正在玩沙子,她舉起手裡拿著玩沙子的塑料鏟子舉頭就劈過去,正好打中她弟弟的頭,我看到了也來不及阻止,但心裡很解氣。
我忘了她們家長當時在不在,但以後那對姐弟再也沒敢動過我女兒一根指頭。
-
5 # 丁甲0525
如果打人的小孩有六歲多了,我會很嚴厲的批評他!並且詢問他的父母是否在此,明確告知孩子需要好好管教!
我們小區的一個奶奶,那種眼角往上斜挑著女性,打扮的很年輕時尚,她帶兩個孫子,一個四歲的樣子,一個大概一歲多的樣子,我兒子當時兩歲多,還有一對爺爺奶奶帶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孫女,我們都在小區的遊樂場玩,當時爺爺奶奶帶的那個小姐姐想要大一點的男孩手上的玩具,那個奶奶說你玩不玩,不玩就給人家玩吧,於是那個小姐姐把玩具拿去玩了。然後那個時尚的奶奶低著嗓子教訓大孫子,說他怎麼那麼傻,把玩具給別人玩,快去要回來。我當時覺得這個奶奶真是一個表裡不一的人,而且她很好強。我也當作沒有聽到,然後幾個孩子都在玩滑滑梯,我在一邊叫自己的兒子要排隊,大家要小心,要注意安全,要排隊。那個大一點的小男孩插隊,用手推我兒子,我兒子當時打了他一下,本來是孩子之間的小事,大人教一下不要插隊,不要推人,不要打人就完事了。而當時那個時尚的奶奶抱著小孫子在滑滑梯下面,突然特別凶的樣子,用手指著我兒子說大聲吼他,說他為什麼打人,我兒子當時嚇哭了!我當時也火了,我說你對一個兩歲多大的孩子吼叫什麼?你指手畫腳的想幹什麼?你怎麼不教你孫子要排隊,教他不要推人?你的孩子四歲多了,我孩子才兩歲多,小孩真的打架也是我兒子吃虧,你再這裡鬼吼什麼?我當時看到嚇哭了的兒子,我真的很生氣,特別是之前對她已經有一些不好的印象!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就你會護犢子?當時旁邊的爺爺奶奶叫我算了,算了,那個老女人可能沒想到我的脾氣也挺厲害,又去吼他孫子。我抱著大哭的兒子和爺爺奶奶帶著那個小姐姐走了!後來在小區裡再也沒有碰到過,我們小區特別大。回來後我跟孩子他爸說了,孩子爸說,下次碰到這種人什麼都不要說,抱著孩子離開就行了。當時看著她那根手指快指到我兒子額頭上了,那副凶惡的嘴臉吼我兒子的時候,我都狠不得把她手指給折了!
所以有一些孩子在外面打人都是家人縱容的,甚至是教壞的,她們就想看到他們的孩子厲害!
-
6 # 家有雙胎萌崽崽
我得讓我的孩子知道,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情況,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怎麼可以被打了一巴掌還不知道躲開。兩歲的孩子,先要學習躲避傷害。孩子一天天長大,我不在孩子身邊看護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必須讓孩子知道躲避傷害。
如果孩子再大一點,在這個基礎上,我要告訴孩子,什麼情況下要躲、什麼情況下要反抗、什麼情況下要找外援怎麼找外援。
如果孩子再大一點,我還得告訴孩子去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然後才是跟對方溝通,具體方式視情況而定,可以肯定一點,只要傷害停止了,我就不會打回去。六歲孩子不懂事,我如果打回去,那我就比孩子更不懂事,我不至於這麼輕賤自己,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
我以後得教會孩子,無論遇到什麼事,必須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就得先做到不在情緒之下做任何決定。
然後我會先了解具體情況,並讓對方家長也瞭解具體情況,這點很重要,我得讓我的孩子知道,處理任何事情之前,要把事情瞭解透徹,而不能憑衝動處理事情。
我會希望對方家長能主動讓他們的孩子跟我們家孩子道歉。
如果對方家長不主動,我會要求,不帶情緒的要求。
無論什麼情況,動手打人就是不可以的,這一點必須明確。
而且我會把我的這些想法先告之對方父母,爭取他們先道歉。
如果對方家長有素質,為了他們家孩子好,就會跟我配合。
前提是我要沒有負面情緒,不然我的負面情緒會引發對方家長的負面情緒,不然出了一時之氣,代價是讓一件孩子間的矛盾升級為家庭間的矛盾,得不嘗失。
如果對方家長沒素質,我也不會堅持,我又不是對方家長的家長,我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提升他們的素質。
就象遇到瘋狗要咬人,能躲開就躲開,如果瘋狂擋了路,就找石頭砸開。這樣就可以了,我不需要不依不饒跟一條瘋狗去理論,也不需要再衝上去咬瘋狗。
只有一種情況我絕對打回去,那就是傷害沒有停止、制止無效,就算對方是隻瘋狗,也要找石頭砸,找不到石頭,我就算咬也得咬死它,為保護孩子的安全,就算打不過也得打。
END
-
7 # 楓麗兒
六七歲的小男孩有的真的很厲害,不惹他行,如果一旦動他東西或者他不高興的時候,真的動手而且沒輕重,壯實一點的,兩三歲的小孩很容易受傷,就算不動手對著孩子大吼面目猙獰也夠兩歲小孩嚇一跳的。儘量避開不熟悉的這倆玩,如果在一起鄰居親戚啥的你要跟著觀察倆能不能單獨玩。有的大孩子會看顏色忍著。有的不怕大人當著大人面就能吼起來,我家兩歲不到時去鄰居家玩新搬過去對面媽媽很和善,都是全職我就覺得有個伴,孩子小喜歡找哥哥,去了肯定喜歡玩哥哥的球啥的,哥哥就動手了直接推倒,我兒子都躺地上了,這是第一次我覺得孩子嘛不能太計較畢竟我家的去他家,第二次大吼當著我面還讓我們走別在他家,我不攔著他又要打孩子。我就抱孩子走了從此再也沒去,他的媽媽拉都拉不住他,不怕我倆大人,也一點不讓小孩。他也去我家在我家就能注意些。玩我家的玩具啥的很和善。我其實也生氣自己明明倆孩子年齡差太大玩不到一起。還送上門捱揍。大人失職造成矛盾都不開心。
-
8 # 孫蕾昕帶娃記
我兒子剛好兩歲三個月,看到這個題目,聯想到兒子那可愛的小臉,我不禁攥起了拳頭!(情節惡劣的,贊同要以牙還牙)
首先,我自己帶孩子,全職媽媽,習慣了在外面隨時都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在家裡我可以不用這麼緊張,因為家裡的危險部分我都想辦法處理了。
在外面主要是注意孩子的安全。因為兩歲多的孩子控制力不夠。說的再多,也有不聽的時候。如果在別人家裡,我就更注意了。不能損壞別人的物品是關鍵。如果對方有孩子,他們一起玩,一開始我是會關注的,擔心雙方不熟悉,玩不到一起會產生矛盾,我要在矛盾發生前儘量制止。如果看到在一起玩的還可以,我也會放鬆些。
你說的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親戚家的孩子,在一起玩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雙方都不能激動,首先要問問打人的孩子為什麼打弟弟,告訴他這樣不對,以後不能這樣了,如果弟弟打你,你會願意嗎?一個是在外面跟其他小朋友玩,碰到一個霸道的專門欺負小孩的。不說別的,我首先衝上去把那個打人的孩子拉開,然後抱起安慰兒子,因為被打這會肯定哭了。再然後我會讓那個孩子道歉,給兒子道歉,不道歉我會抓著他去找他的家長,必須道歉。如果對方還很蠻橫,我就抓著兒子的手去打他,以牙還牙,讓他也嚐嚐被打的滋味,以後再打人就要考慮一下了。
如果孩子被打了,
-
9 # 林菀之
我們小區有個小女孩跟我女兒差不多大,習慣性打人。搶不到別人的玩具,動手就打,別的小孩拿她的玩具玩,她不樂意,人家把玩具還給她了,她也要打,手裡拿著不管是什麼東西,直接對著小孩頭上砸就是了。家長也不會嚴加管教,頂多就是拉到一邊或者看著她溫聲細語地說:“你怎麼打她/他呢,一起玩嘛。”別的小孩被她打得哇哇哭,她們家家長就跟瞎了一樣,聾了一樣,不道歉也不安慰。要是別的小孩把他們家小孩弄哭了(他們家小孩受不得丁點委屈,特愛哭)她就急了,一張嘴巴拉巴拉的。有次在小區跟別人家小孩玩,那個小女孩想要她手裡的球拍玩,他們家小孩不肯給,然後他奶奶手機也有個球拍,那小孩就想要他奶奶給球拍讓她玩一會,那老太太不肯給,後來小孩懇求了幾次,她看邊上挺多家長的不好意思就給了,玩了一分鐘不到就拿回去了,那小孩的媽媽把小女孩抱在懷裡玩,小孩指著他們家小孩球拍說:給我玩會吧。他們家小孩撅著嘴說不給。不給就不給吧,誰知道她衝過來就拿球拍對著那小女孩頭上就砸,人家媽媽擋都來不及擋。當時就給頭上砸了個大包。把人打得哇哇大哭。她奶奶一把把她抱過去,一聲不吭。那小女孩的媽媽說了她幾句,意思是不該打人。她奶奶才說,你怎麼用球拍打她呢。然後就沒然後了。被打的小孩的家長當時好氣的,牽著小女孩過去,笑著說:她打了你,你也打她一下。拿著小孩的手,在她頭上輕輕拍了一下。那打人的小孩當時受不了哭了。她奶奶也不吭聲,但是看得出來當時是很生氣的。然後背後她就在小區裡面見人就說,人家那被打的小孩家長,不該牽小孩的手打他們家小孩,小孩打架讓他們自己處理,大人不可以插手之類的云云。神奇的是,被打的小孩外婆也說她媽媽不該出面讓小孩打人,惹人口舌是非,小孩被打了就被打了。這個媽媽當時跟我說這事的時候挺氣憤的,因為打人的小孩打了他們家孩子好幾次。這件事之後跟外婆說了,以後別帶著小孩跟他們家小孩一起玩。但是外婆還是讓她們一起玩。知道那個奶奶背後到處跟人說這件事,她好像自己做錯事一樣,小區有人在那玩她像是躲著人家一樣。這個媽媽就很氣憤外婆分不清是非,氣憤那個打人小孩的家長怎麼那麼無恥。
-
10 # 全職寶媽小包
我會制止,並問打人者為什麼要打我家孩子。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熊孩子,一直教自己孩子謙讓不要跟人隨便起衝突。但是你不惹別人別人也會惹你。
曾經回答過類似這樣的問答,在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熊孩子也是對我家孩子動手了,當時孩子家長也在,可是沒有說話。我問熊孩子為什麼這樣打人,再打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起來,他說他不怕警察還說要回家拿刀來砍我。我帶著我家孩子走了,並跟孩子說以後見著他就走開不能跟他玩。因為我覺得這熊孩子喜歡暴力,我得讓我的孩子遠離他,他已經打過我家孩子兩次了。很多人都說我懦弱教孩子也是懦弱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可是對於這種暴力傾向的人我還是希望孩子遠離他而不是跟他打。
這段時間我們出去玩的時候再次碰到這個孩子了,我以為就我們自己躲著這孩子,但是卻發現所有的家長看到這個孩子出現都叫自己的孩子走開。但是熊孩子他還是追著別人跑,用腳去踢人。碰到好幾次我都跟我孩子說你不跟他玩就行了,如果是熊孩子奶奶跟爸爸帶出去玩就要一直跟著他跑,告訴他不能打別人,可是他不聽啊,最後他奶奶無奈只好帶他回家了。他媽媽帶出去就會不管他,隨便他怎麼玩,可能他媽媽以為是小孩之間的玩鬧,可是現在整個片區的孩子都怕了她家小孩了,她卻不知道。
對於孩子還小,受欺負的時候作為媽媽我會很心疼會出面去制止,也會去找孩子家人說清楚。對於遇到那種沒法管教的熊孩子我會教育我的孩子遠離。
回覆列表
找六歲孩子的家長進行賠償。
說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如果你再打回去那就是錯上加錯。
看到這個問題,肯定好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打回去。
沒錯,打回去是能洩一時之忿,但是然後了?一定要理智點。
自己兩歲孩子被六歲孩子打這件事,我們本身是受害方,他們是過錯方。如果我們再打回去,那我們也就變成了過錯方,跟對方家長談判時就會沒有底氣。
所以碰到這種情況時,找孩子撒氣是最最要不得的。找就找對方家長。
第二,六歲的孩子會連續打別人巴掌是對方家長教育上的缺失。
一個六歲的孩子不要求他有多麼懂事,但是如果去打一個比自己小的孩子,而且還是連續性的扇巴掌,首先這個行為很惡劣,再者他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是缺失的,要付很大的責任。
一個六歲的孩子,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家庭對他的影響。
一個家教很嚴的家庭對孩子的行為舉止要求也是挺高的,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孩子是不會做出扇別人巴掌這種事情來的。
一個教育缺失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可能都很隨意散漫,更別說對孩子的教育了。
第三,遇到這種事情一定不能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對自己的孩子不公平。
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時,作為父母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基礎上為孩子討回公道。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強有力的後盾。這樣做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長會怎麼做呢?
我是金豆媽媽,育兒路上,你我同行。